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再提房市!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今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规划。
对比之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两会还是有点区别的。
回顾2019年两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内容只字不提,而2021年则重新提及房地产市场。
今年关于房地产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2、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3、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01 再提“房住不炒”、“三稳”
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共提交五份提案,包括《关于抑制房地产市场垄断、落实“房住不炒”的建议》等。
建议建立国家住房市场监管机构,抑制房地产市场垄断出现。
组建国家住房市场监管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因城施策,监督、管理、调控各地房地产市场,预防部分城市逐渐形成的开发及中介机构高市场占有率的垄断格局,加强对寡头企业的监管,保障行业回归到健康有序的竞争中来。
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住房市场监管制度。
让所有住房市场的参与者在接受统一监管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政策、资源支持和保护,保障住房市场有序竞争,确保“房住不炒”,住房交易相关服务费用合理,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房住不炒,作为中国房地产的总基调,未来或将长期存在。
去年至今,几乎每一次重要会议中,房住不炒都会一字不漏。这将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楼市的总基调,也是未来长期的总基调。
与 " 房住不炒 " 的总基调相比," 三稳 " 则更为具体。三稳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次在报告中得到重申,说明楼市调控的目标依旧是 " 维稳 "。
02 解决好大城市住宅突出问题
中央“十四五”规划对住房保障工作明确提出:要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上海提出将从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入手,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此外,这次报告将着眼点落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长租房、租赁房等方面。
北京每年流入人口众多,房价对刚需却并不友好。
而具体手段则是 " 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 "。
这就说明,后续北京可能会重点提供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它们是此次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重要角色,而政府将从土地、财政、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也是房企们后续拿地、开发时值得
03 引导长租房市场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准备向2021年两会提交三份书面建议,其中关于“规范引导长租房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话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1、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行业风险
2、持续加大房源有效供给,并向新市民群体倾斜
3、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权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内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长租房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些长租公寓运营方采取“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租金贷”等高风险经营模式,导致爆雷,就像去年发生的蛋壳公寓一样,资金链断裂,多少租房者被迫驱逐。
此外,提到北京,大家可能不约而同的想到,房价高、房租高。买不起房只能租房,有点家底的租个小一厅,压力大的找人合租一室。
此次聚焦租赁市场,预计后续会出台相关支持的政策,此外中央特提到会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让更多人们租得起房。
整体来看
1、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部署,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还是偏中性的,房住不炒,作为中国房地产的总基调,未来或将长期存在。
2、两会之后,调控将成为主流,尤其是热点城市将会继续打补丁!房源向刚需购房者或者新市民群体倾斜。
3、时隔两年,再次将“租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之前的“培育”市场到现在的“切实增加”供给,租赁住房已然成为政府大力发展的对象,成为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4、只提旧改,未提棚改,“十四五”规划未设新的棚改目标,整体上各城市将结合城市住房实际情况,单独合理安排棚改计划,预计总规模较以往将明显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