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1年,保险代理人该何去何从?

2021年,保险代理人该何去何从?

本文作者:张海臻,保通保险山东分公司销售总监、高级规划师、榛果工作室创始人


转瞬间,2020年快过去了,这一年,既漫长又仓皇。

看看世界,美国疫情依旧泛滥,英国脱欧闹得欢,澳洲大火停了领导人又作妖,台湾唯恐天下不乱各种讨厌,世界局势一如既往的暗流涌动,不太平安。

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国内经济增长好歹保持正增长:经济学人预判的2020年四季度经济增速为5.4%左右,全年经济增速为3.7%左右。

尽管各行各业都很难,但保险行业难得的保持了一贯的增速和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赔款与给付支出9989亿元,同比增长6.1%;新增保单件数357亿件,同比增长7.7%。

2021年,保险代理人该何去何从?

那保险代理人呢?2021年保险代理人又将何去何从?

其实,榛果工作室从2019年开始,已经是连续三年谈这个话题了。

2019年末着重谈的是保险中介机构大放异彩,结果在2019年末普华永道就发布《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宣告保险进入保险中介3.0时代。

2020年初预判独立代理人制度的法律文件迟早会出现,结果2020.11.23最新版《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出台,就正式提出独立代理人的书面文件。

2021年,保险代理人该何去何从?

其实,想要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现在是什么样子:

目前中国代理人总量1200万,其中传统机构代理人大概900万,中介机构300万。(数据来自杜增良—中国银保传媒党委委员、总经理)

目前市场上大致是如下情形:

第一:产品供应链端

传统保险公司:如老五家:新华,太平,平安,人寿,泰康

中坚力量:天安,百年,华夏,华贵,信泰等等

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安心,京东安联,信美相互等等

跨界参与:支付宝,腾讯,京东自营保险端与保险公司合作的

第二:销售模式

传统代理人模式:代理人依附一个公司(传统公司)

中介代理人模式:代理人依附一个平台(中介机构)

广义独立代理人(经纪人)模式:代理人灵活度更自由(你懂得)

第三:产品形态

重疾:多次赔付并额外增加保额的产品+单次赔付额外赔付的产品+重点疾病赔付的产品

定期寿险:出现非常多的网红产品:如华贵大麦等

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多家公司出台形式各异的产品

意外险:种类丰富多样,购买渠道便捷快速

第四:销售工具

1 各家保司都在销售和服务端广泛推广和应用自己的APP,小程序,甚至还有小视频等

2 人工智能保险顾问线上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比如中国太保的“阿尔法保险”;众安保险的“众安精灵”等。

以上就是整个市场上,一个整体的大概情况,接下来分别谈一下看法。

第一、个人成长

其实不管是什么平台的代理人,面对未来的保险市场,2020开始都要给自己持续“赋能”,自我驱动。

1、自驱力学习,这种学习一定是由内而外的。

如果还仅仅限制于每天所谓的晨会夕会的学习,不管哪种代理人都不会得到未来的青睐。

包括不限于理财知识,信托知识,法律知识,医学常识的一些真正知识点的掌握,这种掌握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比如甲状腺和乳腺结节的分级,临床分级意义,临床分级对保险核保的影响,各家公司对某种疾病或者状态的审核喜好程度,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在此,榛果提示大家

2、科技赋能 多种软件和多媒体工具的熟练使用。

达尔文说过:当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并且用工具造出了很多原本不存在的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了上帝的影子。

2021年,保险代理人该何去何从?

例如,IRR计算器的使用,其实大部分代理人别说用,很多都不明白IRR是什么,甚至有的明白的又有几个敢真正的用IRR计算器验算内部收益率给客户看呢?

目前大部分年金险产品的30年IRR基本不会超过4%吧?但有几个敢真正明白的从告诉客户内部收益率做业务的呢?

为什么不敢呢?是因为年金不好吗?当然不是,是我们自己代理人认知不到位,宣传模式固化,我们习惯了拿着返还把年金描述成长期的一种银行理财产品,而忘记了它真正的价值。

2020开始,相信有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大胆演绎,大胆承认年金类保险的收益率相对不高,在这个基础上跟客户一起沟通保险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份额和配置顺序。

3、代理人互相认同

以前传统代理人说中介代理人不好,中介说传统代理人死板,独立代理人又看不隶属于有组织的,整个保险市场,常态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个人觉得从2020年开始,大家会慢慢改变这种思路,万物存在即是有价值。

传统代理人更有归属价值,人数庞大,为中国的保险普及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日渐壮大的中介代理和独立代理人,也在不断为这个行业贡献新的血液和增长点。

不管是什么代理人,真正能从客户角度出发,为客户着想,服务到位的首先就是合格代理人。

当然,屁股决定脑袋,立志做最好的独立代理人的榛果,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传统代理人看到独立二字的价值,毕竟可选产品和渠道越多,对客户的要求就越能做到最大多样化的满足。

第二、传统代理、中介代理、独立代理你是哪种

平安的优才计划、太保的G20、泰康的HWP、友邦的卓越营销员计划......从人海战术到健康人海再到今日的精英培育,传统公司代理人渠道的演进方向已经明了。

而中介机构所属代理人也在不断转型中:

比如泛华:把卖保险的综合成了理财+保险模式,区别与平安的1+多(自己平安寿险产品+多家银行理财,多种投资推广),泛华是:多+1(代理人多家保险公司产品+自家开发的普益平台)

而目前虽然概念尚未非常清晰但数量却越来越庞大的独立代理人,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保险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大多活跃在知乎,抖音,快手,公众号等平台上,擅长软文输出和营销,拥有一大批新时代的消费者(粉丝),这些人致力于成为抹平消费者与保险之间认知差异的专家。

为什么说概念没有清晰呢?

因为保监会的官方文章里并没有明确的给“独立”两个字下个定义,到底是怎么个独立法。

但是根据《保险法》的已有规定,一个自然人个体只能代理一家保险公司的规定(2020.11.23)

最新版《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里面的独立代理人也就仅仅是代理一家保险公司以及其下辖的兼业经营的产品,但不隶属于该公司,不发展团队,可以注册个人工作室,个人公司的一种模式。

说白了就是:我卖你家保险公司产品,但是不归你管理,自我管理的这群人。

相信这种“独立”并不是真正的保险行业真正需要和期待的独立,理论上,一个独立的房产经纪人,可以随意卖任何楼盘给客户不受问责,而保险独立代理人一旦被举报代理好几哥公司,就有可能被销号,禁止经营。

参考国外的独立代理人制度,相信,随着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未来独立代理人一定会在政策层面和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大的认可和发展空间。

其实真正理想的独立是:独立于任何组织和机构的以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名义成立的,类似于合伙企业或者自然人独资企业一样的市场经济主体,与保险公司,甚至中介机构都是合作关系,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没有业绩考核压力,只唯服务至上的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只能期待监管层的不断考量和市场的选择,也是鄙人心中对真正独立代理人的一种期盼。

最后,提一句,市面上第一家按照目前的监管政策首推独立代理人制度的公司是刚成立不久的大家人寿,他们已经开启建立独立代理人队伍,成为了第一个替大家吃螃蟹的公司,至于效果如何,一起拭目以待。

其实,不管是传统代理,中介代理,还是狭义还是广义上的独立代理,最终,2021年都会开启真正的“专业代理”之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