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被抹去。——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古代的波斯王朝在世界历史上都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独树一帜地建立起一种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并坚定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治国思想,这一理念受到中东其它伊斯兰国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警惕和遏制。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历史上政教合一的国家,经常会产生政教合一的政治家。他们在治理国家时不但善于运用政治智慧,而且还依靠信仰来统治国家,曾经的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就是这样一位按照道德规范执政的模范政治家。

这位出身贫寒的铁匠之子,以其坚定的宗教信仰,扎实的地方工作政绩,廉洁自律的生活态度,深得伊朗广大社会下层民众的支持和爱戴。

他因为提出“把伊朗的石油收入体现在每个老百姓餐桌上”的执政目标,并切实身体力行,而被爱戴他的百姓称为“民众的儿子”,并高票当选伊朗第一任民选总统。

内贾德在总统任上,不但切实给下层民众谋福利,他还在国际上大力弘扬伊斯兰教宗旨。对美国等西方大国更是以硬对硬,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地位的核问题上立场极为强硬,宣称“任何人如果以强硬方式同伊朗对话,那么伊朗将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他也因此被称为“反西方的斗士”、“中东硬汉”。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内贾德

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斯巴达”式市长

内贾德 1956 年出生于距离德黑兰100 公里的小镇阿拉丹,父亲在小镇上开过杂货店和理发店,搬至德黑兰后成为一名铁匠,母亲则是一名传统的伊斯兰妇女。

内贾德小时家中非常贫困,即使吃饭有时都存在问题,但父母却千方百计供养内贾德读书,他不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成绩优秀,认识的人都夸他是“聪明的铁匠儿子”

19 岁时内贾德考入德黑兰工业科技大学建设系,当时他的成绩排在全国130位。毕业后他曾两度回母校深造,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并在母校当过6年的老师,得到了专家治国的能力和资本。

内贾德坚毅的性格根源于父亲,但对宗教的坚定信仰则受到母亲的极大影响,他对宗教非常感兴趣,对古兰经有着不同常人的天赋。由此可知,内贾德根深蒂固的保守派思想来自于他的母亲,并直接作用并影响到他的政治倾向,使他成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伊斯兰革命运动

大学刚毕业的热血青年内贾德积极投身于1979 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运动,继而参加了两伊战争。他加入伊朗部队服役,曾潜入伊拉克境内作战,因勇于经常主动承担危险任务、作战勇敢,很快获得上层的赏识和提升。

1986 年,内贾德进入最精锐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很快晋升为特种部队司令

经过战争的锤炼与洗礼,内贾德开始步入政坛。他曾任马库县县长,因住房困难,他和两个副手家人住在一起,三家人用几个很厚的帘子隔断成三个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私密性,在此时内贾德就初步形成了艰苦朴素的斯巴达式生活习惯。

1993年起,他连续5年担任西北部阿尔达比勒省省长。当一些国家元首来访问时,由于酒店不够使用,他就把国家元首带到自己家,家人们则去亲戚家住,等那些国家元首返回德黑兰后,家人们再回自己家住。

因为成功地应对1997年地震灾害、为受灾民众快速建设新居以免除无家可归之苦,内贾德赢得了省内外的广泛赞誉,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模范省长。

内政部奖励他一辆最高等级的奔驰轿车,但他直接转送给了省政府,自己依然开着那辆20世纪70年代出产的没有空调的老型标致轿车。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内贾德

2003年4月,内贾德当选德黑兰市市长,他的政治性格逐渐成熟。他没有通常人们眼中政治家那种伟岸的身躯和风度,极其普通的外表和简朴的着装,使他即使走在德黑兰贫民区的大街上,人们也很难一眼认出这就是本市的最高长官。

他安于清贫。住在一套自己参加工作后利用银行贷款分期购买的普通公寓里,绝对不占公家一点便宜。甚至午饭都是夫人用饭盒装好,他带到政府办公室食用。他一直不拿市长级别的工资,而只是满足于拿他在大学教书的工资,他认为已经足够用了。

内贾德的政治思想极端保守,对民主改革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伊朗应该维持传统的伊斯兰生活方式,抵御西方文化对年轻一代的 “侵袭”。他对西方公司的商业活动加以限制,禁止伊朗公司在广告中使用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等西方体育明星的形象。

