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如何协调?这一纲要给出了
感受到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梦想时代的进步。谁代表着2019年商界最强大的推动力?点击投票,选出2019年经济年度十大人物。[我想投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文件已经出版。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提出到2025年,科技创新产业的整合与发展体系将基本建立起来。区域协作创新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源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产业走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占工业总产值的18%以上。
具体来说,在第四章中,加强合作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例如,纲要提出走科技创新+产业的道路,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指导,建设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并在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产业深度一体化与创新布局。
萨迪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祥一号晚接受第一位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这篇提纲的重点之一是,长三角地区的下一次分工已经明确,区域分工已经比较好。此外,与单纯谈工业或科技相比,这次更清楚科技创新和产业的整合和发展。
强调的不仅是产业链的跨区域布局,而且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耦合发展。他说,随着长三角的一体化,产业需要带头,在股份制产业分工良好的前提下,面对国际竞争的增量产业和产业链如何实现一体化发展?它是通过提纲中提到的科学创新和产业线来实现的。
例如,加强张江、安徽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完善开放共享合作机制。从原有的R&D产业化到大规模生产产业链,促进这些增量产业、边疆产业和未来产业面临国际竞争的一体化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所华东分院规划主任何仁龙也告诉记者,纲要明确指出,创新与科研必须结合行业的实际需要,相互促进增长,要做好分工和产业间的协调。
他说,从区域创新共同体的纲要、产业分工和合作来促进产业的深度整合和创新布局的三个层次结构是非常明确的。
这一次,科技创新的内容是非常具体的,特别是在产业方面。指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差异化和互补性,并明确提出产业分工的过程。他说,纲要还特别强调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定位。
何仁龙说,创新链的目标定位服务于产业链中的短板技术,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许多产业链仍需通过自主创新弥补不足。因此,本大纲中的创新链不仅是关于科学研究本身的,还指出创新是为产业的增长和先进生产力的实现服务的。
新浪金融公共账户每天24小时浏览最新的财务信息和视频,更多的粉丝扫描QR代码来跟进(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