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营收破千亿,华为身后的“小兄弟”,逆袭
5G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海量光纤网络的更新和升级需求。此前亨通光电对华为旗下的子公司华为海洋进行收购,引发外界的讨论。
对于亨通光电来说,华为海洋的加入让公司的海洋业务板块如虎添翼!据悉,亨通光电是亨通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公司构建了通信和电力两大完整产业集群。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全面服务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高铁地铁、特高压及智能电网、新能源与海洋工程等市场等领域。
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亨通集团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是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整个集团年营收达到1019.8亿元。
亨通集团背后的掌门人崔根良,出生于50年代末,从小就生活在农村。24岁那年崔根良退伍回到老家,在当地一家做化纤织造的乡镇工厂做着销售为主的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凭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能力,崔根良很快被提拔为厂长。
时间来到90年代初,已经有着丰富管理工厂经验的崔根良临危受命,接手了一家仅有破旧设备及负债累累的乡农具厂。
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崔根良认为工厂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进行转型,于是走上新型轻工业化的道路。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很快转型定位在通信行业。
为了找到行业人才他费尽周折,最终找到某科学研究院合作,双方通过合作成立起新公司,还成功组建起通信线缆工厂。有了人才就要想如何拉来订单,聪明的崔根良连续策划了广州、海南、西安等地的订货会,开创了乡镇企业开订货会的先河。
随着生意逐渐稳定,崔根良敏锐地察觉到国内电缆市场日趋饱和,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于是逐步将业务重心向光缆行业转移。同时,他派遣优秀员工到大企业学习,成功生产出华东地区第一根合格的光缆。
短短十余年间,亨通完成了从单一通信线缆产品向光缆、同轴电缆、电力电缆等产业的跨越。进入新世纪后,亨通集团开启了国际化经营战略,先后在巴西、印度等地区建造研发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为了迅速扩张自己的体量,已经丰富技术底蕴,公司还展开了一系列并购措施。据悉,其先后拿下南非、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老牌线缆企业,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进程,提升了公司产业生态链的竞争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亨通集团成功跻身全球光纤通信行业排名前列的公司。但企业并没有满足于此,近年来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布局量子通信、光纤感知、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2020年得到的消息称,成功收购华为海洋后,企业有望在原有海缆研发制造、海底通信网络运营、海洋电力工程施工的基础上,新增全球海缆通信网络的建设业务,进一步推动公司海洋产业从“产品供应商”向“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全球海底光缆建设将迎来新的高峰。”崔根良这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