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从“六稳”到“六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从“六稳”到“六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每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十分重要。因为这个时间的会议,既是总结一季度的开局,也是定调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这次会议首次提出的“六保”,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出现重大变化!

在此之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是“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为什么要在做好“六稳”的同时,突出强调“六保”呢?

从“六稳”到“六保”,是中央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工作定下的新基调、指明的新方向。“六保”坚持底线思维,是充分估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而提出的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做好“六保”,有助于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进而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从“六稳”到“六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六稳”是基础,“六保”是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业”再次居于首位,体现了体现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的导向。稳就业的关键在于尽快复工复产,重点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人群等群体就业。

“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保障居民基本衣食住行。疫情直接影响部分居民收入,要守好“米袋子”和“菜篮子”,通过临时价格补贴等措施,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保障力度。

“保市场主体”,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最根本的是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保粮食能源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调动农民积极性,抓好春耕备耕、夏粮播种等,稳定粮食生产;要保障煤电油气等安全稳定供应,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保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要抓好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一方面要推动产业链条上大中小企业分工协同、共生共赢,并逐步增强国际产业链的国内替代能力。

“郡县治,天下安”,“保基层运转”是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要通过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支持,保障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办公经费和正常运转。

从“六稳”到“六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出要求。下一步,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赤字率还可以适当提高。对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应针对性地加大补贴或减免力度。

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通过实施降准降息、增加再贷款额度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

从“六稳”到“六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