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将从地球上消失?
作者:东方鸿鹄
01
这是个可怕的信号:全球多个国家人口出现逆增长危机。
以前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欧洲,现在亚洲国家也开始蔓延。
近日韩国首尔市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首尔居民总数为991万,这也是32年来首尔人口首次跌破千万大关。
对此,英国人口经济学专家教授科曼(David Coleman)发出警告,如果趋势不变,韩国将成为第一个因人口减少而从地球消失的国家。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韩国总人口约5200万。 据韩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10.65%(27.5万人),死亡人口比上一年增加3.1%(30.7万人)。
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让韩国进入了人口死亡交叉。
关键是,韩国人口减少的趋势,还将持续,且大有增加之势。
去年韩国生育率为0.84,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母亲生0.84个孩子,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理论上,正常的“生育更替水平”在2.1左右,但大多数国家均低于该水平,包括亚洲的日本、中国等。
跟中国很多地方一样,韩国“重男轻女”现象也比较严重。但2020年韩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4.9:100,男婴比例创下历史新低。
按照这个速度,2029年韩国或将进入“剩女社会”。女人比男人多,像乌克兰等国一样。2018年乌克兰人口约为420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940万,女性人口2280万。男女比例为85:100。
韩国政府已意识到人口低生育率的问题,并实施了一系列人口生育激励政策。比如,从2022年开始,每位孕妇将获得100万韩元(约5700元人民币)补贴,孩子出生获200万韩元补偿。
但韩国民众并不领情。生活压力大,让韩国年轻人放弃生育念头。去年,韩还出现“三放一族”,即放弃恋爱、放弃结婚、放弃生育。
生孩子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但不生孩子的理由却是相似的。
导致韩国人不愿生孩子,理由跟我们很相似。比如房价太高,首尔房价已超过深圳。很多年轻人根本买不起房。近4年间,韩国首尔的公寓交易价格上涨了58.2%。位于首尔城东区一处公寓,面积为84㎡的公寓2017年以约82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但现在价格已经翻了超过一倍。
“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谈什么结婚"。据统计,韩国去年登记结婚的件数比前年少10.7%。
在韩国,父母花钱送小孩补课现象也很普遍。韩国大学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平均年龄是30.9岁。所以家庭养育孩子负担相当重。
此外,按照韩国的文化,女性婚后要负起家里所有的家务,连老公的家人都要照顾,所以很多女性索性放弃生育想法。韩国女性还兴起4B(四不)运动,不谈恋爱、不碰性事、不婚、不生。
不敢生也不想生,让韩国人口面临消亡的危险。
改变现状,需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比如切实把房价降下来,减轻青年人生养孩子的压力。
而这谈何容易?
02
韩国人口逆增长严重,亚洲的日本和我国也同样面临低生育率的压力。
日本最新统计显示,2020年日本新生人口数量为87万,同比减少2.9%,创历史新低。日本民众生育意愿很低,只有1.4。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社会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同样导致日本青年人不敢生孩子。
日本人终身未婚率(终身未婚率是基于五年一次的国情调查数据计算)很高,以2015年为基准,到50岁为止一次婚都没结过的日本人口比例,男性占23.30%,女性14.06%。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我国,人口低生育率问题,也在慢慢呈现。
与韩国、日本不同的是,此前我国一直是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并未迎来人口出生井喷式上涨,仅仅在2016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维持两年的同比正增长,到2018年,又跌到1500万,比2015年还要低。 整体来看,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除全面放开二孩的后两年,出现小幅反弹,人口出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
2020年,我国新生儿是1003万,比2019年少15%,2019年比2018年少了20%。而1970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是2600万。
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总和生育率则不到0.8。
以上海市为例,出生率更是断崖式下跌。2020年元旦当天,仅出生27人,而2010年元旦上海出生380人,2000年元旦上海出生1148人1990年元旦上海出生2784人。
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实现 “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发达国家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17胎,在发展中国家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3胎,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
根据联合国统计,1950-2015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从3.3降至1.9,日本从3降至1.4,印度从5.9降至2.4,均远小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6到1.6的降幅。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2,在全球位居倒数,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2.45),还低于1.67的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这还是5年前数字。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直接计算出来的总和生育率结果是1.18,远远低于2.3的理想生育率。
03
低生育率背后,则是无奈地问社会现实题。用专家的话说,就是"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
先说“不想生”。
所谓不想生,即有条件生而不愿生。家里收入稳定,也有生育能力,但就是不想要孩子。一般这种家庭,家风比较开明,祖辈多为知识分子,尊重子女生育意愿。
生育孩子,是人类繁衍和延续的基本需求。我国传统文讲究传宗接代,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生育的这种原始功效逐渐淡化。
人们崇尚自由和两人世界,不愿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更不愿背负养育孩子的各种压力。客观讲,这既是人类生育观念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人口的自然出生率。
世界很多国家,包括我国,丁克家庭越来越多。 网上有数据称,目前我国有丁克家庭60万户。鹄哥查了一下,这是2006年的数据。个人推断,十多年过了,实际丁克家庭远大于这个数字。
再说说“不敢生”。
大量有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的夫妻,却迫于生育带来的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而选择放弃。这种情况,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特别明显。
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房价高制约了我国的生育率。当然也可能存在,但我国只因为房价问题而不敢生孩子的情况,数量并没有想像高。
更多的是几种情况叠加。比如收入状况,带娃牵涉精力,孩子教育问题等等,当这些问题叠加后,对于某人家庭而言,压力就来了。
拿孩子教育而言,从幼儿园到大学,要花费至少几十万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还要因为孩子教育的各种问题而焦虑不安。
还有职场女强人,为“升职”延迟甚至而放弃″生殖”。
生孩子快乐只是暂时的,压力可能是一辈子。
当生孩子压力给人带来苦,远超过天伦之乐,那么很多夫妻不得不放弃要更多的孩子的想法了。
最后再说说“不能生”。
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患不孕不育症的夫妻在急剧增加,目前已超过4000万人,从30年前占育龄人口的1%~3%,到现今的12.5%,30年增长了10倍左右。
不孕不育患者中,25岁至30岁的人数居多。全国妇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患不孕不育的人群中,有66%的女性年龄低于30岁,女性不孕不育开始年轻化。
中国目前每年有800万女性接受人流手术,人流率为29.3%,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其中20岁~29岁的年轻女性高达62%。
不孕夫妇人数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
专家指出,人工流产、尤其是重复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极为严重,可能导致女性不孕。统计数字显示,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中88.2%有人工流产史。
这其中一些问题,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
04
从长远来看,人口低生育率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制约一个国家的中长期发展。
如果低生育率国家不能拿出有效措施,刺激民众生育意愿,韩国将从地球消失,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还会有下一个。
或许这将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