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2个女儿都是毛泽东儿媳,两任丈夫皆是著名
1903年12月的一天,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谢家湾,一户姓张的人家,迎来了一位女婴的降生,父亲给这位女婴起名叫张前珍。
由于张家条件殷实,张前珍自幼便饱读诗书,接受良好的世家教育。1917年,年满14岁的张前珍,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来到武汉后,张前珍受到了西方思想冲击,尤其深受当时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的陈谭秋和董必武影响,开始投身革命。
张前珍一家人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又参加了湖北女师学潮。1923年,又先后参与了几次罢工斗争。最终在1924年,加入中国共青团。
1925年,开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两年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张前珍将名字改为张文秋(一说张国兰)。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地下工作者。
1927年,张文秋经人介绍,结识了第一任丈夫,刘谦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和毛泽东开始相识。
刘谦初早在民国时期便名声大噪,1915年,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不顾众人反对,执意称帝。刘谦初听闻此讯,多次在报刊上撰写抨击袁世凯的文章。
由此可见,刘谦初也是一位热血青年,他迫切想带领全中国百姓,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彼时的刘谦初正好赶赴武汉工作,他风流倜傥,又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张文秋与刘谦初次结识后,便深深喜欢上了他。
巧合的是,张文秋身上的那股大家闺秀的气质,也吸引到了刘谦初。这二人经过共同的好友恽代英撮合,于1927年4月,在武汉汉阳大街举行了婚礼。
1928年,为了便于工作,组织决定让她与刘先源假扮夫妻。刚开始,她很不适应,毕竟突然和一个陌生男人就这样成为了“夫妻”,还要在一起生活。为了工作不出纰漏,甚至有时候还要“演戏”。
好在组织纪律严明,与她搭配之人,也是正人君子。于是,她便开始适应,并将工作完成得十分圆满。
后来,刘先源被调往其他地方,她的第一次假扮“夫妻”经历,才到此结束。
刘谦初
1929年,接受组织安排,张文秋前往山东,与丈夫刘谦初在一起并肩作战。但没多久,因为叛徒的出卖,她和丈夫刘谦初先后被捕入狱。
在狱中,她被严刑拷打,也经历过老虎凳、竹签、辣椒水等酷刑。但这些,都没能让她屈服。
1930年1月,在组织的营救下,她终于重获自由,但丈夫还在狱中遭受磨难。两个月后,生下了女儿,刘松林(刘思齐)。
让人遗憾的是,刘谦初甚至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刘松林,便在1930年4月,英勇就义。1960年3月,其遗骨迁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经历丧夫之痛的张文秋,并没有气馁,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同年,组织决定,让她与林育南假扮夫妻,参加“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预备委员会筹备处”工作,这也是她第二次和别人假扮“夫妻”。
由于当时敌人对张文秋所在的区域实行了“重点照顾“,让张文秋的地下工作难以开展。
于是在1931年9月,为考虑斗争的需要,党中央决定,让张文秋在一名外国人的手底下工作。
这位外国人来历可不小,名叫佐尔格,被誉为“国际红色间谍之王”。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好,也是著名的情报专家,后来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在佐尔格的手下,张文秋学习到了大量破译资料,以及从事情报工作的特殊方法。也就是在此时,组织安排张文秋与吴照高假扮夫妻,做华南情报坫谍报工作,这也是她第三次与人假扮“夫妻”。
林育南
虽然是假扮,但是演戏要全套。他们在法租界租下了一处三层小楼,置办了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还雇了一位老女佣。
但在这里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与原有组织以及相关人员切断联系,也不准与所有亲友私下接触,连上街遇见熟人也不能打招呼,更不准暴露现在的工作地点及其活动情况。
在这期间,张文秋违反了一次纪律。一天,法国某个节日,街上人群涌动,十分热闹。张文秋想着无事,就去街上逛了逛。
逛了一会就回到家中,吴照高怒气冲冲,劈头就问:“你干什么去了?去到哪里?多长时间?见到什么人?碰到熟人说过什么没有?”
