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未来三年(2021 年 ~ 2024 年)房价何去何从?

站在2021年3月的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未来三年会是严重分化的三年。现在的预期是加息,更严格的限购,停止放水,所以在未来可见的某段时间里,横盘是大概率事件。

引子

未来这几年,某个地方的房子还能不能买?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决定一个人未来几年敢不敢买某套房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

决定一个人未来几年要不要买房的首要因素是对房价涨跌的预期

再直白一些,就是对未来价格的预判和预期。假设有一个来自未来的人明确告诉你,三年后房价会腰斩,下跌50%。只要脑子没毛病,100%的人选择都会是卖房,而不是买房,哪怕是刚需中的战斗机,最刚需的要买房结婚的人也不会例外。

谁会和自己的资产过不去呢?

关于房价

问题来了,未来几年房价是涨是跌?

三年一个小周期,五年一个大低谷,这都快成了楼市逃不开的魔咒。

而开启这个魔咒的标志性咒语就是围攻售楼处(飙泪笑)。其中最有名的三次分别是08年底的杭州,14年初的杭州和18年底的江西,就在19年,这一幕幕好似又要重演。然而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这个周期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个我们一会再说)。

如果说一个售楼处被围,或许还能说是特殊案例。但当全国几十个都被围,那只能说明一个情况:从2015年开启的本轮上行周期整体性地进入了降温通道。

为什么要强调说是整体性?因为早在一八年之前,大部分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都逐渐转入了或横盘或小幅下跌的状态,只有三四线仍凭借着剩余的棚改之力一路向上。


其实,一二线和三四线的分化是本轮周期跟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

很多朋友或许不

2016年6月,深圳达到高点,9月,郑州、合肥、苏州达到高点。2017年3月,北京、上海、厦门达到高点。6月,武汉达到高点,8月,广州、南京达到高点,10月杭州、成都达到高点。

各位看官完全可以把这个排序,当做城市安全度的排序去参考。越早见顶的城市在18,19年就越安全,在21年就越容易涨。像合肥、苏州这两个16年见顶的城市,像北京这个17年3月见顶的城市都在18年的上半年,爆发了一波小阳春。


参照周期,19年和20年应该开启上涨周期啊。可是实际上这两年房价都在阴跌。这是因为本轮周期跟以往有着巨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国际环境不同以往十年,宽松的国际货币环境变了。其次是美国的步步紧逼。再次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与以往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最后是本次棚改的尾声。

这四个点每一个都值得去深入剖析,每一个都有深远影响。只要四个点不改变,未来二至三年房价很难出现逆势的暴涨,然而!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疫情的发生触动了这4个点,产生了一丝改变。

国际环境虽不同以往,但因为各国央行的放水,货币再一次宽松。(但因为坚持房住不炒,资金流入楼市有限)因为疫情和未确定的大选美国的步步紧逼有所迟缓。中国通过大基建和出口拉动经济。棚改依然已经收尾。

一般预判上涨还是横盘?主要看三个信号。

一是央行放水二是降息加降准三是限购解除

只要有这三个信号出现,未来一年内大概率会进入上涨周期。在2020年中央行放水,降息降准都已经出现,正因为限购严格,很多区域才没有翻番上涨。

但多多少少很多地方也还是涨了。

而现在的预期是加息,更严格的限购,停止放水。所以在未来可见的某段时间里,横盘是大概率事件。

哪里的房子可以买?

说了那么多基本面的东西,最后再来说点实际的。

三四线的房子请别碰了

没啥好说的,坚持一万年,别碰!不同于樱桃那些自媒体鼓吹强三四线,我说,啥三四线,都别碰!

一二线核心城市以及这些城市的核心城区

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正如本轮五年计划中提出的,城市化率到2025年还要提高4.4个百分点。而这4.4个百分点会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未来三年(2021 年 ~ 2024 年)房价何去何从?

未来中国会更加大力地发展高精尖产业,这些高端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大部分要一二线城市才能负担得起,才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发展机会。所以未来资金和配套人口的流向也会更加明显的指向一二线,指向那些拥有高端产业的城市。


总的来说

房价的变化终归是供需关系的表现,而供需关系的关键因素终究还要看人口,人口越多的城市意味着越高的经济发展潜力,也就意味着越大的房价纵深空间。

但并不是人口总量大的城市就可以随意买!

如果一定要用一条数据来预判城市房价的未来潜力,那么人口净流入数量才是最佳的参考指标。请一定要牢记一点,有人口的地方,房价才有未来。


获得更多投资咨询,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站务联系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