内贾德严格执行宗教着装规定,本人身先士卒蓄起胡子,然后要求德黑兰市政府所有男性工作人员必须留胡子。他还规定市政府内男女必须分别使用专门的男用和女用电梯。

当内贾德在和清洁工一起清扫大街时,谁都没能预料到他会在2年后成为伊朗政府的最高领导者——总统。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内贾德

黑马成就平民总统

2005年,不被人们看好的内贾德报名参加了总统竞选,当时全国首次报名参选者就达到1014 人,是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竞争最为激烈、最具悬念的一次总统选举,内贾德在这次竞选中毫不引人注目。

当时呼声最高的是竞选连任的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无论实力还是威望,以及宣传攻势上,无人能出其右。因而许多伊朗人都认为:“不要问拉夫桑贾尼是左派还是右派,他是一切,这根本不是选举,拉夫桑贾尼一定赢!”

然而这时一匹黑马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在第一轮选举中内贾德居然与拉夫桑贾尼旗鼓相当,这已是让许多国际观察家跌破眼镜。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二轮投票中他得票率竟然达到61.69%,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政坛元老拉夫桑贾尼,出任新总统。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拉夫桑贾尼

内贾德真正成为伊朗乃至中东政坛的绝对“黑马”,就连内贾德自己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以至于在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时才发现没有事先准备好讲台。

内贾德当选后,世界媒体很快就把镜头聚焦在这位年仅49岁的少壮派政治家身上。随着他的个人经历和事迹不断被挖掘出来,内贾德的胜出,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真理,内贾德赢得了民心那么也就赢得了选举的胜利!

首先,内贾德以民众为主、强调社会公正的思想使他占据极大优势。当其他候选人大谈空洞的自由与民主之时,内贾德却反复强调“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是伊朗先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开诚布公地谈论伊朗普通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他认为这个国家真正的问题是就业和住房,这使得内贾德赢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支持。

内贾德鲜明地提出伊朗国内存在着阶级和贫富差距,认为社会公正问题应该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核心,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有钱有势的伊朗上流人士,在伊朗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因而赢得了工人阶层的选票,并最终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石油

尤其是他许诺的要“斩断操纵伊朗石油工业的幕后黑手”,承诺“要把伊朗的石油收入体现在每个老百姓餐桌上”,以造福天下黎民,更是深得那些痛恨腐败的民众之心。

其次,内贾德身上聚集了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和波斯民族的历史自豪感。他立志使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典范”,坚持“维护伊斯兰价值观”的立场,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和进步”的伊朗,这使他受到了伊朗国内宗教势力的鼎力支持。

同时,他遵循伊斯兰兄弟会的教诲,坚持普世幸福的民粹主义,他的政策吸引了许多底层伊朗人,勾起了人们对1979年伊朗革命的回忆。尤其是他在担任德黑兰市长时的朴素作风、坚决打击腐败言行,,使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其三,内贾德的当选与华盛顿的反向助威有关。大选中其他候选人都曾经表示会与美国修复关系,唯一一个没有这方面表示倾向的候选人是内贾德。他认为与美国发展关系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要着重与那些对伊朗没有敌意的国家发展关系。也就是说,其他候选人是把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作为当选的条件,而内贾德放弃了这一点。

当时的美国上层社会包括总统、国防部长等人都指责伊朗大选不民主,并且对内贾德表示不屑一顾,这些都激发了伊朗内部强烈的反美情绪,很多伊朗人后来去投票站投票只是单纯为了反美。因此,内贾德的当选确实是美国帮了一个大忙。

49 岁的内贾德成为了伊朗 26年来首位非出身于宗教界的总统,他拥有的是市政工程师的文凭而非任何宗教学院的文凭。在一个具有传统宗教习惯的国度里,内贾德的当选,确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内贾德

8月30日,在就任总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内贾德新组建的伊朗政府就宣布,从国家石油收入中拿出13亿美元,作为解决伊朗年轻人就业、结婚和住房问题的“爱情基金”。

这项举措对于30 岁以下年轻人口比例高达 70%的伊朗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时很多伊朗年轻人因为无钱结婚而一再推迟婚期,也成了伊朗国内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预言“年轻人和女性很快会发现他 (内贾德) 和那些毛拉们是无法接受的。”但内贾德的言出必践,让拉姆斯菲尔德的话不攻自破。

在致力于平民革命,解决民众关心的就业、住房等切身问题的同时,内贾德自己则保持着平民的艰苦作风。朴素的打扮不是他刻意为之,而是他的一贯作风。即使是作为总统,内贾德仍不改艰苦本色,拒绝使用其前任买下的总统专机,并命令交通部长将之出售或是改为民用商业飞机。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内贾德

