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胀真的来了,三国央行被迫加息
最近,拜登政府通过了一笔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美国人又双叒撒钱了,叠加去年3月特朗普政府的2.2万亿美元CARES法案,以及去年12月追加的9000亿美元财政刺激,短短一年内,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规模就达到5万亿美元。它相当美国过去一年名义GDP总量的25%,相当于我国去年一年名义GDP总量的31%。
据央视财经最新报道,如此大放水的背景下,带来的全球物价飙升和新兴市场的汇率风险。如巴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间市场上食物价格上涨了16%,其中巴西人的主食—大米和黑豆的价格分别上涨了70%和40%。此时加息主要为了抑制高通胀。
对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眼下疫情依然严重、经济脆弱、债务负担沉重,并非加息良机,此时加息将导致经济部门融资条件过早收紧,不利于经济复苏。但为防止资本外流、遏制本币贬值和高通胀,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国央行近日意外宣布加息。
1、巴西中央银行1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上调至2.75%。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
2、土耳其央行18日也将基准利率提高至19%。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土耳其年化通胀率已升至15.6%,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与2018年年初相比贬值逾50%。
3、俄罗斯中央银行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4.5%。这是俄罗斯自2018年年底以来首次提高基准利率。俄央行指出,此举旨在应对迅速上升的通货膨胀并稳固本国货币。
加息的直接原因是汇率贬值放大了输入型通胀,导致国内物价上升过快。三个国家央行在解释为何加息时都提到了通胀压力,俄罗斯和土耳其的2月CPI同比分别为5.7%和6.2%,巴西的INPC(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更是达到了15.6%,且均位于快速上升通道。
我国货币政策有何最新信号?
相比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我国CPI中的食品价格指数最近维持稳定,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刚刚公布的月份还出现了小幅下滑的情况。
正如易行长所言,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从上述数字可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国泰君安认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并不会构成我国加息的理由。主要原因有几点:
1)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可控,虽然由于基础效应二季度通胀上行动能较强,但预计并不会持续冲高;
2)加息的基本面条件并不具备,历次“加息周期”是以经济企稳、通胀上行为基础的,但当前经济动能趋缓,外部风险犹存,实体仍需政策呵护;
3)国内长端利率已提前调整,前期一些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的退出,继续触发贷款利率“自发式”回升,无需改变政策利率;
……
市场资讯
1、土耳其货币"崩盘"!股市也崩了触发熔断,交易全部暂停。
当地时间3月22日(周一)凌晨,土耳其里拉暴跌。当天,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从7.2比1一度跌至8.4比1,土耳其里拉兑美元一度暴跌17%。后里拉小幅升值,截至当地时间凌晨4:00,里拉对美元汇率为8.06比1,仅仅4个小时内美元就对里拉升值了11.7%。
土耳其政府发布由总统埃尔多安签名的官方公告,宣布任命卡夫哲奥卢为新任土耳其央行行长,前行长阿巴尔被解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00指数跌7%,触发熔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00指数跌7%,触发熔断。
随着疫情慢慢控制,收缩流动性,加息潮可能未来慢慢会出现。抵抗力弱的市场就绷不住要跌。
2、LPR为何连续11个月未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但工具充足。
从2020年5月开始,LPR已经连续11个月未变,即LPR报价“11连平”。了解到,其原因在于,利率锚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未变、宏观经济持续恢复。
分析认为,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地平衡稳增长、稳杠杆、防通胀、控风险等目标,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概率不大,加息、升准的概率也不大,主要通过“逆回购+MLF”的组合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市场动向
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其中沪深300涨1%;创业板指上涨1.00%。市场成交量依然低迷,两市合计成交7600亿元,行业板块呈现普涨态势,碳交易概念股掀起涨停潮。北向资金净买入70亿元。
对于后市而言,短期沪指能否在半年线附近获得有效支撑,依然有赖于机构抱团股的表现,以及碳中和概念能否继续向纵深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参与做多。当前市场处于震荡筑底阶段,预计缩量特征难改,且热点快速轮动;操作上保持谨慎,建议等待右侧多方反击的信号。
祝:A股长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