快捷搜索:

社科院最新报告:一线城市房价增幅低于物价,

11月26日,在2019年华夏房地产投融资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房地产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近一年核心城市住房增值率,要远低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和存贷款利率。”

通俗点说,就是2019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速度要低于物价上涨速度和存款利息。

社科院最新报告:一线城市房价增幅低于物价,

也就是说你在北京买房子的钱,不如在银行存1年的收益。

一线城市纬房指数监测显示,近一年来广州房价同比下跌 3.37%,北京同比下跌3.99%,上海同比微涨 0.81%,深圳同比上涨 5.58%。

准一线城市中,天津、重庆房价相对低迷。其中,近一年天津累计下跌 3.78%,重庆累计下跌2.55%。杭州房价基本稳定,近一年杭州房价累计微涨 0.66%。苏州房价上涨较快,近一年累计上涨 20.71%。

报告指出,2019 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个数逐渐增多。但受周期异步性、货币化棚改余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少部分三四线城市如临沂、南阳、唐山、洛阳等在总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仍然相对较快上涨。报告认为,由于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可能依赖于地方隐性债务的增加,其中隐含着未来下跌的风险。

1、囤房不如囤猪

与一线城市房价稳中下跌相伴的是,过去是十个月,猪肉、水果等食品物价上涨较快,特别是猪肉,在10月份一个月涨了60%。有人调侃说,如今囤房不如囤猪肉。

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如果房价下跌了,这个池子里的货币就会跑到关乎老百姓民生的衣食里,就是菜市场的蔬菜、鸡鸭鱼肉要涨价。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来理解,那么我们似乎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物价上涨了。

但问题又来了,猪肉价格上涨是全国性的,为何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物价依旧上涨。这里面就牵涉到房地产的特殊性了。

社科院最新报告:一线城市房价增幅低于物价,

房价和物价并非必然的负相关,也并非必然的正相关。

首先,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核心是地价,地价和物价没有直接关系;其次是人工成本和其他的因素,虽然和物价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

社科院最新报告:一线城市房价增幅低于物价,

其次,从供求关系上讲,房地产是土地上面的建筑附加值,而土地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北京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能盖的住宅也是有限的,要满足全国各地人民住北京的愿望,土地就不能答应。与此对应,我们的工业品却可以通过工人加班加点迅速生产出来,填补市场的供应不足,这就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过去几年电视、手机的价格不涨反降,电子消费品价格越来越实惠了,但与土地市场紧密关联的房地产受制于土地问题,不可能大规模建设,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最后,房地产的地域性很强。我们说北京的住宅土地面积有限,可是老家的不少,但老家的房子就是对北京的房价不能产生什么影响。而食品、电子产品可以通过全国统一物流市场去调节,你湖南贵了,广东的货自然就过来了,但你不可能将老家的房子给托运到北京卖吧。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证明房地产天然对我们的生活中的日用食品、消费品没有影响,而是要说,他们的关系很复杂,有时候是正影响,有时候是负影响。

2、房价收入比过9已普遍

2019年6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住房,关系国与家》。主题报告指出,尽管2018年表面上中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0.6左右百分点的带动贡献,但是其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也就是说,去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已经为负。而在许多房价收入比过高的一、二线城市,楼市对消费和投资已经产生了较严重的挤出效应。

社科院最新报告:一线城市房价增幅低于物价,

经验研究发现,负向效应超过正向效应的临界房价收入比为9左右,当房价收入比超过9后,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得不偿失。而经过课题组测算,按照2018年中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来计算,2018年中国房价收入比为9.3,已经超过了临界点。这意味着,2018年中国房地产对经济净贡献出现了由正转负的拐点。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四个一线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低的广州也有17.5,杭州、南京、石家庄等二线城市都超过15,三线城市中温州、莆田、芜湖、宜昌等也超过9。

社科院最新报告:一线城市房价增幅低于物价,

实际上,未来更多的房产,将因为物价的逐渐上涨,也因为房产流动性成本上升导致的流动性下降,不仅作为财富储蓄的功能在丧失,作为财富的内涵其实也是被逐渐掏空的,直至最后完全失去。

如果前文提到的现象继续长久存下下去(房价横盘或下跌,物价上涨),过去中产靠房贷多买几套房即可实现阶层上升,将来有些中产会因为房贷反而“实现“了阶层下坠。

未来真的是炒房遭殃!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