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 股东大会调研:从高管到员工,真实、
作者:周孙华8321
5.15我和智哥参加华大基因股东大会,像鬼子进村到处查看。从公司到工厂,饭堂到宿舍,从洗手间到办公室,能看尽看。目的是感受公司的工作精神面貌。
唐氏综合征的前台
进了大门卡,走向8层楼的综合楼,到了1楼,迎面是个小小的前台,两个卡位的。一男生一女生起身迎接,男的是个唐氏综合征人。
我国每年都有2.3-2.5万个唐宝宝出生,平均20分钟一个,每个患儿平均费用约了40万元。而且他(她)们大多难找到工作。对很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很多公司把前台当作门面,装饰豪华,醒目的公司名称,LOGO,灯光四射,靓女坐台。华大偏偏安排个唐氏综合征的小伙子来坐台,表明要天下无唐的决心,也让人知道“唐人”也能正常工作。
走楼梯和看洗手间
前台之后又是个门卡,我们在等杨小姐下来,因为智哥预约了免疫细胞存储,放在国家基因库里存储20年,可以随时取用,只需花2万来元。
见了面,杨小姐带我们过了门卡,来到了货梯,注意是货梯(旁边是客梯,不知为何不启用),她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来了我才可以坐电梯,平时都是走楼梯。”
汪建要求全公司都要走楼梯,目的锻炼身体。所以在公司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健身器材。在7楼的健身角落的上方的消防水管上挂了很多马拉松的奖牌,约有70-80个。说明汪老师健身的理念影响了很多人。
我们也特意走了楼梯。干净,防滑条做得很粗大,耐磨。很多楼道两旁贴了标语,格言,图画,相片。有些是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明更新快。
另一个是洗手间。我特意去了5-6个洗手间,不比甲级写字楼的洗手间差。
一个搞生命科学的,大楼里有不少实验室,如果每天都要去的洗手间不够干净的话,估计这家企业做事没有落实到细节,不值得信。
我在走楼梯和看洗手间时在想,如果楼梯没文化,洗手间不干净舒服的话,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华大基因的股票卖了。因为细节没做到位,那么公司产品的质量我就怀疑。
饭堂里
华大有两个饭堂。我们特意去吃,感受一下。刚好碰见汪老师和穿西装革履的先生走来,估计这个先生是外来谈合作的,因为华大基因整个公司没有一个打领带的,都穿便装,猛一看去像在学校。
他们没进包间,在门口前台旁边的小桌坐下,刚好在我正前面,点了几个小菜。之后好像李治平(人力资源总监)还是陈轶青(财务总监)过来作陪。只看到背影,刚好那天他们都穿红色T恤,而且看股东大会开前我也不知道他们。
在这里有两个细节引起我注意,1,坐在门口。大老板谈事喜欢在独立私密的空间。汪建却坐在门口的小桌,人来人往。2,汪老师坐没坐像,半側身子,右手胳膊老喜欢勾住椅子的靠背,和在采访节目看到的一样。这两点可以说明汪老师是那种心里坦荡荡的人,喜欢我行我素,做事坚持到底。这种人如果方向对了能成绝代之功。但是这种人平时不讨人喜欢,除非你认可他,如果你认可他就很容易变成崇拜他。
20年前汪老师和杨焕明老师等在很多人怀疑的眼光下坚持要做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基因测序。没钱发工资,吃饭都成为问题,照样坚持。现在是百亿富翁了,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穿个运动装,也没买房没买车。住房是租的,上班有时骑自行车。
中国新冠病毒疫情时汪老师在想我能为中国做点什么事,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时他在想我能为全球做点什么事情。没钱时有情怀,不少见。有钱了还保持原来的情怀,不多见。
股东大会
在股东大会上,花很多时间宣读讨论的股权激励。这个股权激励是华大花3-6亿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购买约2-4百万股,占总股份本的0.5-1%,最高购买价是不超过150元。然后以43.97元卖给高管。当时市价在105元左右,粗一看是花公司的钱得益高管,不少小股东不爽。我是双手赞成的,心里觉得购买的份额太少了,要是公司资金宽松买多点更好。
留住人才,让他们和公司同心同德发展,必须要有股权,最好是掏钱买的股权。否则可能出现2015年人才大流失的局面。
现在华大基因的高管的持股比例少,CEO尹烨算是最多的,2019年的年报里显示是537600股,有些还是在二级市场自己掏钱买的,加上前海华大基因投资的也不多。而财务总监陈轶青才14100股,占总股本4亿的比例少之又少。
而华大基因高管的工资也不是很高,除了尹烨年薪是202万,其他是75万到115万。
现在我们看看高管真金白银认缴的份额(1份=1元)。
重要的岗位都认购了,说明他们都认可华大基因,他们认可我们才放心。
插点有趣的事。
到了股东大会尾声,王洪涛董事(玉和高林,占华大基因12.72%股权,当时玉和高林投了20亿)说要给他们董事发点工资,以前华大没钱就算了,现在华大有钱了,我们在这里帮助公司运作规范了很多。注意,关键词是:公司现在有钱了。
补充一下,春节疫情期间能运输物资到武汉,王洪涛董事帮了很大的忙。因为进出武汉各要隔离14天,司机奇缺。用汪老师的话说,王洪涛董事调了一个排的司机过去,物资才能顺利运输进去。再补充一下王洪涛先生还是北京宅急送的董事长兼CEO。
这时陈鹏辉董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也附和说:“是呀,我们做了6年了员工,也没有一分钱工资”。
事情的结果也是可预料到的,汪老师哼哈几下,有哦哦哦几下就过去,因为汪老师在华大基因也没拿工资。
巡楼
开完会后和智哥去巡楼,从8楼一直往下看。有2点印象。
1,人多。很多层的通道都坐满了人,注意,是通道都坐满了人,但都安静地积极工作,说明业务很繁忙。
插一点,华大的员工很年青,平均年龄是31-32岁。但在饭堂和午休期间我没看到玩电子游戏的。中午吃完饭后我们去宿舍楼,楼下有一小组在开会,年约25-28岁,是在讨论关于工作项目的。补充一点,华大基因没有打卡机,靠员工有使命感自觉去工作。
2,机器不停运转。我是没有能力去评判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和Illumina的优劣。但华大集中在前不久怼中国疾控中心采购测序仪流程不合理,公布时间短,就采购Illunima的。如果华大的质量不行,中国疾控中心随便指出一点说你华大的不好,而不是回应说重新研究。另外华大现在起诉Illumina专利侵权。这次事件至少能说明华大的设备过硬,设备过硬脖子也粗了。
华大集团拥有整个产业链,股东会上汪老师说争取华大智造今年上市,到时有利带动华大基因的服务业务。现在业界用Illumina 和赛默飞的仪器比较多,华大基因的服务业务的推广会受到其他牌子仪器的制约。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人口的素质。华大基因目标要解开人的生老病死终极之谜,能从生命之初就提高人口素质,防病,辅助治疗,延迟寿命。你说哪个国家不欢迎。现在市场做到了178个国家,让人羡慕的是业务有时能直接跟国外酋长总统对接,一谈就是百万级,千万级的测序量。像塞尔维亚,加蓬,沙特,阿联酋,澳大利亚。除了这新冠病毒检测需要服务,之后其他生老病死基因检测的也需要,没有一个国家不希望提高自己的人口素质。
公司是由个有远见有魄力,有情怀的汪建老师领导,运作队伍有朝气有效率,市场又广大,给点时间让他长成参天大树。
写在最后:
每天分享个股、行业的干货文章。欢迎点击左上角,关注一下防迷路,多谢朋友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