令西方头疼的中东硬汉

当选总统后,内贾德凸显了他强硬的个性,尤其是对美国及其盟友。他常常语出惊人,最让西方震惊的论调“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一说,曾让世界哗然。

2005年的联合国首脑峰会是内贾德当选总统后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亮相,9月15日,他站在联合国讲台上毫不留情地批评美国滥用东道主地位为其他国家代表设置障碍,他的签证有效范围只在联合国总部周围40公里以内。他还谴责那些以保护世界安全为名发动毁灭性战争的少数国家。

会下,内贾德在与美国媒体代表举行的早餐会上侃侃而谈,他将外交上的强硬态度和“出乎意料”的公关技巧灵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其大度与自信令记者们刮目相看。

在西方人眼中,“坚决推进核计划”是内贾德总统的政治标签。核武器的威慑力量是巨大的,在伊朗,核计划已经成为关乎民族自豪和民族权利的象征。

内贾德认为,“如果他们(西方国家)企图阻挠伊朗拥有正当的核权利,那么伊朗将重新考虑自己的核政策”。

他就任总统后,不断推进核能开发进程,2006年5月宣布成功生产出浓度3.5%的浓缩铀,意味着伊朗正式跨入核工业国家行列。

与此相同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对伊朗进行史无前例的威胁和致残性制裁,美国和以色列称不惜动用武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战争很有可能一触即发。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的核开发活动也未曾出现较大的停滞。

“核强硬”已经成为内贾德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伊朗维护自主利用核能的权利的决心和意志不容置疑。内贾德表示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毫不退缩。为此,他身体力行,亲手将伊朗国内自主生产的第一个浓度为20%的核燃料棒填充入核反应堆。

作为中东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内贾德曾表示“我们拥有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军事实力,伊朗不会允许任何人的军事干预”。

随着美伊冲突频频升级,伊朗以周期性的频繁军演表明姿态,并进行扩军备战的军事部署与准备,作为对西方制裁的回应。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伊朗

2009年内贾德总统任期届满,他再次参加竞选成功,取得总统连任,尽管选举的公正性和选举结果广受质疑,落败的穆萨维阵营还发动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但内贾德看似意外却非偶然的连任,清楚表明伊朗社会延续既往发展轨迹的深厚社会基础和强大制度惯性。内贾德梅开二度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内贾德执政期间亮点纷呈。经济政策上,内贾德政府提出给下层民众“公正股份”和“有目标地实行政府补贴”两大改革方案,政府给低收入家庭分配国有公司股份,将原来对燃油和其他商品的政策性补贴以现金方式直接提供给低收入阶层,使他们直接获益,使得内贾德在农村地区支持率达75%以上。

宗教信念上,内贾德坚定捍卫伊斯兰革命原则和宗教习俗的尊严,所任命的官员往往立场保守、外交态度强硬,从而有效巩固了他在伊朗主流保守政治势力的核心支持基础。在大选前,伊朗议会290名议员中就有211人表态支持内贾德。

外交政策上,内贾德顶住西方压力推动伊朗核计划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频频伸出橄榄枝,使得内贾德一度广受诟病的反美反以立场,被描述成了伊朗对外政策的成功之处。

其次,内贾德严格自律,以伊斯兰教士而不是一般中产阶级的标准要求自己。

住小房子,开旧汽车,以平民总统自居,过着朴素甚至清贫的生活,时刻保持清廉亲民形象。他率先公布个人财产,带头降薪,为偏远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并把反贪腐矛头对准政坛元老,在民间树立了极高的反腐败斗士形象和“勇敢的领导人”形象。

“中东强人”内贾德:从平民到一国总统

内贾德

最后,内贾德作为“草根总统”读书致仕成长道路的晕轮效应。对伊朗30岁以下的公民极富吸引力,从铁匠儿子、学生领袖、特种战斗英雄到杰出省长、优秀首都市长、共和国总统的传奇历程,无疑使之成为一些伊朗年轻人追求自我价值的范本。

当然,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对内贾德的支持是所有因素中至关重要的。

内贾德的再次当选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伊朗穷人和年轻人的胜利,表明在伊朗国家政治生活中,普通民众的地位有所上升,话语权不断加大。

内贾德内心秉持波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宗教信念,领导伊朗在四面楚歌中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艰难而勇敢地向前跋涉了一段很长的路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