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使命并未完成,不会取消,只会完善!
关于公积金是否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这一话题的讨论,自进入2020年之后就从来没有消停过。前有黄奇帆、董明珠、楼继伟支持取消,后有北大刘俏、张峥坚决反对取消,中间还有我等无关要紧的吃瓜群众围观,一场存废辩论赛到现在还没有赢家。
公积金真的太重要了,对企业普通职工来说,是每月“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收入可以拿来买房子,而且还能享受超低的利率,一项好好的“收入”说要取消,刺痛的可不是少部分人的心,这个人群数高达1.44亿!
所以,在今年2月份疫情严重,企业停工停产,所有人居家隔离,为前途忧心忡忡时,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站出来呼吁取消住房公积金直接为企业降低12%的成本建议时,立马就受到了强烈的抨击。
我仔细看了来自网络的抨击,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抨击是有一定道理的。反对取消观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替补福利到位了吗?
大家都清楚,在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某位员工工作能力一般,表现也差强人意,但企业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不会选择降薪处理,降薪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而住房公积金其实就是员工的一项薪水福利,不能说取消就取消,除非有其他配套的福利补充上来,比如涨对应工资、缴纳相同数额的年金,大家才有可能会同意,如果没有采取这些措施,那绝对是不会同意的。
其次,贷款利率降低了吗?
公积金贷款和商贷利率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公积金贷款3.25%,尽管商贷开始转向LPR,LPR大概率也会逐步降低,但目前商贷还高于5%。一套动辄几百万的房子,除掉首付款,贷款也高达几百万,这中间一个多点利率差带来的上百万利息谁来补充?原本不存在的数字,一旦公积金取消了,突然就跳出来了,承压能力再好,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从这两点来看,黄奇帆大张旗鼓的谈取消公积金制度,确实看起来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被人指责,也就能理解啦,同样,现在同一阵营的铁娘子格力电器董明珠也不能幸免。
在多数网友看来,董明珠取消公积金的建议根本不具有说服力。董明珠取消的依据在于格力电器自己建造了房子,员工已经有房子住不需要再购房,公司再掏钱交公积金,双重支出那压力太大啦!
咱们来看看,明明建了房子的董明珠为啥也没有说服力。格力电器有7万多名员工,但现在企业自建的房子只有3700套,占比仅5%左右,95%的员工还享受不到这项福利,而且别忘了,格力电器还是一家资金雄厚的国企,这样的背景放在中国,有几个企业能抗衡?指望容纳绝大多数员工的盈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来建房给员工住,这怕是本世纪最美丽的谎言了!
虽说黄奇帆、董明珠、楼继伟们只是出于言论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来引起社会关注,并没有真正撼动公积金这棵大树,但无风不起浪,总让人充满了担忧。
好在,国家在关键时刻出手了!
5月18日,国家发布重磅文件《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文中提到,要建立多主体、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不仅如此,郑秉文还对公积金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公积金制度虽然在投资收益率、统筹层次方面存在问题,但在制度效率和公平方面,表现并不差,公积金还在继续为职工缓解购房慢问题上发挥作用,这样看来,公积金使命并没有完成。
说到公积金的使命,就得不提它开始在我国发挥作用的九零年代。当时整个社会和家庭财富不足,国家为了改善大家居住条件,借鉴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模式,将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的钱集中到一起来解决购房问题。
而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房地产市场被彻底激活,贷款买房也从公积金贷款转向商业贷款为主的模式,此时以黄奇帆为主的主张派认为公积金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应该被淘汰。
仅从贷款模式转变来看,黄奇帆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如果说公积金模式使命完成应该退出舞台,作为先驱的新加坡是否应该早我们一步呢?但咱们接着看新加坡这项制度并没有取消,而是随着国内情况的变更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新加坡已经将公积金制度和医疗社保联合在一起,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咱们的公积金制度使命仍没有完成,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再一次借鉴新加坡模式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完善,以期更好地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