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干货分享读书会# 万达集团的掌舵人、2015年的中国乃至亚洲首富。王健林,从一名森工局的“小顽主”,告别南方的艳阳天,跑到林海雪原的鸭绿江戍边。从接手一个负债149万元的开发公司,到缔造年收入超2200亿元的万达帝国。

他走出了一条让所有人叹为观止的奋斗之路。这是一个中国商业史中不能被忽略的名字。今天就让我们快速、且全面的了解王健林的人生轨迹和万达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一些精神与心灵的启迪。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王健林-原名王建林,万达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

读万卷书系列之:《王健林:缔造万达帝国的新亚洲首富》,作者洛瑜,本书内容全面而丰富,描绘了王健林的人生轨迹和万达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经营理念。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全书浅显易懂,适合不太了解万达的读友,豆瓣评分6.9

王健林(原名王建林,1970年更名),1954年10月24日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是家中5子中的老大。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王义全,母亲秦嘉兰。建国后,父母均在森工局工作。完成中小学学业生活的他,“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森工局的林业工人。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幼年时期的王健林

第一次出走——应招戍边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全国很快进入到战备状态。大规模征兵计划下发到各个省份和企业,其中就包括四川省森工局。在父母的影响之下,穿着“工人”光鲜外衣的他,没有选择单调孤独的安逸生活,而是毅然决然的出走东北,来到鸭绿江戍边。1971年,17岁的王健林,从一名森工局的“小顽主”,变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解放军战士——王健林

军旅生涯对王健林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南方的艳阳四射到北方的林海雪原,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埋头苦干的精神。1978年,表现优异的“川军”娃娃兵,升为排长,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通过学习,王健林知道了知识的力量,随后报名参加了辽宁大学的函授班。通过每一分每一秒,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养分。1986年获得辽宁大学的经济管理的学位。

第二次出走——转业政府

1985年,中央军委作出一项举世瞩目的决定——裁军百万。面对裁军,规划在军队中拥有一番作为的王健林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如果努力留下,以他的能力和背景,完全可以做到。但是,他放弃了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的职务,选择了响应国家发展经济的号召,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工作,由此结束了16年的军旅生涯。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转业投身商海的王健林

雄心勃勃的王健林,十分精明,再加上军旅生涯的锻造,已经成熟很多。1986年,进入区政府工作后,王健林立刻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魄力,为西岗区政府解决了,搁置3年,十分棘手的煤气问题,并在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

1989年,西岗区政府下属开发公司的一则招聘信息,让眼光独到、思维敏捷、胆识过人的王健林按捺不住不安分的心。他第二次放弃了众人眼中的“铁饭碗”,接下了负债149万的开发公司,投身商海。这个开发公司就是万达的雏形。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万达集团

第三次出走——投身商海

坚韧,果断,勇气,魄力,这些性格注定王健林不会安于现状。出任开发公司总经理后,马上开始内部改革。裁撤臃肿的人员组织结构,精益整合部门,并加强人员管理,开除了两名“刺头”。

在发现国企公司员工消极的弊端之后,提出“行商”理念,由被动等待,变成主动出击。并因此拿到了南山住宅的开发项目,获得公司的第一桶金。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随后,靠着胆识和魄力,又承接了一些很多公司不愿接手的旧城改造项目,收入很快就达到了1个亿。就像王健林在媒体采访中所自嘲的一样:“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这一个亿背后的艰辛和胆识,努力和勇气,还有把握机遇的精明,已经可见一斑。在缔造万达帝国的过程中,王健林把这些性格特点,再次发挥到了极致。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仍然被体制所束缚。公司人员沾亲带故,激励政策无法实施。就在这时,国家体改委和大连体改委决定在大连市选择三家先进的公司作为东北地区的第一批股份制试点。善于抓住机遇的王健林,很快提交了转型申请。1992年8月,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

缔造万达帝国

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靠着改革开放的春分,万达在住宅地产领域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但是,王健林发现地产商的现金流波动很大,项目投产,资金短缺,直到项目结束,才能回血。同时,资金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也不稳定。2000年,万达集团宣布进军商业地产。从一次性销售收入的住宅地产,向以零售物业租金为收入的长期房地产转型。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

依靠着万达足球俱乐部的投资和管理,通过足球,让很多人知道了万达集团。万达的品牌得以推广。“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社会,无诚信不稳”。王健林承诺,如果万达的房屋出现工程质量问题,60天内可以退房,一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建设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六部委的特别表扬。万达品牌形象得到夯实。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94\96\97\98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军 ——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

在线上消费高速发展的时候,线下实体店面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很多商业地产纷纷破产倒闭,而王健林看到了住宅和商业地产饱和后的萎缩,再次决定转型文化产业。2012年5月,王健林斥资30亿美元,收购北美第二院线MAC,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运营商,占有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万达影城

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武汉中央文化区的汉秀剧场,超过50家的高端旅游酒店万达文华等等,万达布局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影视娱乐等产业,成功转型文化领域。

至此,一个国际化的,商业、文化、地产、金融四大产业的帝国缔造成功。2015年10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200亿财富超过马云,成为中国首富。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2015年胡润富豪排行榜

创新驱动未来,万达成长的终极密码

万达的商业地产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由传统的销售模式,转型成订单式商业地产。先与知名的商家签署租赁合同后,再根据客户进行商场改造。避免了销售困难带来的投资亏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了资金的占用。

同时,万达还创造了城市综合体的商业组合模式。将原来的单一的购物、餐饮、娱乐、公寓、写字间等场景整合到一起,扩大商圈所覆盖的人群,同时降低客户的时间成本。综合体的概念为订单式商业地产提供了浅谈的筹码,二者相互依存,为万达集团创造了傲人的战绩。

王健林:如何缔造年收2200亿商业帝国?

一站式万达综合体——青花瓷版

包括后来的向文化产业转型,这些都是在看到商机之后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在电商如火如荼的当下,万达商业地产能够屹立不倒;在国家对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时期,万达能够屡创佳绩;创新是万达集团的源动力。

同时,军事化管理与人文关怀也是万达成功的关键。军魂犹在的他,在集团内实行军事化与激励兼备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坚决杜绝沾亲带故。强化人文关怀,制定同类企业中最高的员工薪酬。丰富的培训,丰厚的福利,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的同时,间接的推进了万达的品牌效应。

用王健林的一句经典语录结束这篇文章:“人生做任何的事情,要没有一种咬牙的精神,要没有一种一直坚持到底的这种精神,是不能成功的。” 王健林的商业帝国很难复制,但是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我们虽然没有王健林把握机会的智慧和勇气,但是我们要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决心和意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