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郭玉清:我国政府信用很高,完全可以拉长债券

郭玉清:我国政府信用很高,完全可以拉长债券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玉清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目前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额度给得太少,而专项债券额度给得太多。“十四五”时期需要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占比,降低专项债务占比。当前我国政府债务可能会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债务结构?搜狐智库连线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玉清。

郭玉清表示,如果专项债给的额度比较多,地方政府要有能够形成收益的项目,跟专项债授权的额度相匹配。但当前地方政府寻找快速回笼收益的项目比较困难,专项债额度给得再多也花不出去,没有形成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公共投资项目的收益回收比较慢,以地铁为例,地铁一旦修好之后,地铁线就可以运行20年,30年甚至几十年,它的收益也会在未来非常长的时间逐渐体现。如果用很短的时间要求投资项目必须要快速回笼,会增加项目选择的难度。” 郭玉清指出,专项债投资目前很难匹配到能够快速形成收益的项目,这是造成资金闲置的原因。

郭玉清指出,通过减少专项债的占比提高一般债务的占比,一般债务对于项目收益性的要求就不像专项债这么大,地方政府用一般债额度会比较多,不像专项债多一层顾虑,可以让债务资金尽快地投入到实际经济中,不像专项债有那么大的闲置性。

但他同时指出,如果未来提高一般债务占比,由于一般债务要计入财政赤字。表内的财政赤字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维持在3%以上。一旦突破3%,财政赤字可能会在相对的高位运行,有一定的赤字风险。显性的赤字率还会在高位上保持一段时间,这就要求加快债务资金的使用力度。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可能会存在哪些风险,郭玉清坦言,目前来看,存量债务压力、偿还压力大,新增债务很难找到匹配好的投资项目,流动风险压力比较大。

他进一步分析,目前专项债要求项目收支平衡,专项债所支持的投资项目必须要用收益去弥补举债成本,但是地方政府想找到能够快速形成收益的公债投资项目非常困难,所以会存在投资的流动性风险。债券发行收入拨给地方,但是地方又不敢用,造成资金闲置,因为能够形成,快速形成投资收益的项目储备得不够。

“由于流动性风险比较大,过去所累积的债务存量比较高,既包括显性债务,同时也包括数据没有公开,很难估算的隐性债务。不管是显性债务还是隐性债务,都差不多快到偿还期,需要地方政府能够找到偿还资金来源,来应对存量债务形成的压力。但是现在可找的项目还是比较少。”郭玉清说。

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郭玉清表示,过去是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政府举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公共投资又进一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未来应该从投资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化,政府债务不一定完全用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领域可以再更宽泛一些,比如可以投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通过这些方向的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物资资本。

此外,他还建议投资生态和科技。“可以投资长江流域的环保项目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形成一定的项目投资的收益。未来5G,人工智能,是我们需要重点去突破的技术瓶颈,我们通过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科技资本等投资领域的扩展,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债务融资和经济中长期增长的良性循环。因为过去物资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地弱化。”

郭玉清表示,优化债务结构,应该把债务投资的领域和视角再放宽一些。但是债务投资领域的扩展,会让投资收益的回收相对过去变得更长,因为过去用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地价,通过土地批租来回收成本的速度比较快。未来投资人力资本、科技资本、生态资本项目的回收期会变长,这就要求债务的发行期限也要变长,要尽量把眼光放长远,用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债务投资的结构优化。

“事实上,地方债的投资期限也在不断拉长,因为现在有15年左右期限的债券,我们的政府信用很高,信用资本很强。完全可以利用高政府信用的优势,把债券的发行期再扩展,跟新型的债务投资领域的期限匹配,这可能是未来优化我国政府债务结构可行的方向。”郭玉清说。

【搜狐智库:聚集学者与企业家智慧,把脉经济趋势。如有意投稿或联系现场报道、访谈、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zhikucaijing@sohu.com】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