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时代变了,A股的估值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追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两年A股一个很不同寻常的现象:低估值策略似乎在A股市场变得无效了。


所谓低估值策略就是主要买那些估值比较低的,基本面也不会太差的标的,然后等市场做估值修复。这个策略兼顾安全性和进取性,在过去十几年的A股一直都表现不错。很奇怪的是这两年好像有明显失效的感觉。


表现出来的就是低估值的依然是低估值,高估值的依然高估值,尤其去年和今年非常明显。而那些高估值的主要都是科技股,消费,医疗等知名标的。


如果再仔细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高位高估值的标的普遍都是行业里面成长性比较不错的。换一句话说:市场对这些成长性确定性比较高的标的,估值容忍度非常高。


基本上,只要它是行业龙头或者前排股,净利增速可以有十几个点市场就愿意给他六七十倍的市盈率。


如果它的增速平均有三四十个点,那么市场就愿意给它超过100倍的市盈率,如果它的增速超过100%,那么市场甚至愿意给它几百倍的估值。


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的分化非常明显:有一些股票越走越高,走的趋势性行情;有一些股票却一直无人问津。


这对那些追求安全边界的投资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如果他们没有看清,或者说无法接受市场的这种新格局,那么基本上他们只能躲在一些低估值的标的上看着那些高估值的标的一骑绝尘。


为什么市场会发生这种巨大的变化呢?


我想来想去,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后,面临优质资产荒,但市场的流动性却一直非常宽裕,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在这种尴尬局面之下,有安全边际,却又有比较明确的增长预期的资产就是非常稀罕的,市场就愿意给比较高的估值。


另外一点就是这几年外资对A股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外资由于不同于国内的游资,他们更加偏向于选择那些逻辑很清楚的浓眉大眼的行业龙头,于是这些标的就享受了高估值水平。


这种趋势什么时候会发生改变?


不清楚,一个趋势起来后,在转折点到了之前,谁也没有办法确定趋势什么时候会发生改变。


具体操作层面,可以考虑跟随趋势,当然相应的就要承受高估值的不确定性,最好的操作是在重要均线处进,因为一般重要均线处会有一个反弹,如果如期反弹了,那么就有利润垫了,操作会主动的多。如果不如预期,那就止损。


回到近期的市场,上面说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总体也问题不大,轮动行情还是挺明显的,就当做轮动行情做吧,不愿意追趋势的,就蹲蹲低位等待风来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