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4月出口增速为何远超市场预期?

4月出口增速为何远超市场预期?


按美元计,4月份我国进出口3552.2亿美元,下降5%;其中,出口2002.8亿美元,增长3.5%,好于上月的-6.6%;进口1549.4亿美元,下降14.2%,弱于上月的-1.0%;贸易顺差453.4亿美元,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2.48倍。

4月出口同比增长3.5%,大超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对4月出口预期偏于悲观。一是先行指标显示出口不容乐观。我国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进一步回落,受疫情影响韩国4月出口锐减24.3%,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先升后降、整体下行,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持续下行。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PMI数据已经触及近10年来最低水平,且仍在恶化,外需将明显萎缩。三是积压订单出清后企业将面临订单不足问题。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4月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订单回补尚需时日。

但从实际结果看,出口却实现逆势增长,推断原因应在于企业新订单虽然明显减少,但在手订单数量仍然相对充裕,且仍在赶工生产,再加上政府出台的稳外资稳外贸措施,医疗相关产品出口加快,以及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同比增速-2.7%),导致4月出口增速超出预期。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现同步增长。一般贸易出口117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出口比重58.7%,去年同期为58.8%;加工贸易出口575.04亿美元,同比增长3.9%,占出口比重28.7%,去年同期为28.6%。

从贸易伙伴看,对亚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较快。其中,对日本出口136.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对东盟出口289.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对美国出口320.60亿美元,同比增长2.2%;对欧盟出口322.43亿美元,同比下降4.5%。

从重点商品看,主要出口商品有所增长。占比最大的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7%,但内部分化明显,纺织品和塑料制品出口大幅增加,服装、箱包、鞋靴、玩具和家具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自动数据处理、集成电路以及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出口额增幅分别为49.9%、7%和1.2%,但手机出口额同比下降24.5%。此外,4月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50.3%,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4月进口同比下降14.2%,符合市场预期

进口下降符合市场预期。导致进口增速下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我国复工率明显上升,但后端需求并没有同步复苏,内需整体仍偏弱势;二是海外疫情蔓延和相关国家的管制措施,对正常进口需求和加工贸易相关进口产生不利影响;三是CRB指数显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跌幅明显,将会拉低进口金额。此外,去年同期进口金额为近5年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也会导致进口增速回落。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下降规模更大,显示内需低迷。一般贸易进口1549.43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占出口比重60.8%,去年同期为61.2%;加工贸易出口306.73亿美元,同比下降10%,占出口比重19.8%,去年同期为18.9%。

从贸易对象看,从欧美国家进口下降幅度更大。自美国进口91.9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自欧盟进口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自日本进口147.44亿美元,同比下降5.1%;自东盟进口223.08亿美元,同比下降3.7%。

从重点商品看,大部分商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同时下降。进口大豆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12.1%和14.3%,进口原油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7.5%和49.3%,液晶显示板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9.6%和14%,汽车及底盘进口金额同比下降63.8%,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1.8%。但与此同时,半导体元件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上升22.3%和19.5%,集成电路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上升27.4%和11.1%,进口铁矿砂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上升18.5%和18.2%。

总体来说,4月出口超预期逆势增长,进口下滑符合预期,顺差大幅增加。展望下一阶段,我们认为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冲击仍在加剧,在手订单耗尽之后缺乏新订单回补,出口将继续承压,但进口随着国内复产复工加速,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加之中美经贸协议继续履行,都将使进口获得支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