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最近,官方公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未来5-15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纲要有65章,信息量很大,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其他部分内容很多,我们暂不解读,今天只聊聊和大家房子有关的。


关于房地产,这次规划纲要,也提到很多内容,比如:

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


每一条,都可能影响房产的走势。

规划中,明确跟房子有关的是,提出要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具体怎么做?这次也给出了答案:

一方面是坚持房住不炒,确保房地产平稳发展。


原话是:要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这个解读过很多次,房住不炒是长期战略,楼市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暴涨,一定是平稳发展,支持刚需上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专门提到了房地产金融调控,说明高层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要从金融入手。


近期北上广深严查经营贷,明显就是从金融调控开始,只要控制好金融,楼市才会彻底平稳发展。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另一方面,怎么搞保障体系,就是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推进租售同权落地。

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


为了应对大城市住房难,高层给出的方案是,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比如深圳,最为典型,以后租赁保障房的供给,会越来越充足。

土地会扩大比例倾斜,存量住房转租赁住房,并且还要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除了增加供给,政府还会给租房补贴,尽量确保租购同权。

这些都是想办法,把租赁和住宅市场分层,分开进行管控。


有钱的,你可以继续买商品房,但是土地变少,房价要稳,价格高涨得慢我不管。

但没钱的,你就安心租长租房和保障房,政府让你有地方住,给你补贴,让你有更多选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租购同权不是真的同权,同权同的是最低门槛,比如有地方住,有学上。

但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房子,或者读好学校,可能还是要买房。


另外,这次纲要规划,还再次提到了房地产税。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税迟早会推出,但自从15年提到立法,每年都有在提,每年都没啥进展。

现在连立法阶段,都还没有完成。这足以说明,房地产税推进难度比较大,各方还没形成共识。

所以,房地产税立法,很可能依然不会出台,哪怕出台,力度也不一定如大家所预期一样。


除了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十四五规划还有不少跟楼市有关的政策。

首先,棚改成为过去式,老旧小区改造被提上议程。

这次规划,没有提到棚改,只提到老旧小区改造,2000年前是个明显节点,之前的老旧小区有机会被重新翻新,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其次,大都市圈的建设,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未来经济发展的高地,肯定就在这19个区域里。

其中,最被官方认可的,就是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

这三大城市群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但吸纳了超过23%的人口;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60%,总市值占比更超过65%。


2019年,这三大城市群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44%。

京津冀的目标,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长三角的定位,是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


总的来说,国家对三大城市群的定位很清晰,也对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开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未来,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会进一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这次的规划纲里,其实还提到了一个楼市发展的大机会——城镇化。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


目前,国内城镇化率只有60%,5年内要达到65%。

这和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相比,差距还很大,这就是楼市的长期机会。


注意,目前60%的城镇化率,只是平均数。

各个省份、重要城市的城镇化率,也存在巨大差距。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若以60%的标准来看,全国只有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内蒙古、山东、湖北、黑龙江等9个省份超过60%的。

大部分中西部的省份,比如四川、河南、安徽、广西、贵州等,城镇化率还不到55%,与全国水平还有差距。


而如果以城市的角度,全国仅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沈阳、太原、兰州、深圳、东莞10个城市是超过80%的。

目前,按65%城镇化率,还是会有很多机会,未来5年约有1亿人落户城市。


随着户口的不断放开,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会持续下去,还会有人不断涌入大城市。

一线城市,二线和省会城市还有增量人口。

这些新增购买力,一方面能拉动经济,另一方面也能夯实稳住房价。

机会,大概率就在这里。


当然,这次十四五规划,还有个很大的亮点,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要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还要从研发投入、降税降费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面,扶持科技的发展。


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其实就是为了点亮科技树,获得更高效的生产效率。

从近几年“卡脖子”现象,已经能看出,只要中国不解决科技技术创新的问题,那就永远会被锁死在劳动密集型的低利润空间。


以前年轻人多,产业基础不丰富,可以勉强答应,但现在产业技术完善,老龄化压力就在眼前。

走产业转型,搞技术创新,这是中国不得不走的路,也是不能输的国运。

另外,十四五规划还提到了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压力。


放开生育,延迟退休,社保基金划转,都是必然趋势。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和日韩不同,国内的老龄化是未富先老。

怎么应对不断扩大的老年人群体,和不断萎缩的消费市场,这会是接下来的难题。


除了改善养老服务,降低生育门槛外,我们只能想办法从靠数量取胜,转变到质量创新。

所以,又回到那个问题,还是要想办法科技创新。


只有生产效率提高,科技水平提升,才有机会挣脱老龄化的地心引力。

未来,有技术红利,有科技基础的城市,还是会有无限机会。


因为大的战略不会变,各种资源要素和资金信贷,都会优先照顾这里,一旦目标达成,还会有新技术爆发的红利。

怎么想,都有赚钱的机会。


那么,国内下一个科技红利的主战场会在哪里呢?

我觉得,还是会在核心城市。


有人做过统计,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合肥、苏州、宁波、无锡。

十四五规划,跟你家房子有什么关系?

未来,去到以上这些城市,去这些城市高新产业密集的区域,你才比同龄人拥有更多可能。

在中国,顺势而为很重要,但最大的势其实就是政策。

读懂十四五规划,不是让你做阅读理解,而是帮你做好选择。


你既然知道,政府会怎么走,那下一步要想的,是你该怎么办?

我觉得聪明的做法,就应该是尊重规律,顺势而为。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哪个大学排名高实力强,我们就要想办法进那个大学。

哪个公司发展强劲竞争力强,我们就要想办法进那家公司,或者买它家的股票。

哪个城市和区域更有发展空间,我们就要想办法进那个城市,有钱干脆买它的房子。


要知道,一个东西再好,那也得与你有关。

关键是你知不知道它好,敢不敢让它和你有关?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