张文秋如实说了,但吴照高继续严厉训斥。此时的张文秋便有些不开心,但也知道吴照高是为了大局着想,最后低头认错,保证不再犯。
后来张文秋接到任务,去香港传达一项重要指示并取回一批秘密情报。由于这一指示极其机密,不能见诸文字,她反复背熟后记在脑子里。最后化装成贵妇人去了香港,传达了指示,又把情报资料制成了缩微胶卷、缝在贴身衬裤里带了回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接着,张文秋又连续圆满完成了几次任务,得到了佐尔格等人的高度称赞。佐尔格准备将她送去国外学习,培养成一个高级情报人员。但此时,佐尔格奉命调往日本,张文秋出国一事,就暂时被搁下了。
后来,吴照高也前往日本,临行前,张文秋还去送行。可惜,吴照高前往日本后,下落不明。
张文秋的第三次假扮夫妻经历,到此结束。
当时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工人运动的情况,便将张文秋派去上海浦东,打入英美烟厂,专事搜集所需情报。
但当时在上海,单身女人是租不到房子的,于是张文秋和当时的浦东区委书记的李耀晶假扮“夫妻”,以夫妻名义办理了相关手续。
二人组建了“新家”后,订下了共同遵守的工作和生活制度。后来为了让“家”变得更像样,便把刘思齐接了过来。
但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由于叛徒的出卖,“丈夫”李耀晶被捕入狱,最后惨遭杀害。
组织上让张文秋以“妻子”的身份,出面处理了李耀晶的后事,这也是张文秋的第四次与人假扮夫妻经历。
当时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共产国际的机构被撤销了,张文秋便奉命回到中共党内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西安事变后,张文秋在西安办事处由林伯渠介绍,认识了彭德怀的老部下陈振亚,并由陈振亚护送张文秋母女来到延安。
陈振亚,是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干部,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致残。后来长期坚持敌后斗争,现在来到西安,也是准备奔赴延安。
张文秋一直对老红军同志充满敬仰之情,更是被陈振亚的赤胆忠心和坚强意志所触动,所以生活上不免对陈振亚多了一些关心。
张文秋和陈振亚
经过长时间接触与了解,二人不免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愫。此时的张文秋,也想起了刘谦初在遗书中留给自己的话:
“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将我们的孩子抚养大。你应该振作精神,重新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
如今,刘谦初牺牲已差不多7年,女儿刘思齐也差不多7岁了,自己是该重新建立个家庭了,张文秋想着。
同年年冬天,张文秋和陈振亚喜结连理。彭德怀很关心老部下,特地批60块钱,为他们筹备婚后生活费用。
并操着家乡话对陈振亚说:“你这条‘老光棍’,总算是有个家了,也了却我一桩心事。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半个多世纪后,年近九旬的老人张文秋回忆起和陈振亚的相遇、相识、相爱,这样说道:
“我们一见倾心,互相敬慕,互相同情,并在这种相敬相慕的基础上,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如果我们能在志同道合的条件下,结成终身伴侣,在互助互爱中建立起美满幸福的家庭,孩子就有了疼爱她的父亲,振亚就有了爱护和照顾他的亲人,我的精神也有了寄托,再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
真能这样,我相信谦初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我祝福的。”
从张文秋的这段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她和陈振亚的结合,是考虑到了很多的因素。有为孩子刘思齐考虑,也有为陈振亚考虑,还有为自己考虑,更有为逝去的第一任丈夫刘谦初考虑。
张文秋和女儿刘思齐
1938年10月,张文秋和陈振亚的第1个女儿张少华(后改名邵华),在延安出生。
1939年8月,中央决定派第一批荣誉高级干部去苏联治疗养伤。陈振亚也在其中,前往苏联安装假肢,张文秋偕同两个孩子一同前往。
但在途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时,被当时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强行扣留,与陈谭秋、毛泽民等人软禁在一起。
盛世才知道陈振亚是八路军的指挥员,于是假惺惺地留他在迪化南关医院治腿,实则是强行扣押。
1941年5月,陈振亚以郊游为名,在郊区水磨沟聚会商讨应付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对策,不幸从一座年久失修突然倒坍的桥梁上坠落,因此负伤。
6月13日,在迪化市南关医院治疗时,一医生按盛世才密令注射毒剂,暗杀于病床上,年仅38岁。
临走之际,张文秋带着2个孩子来看陈振亚,陈振亚痛苦地说:
“文秋啊,我对不起你!我没有负起责任,把思齐养大成人,还给你增添一个孩子,加重了你的负担,使你更受累了。你现在身体不好,我死后,你不要为我伤心,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孩子。”
陈振亚牺牲后,组织上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陈潭秋代表党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烈士的一生,是历尽了战场上的出生入死,刑庭上的严刑拷打,敌占区的-和伤病中的流血折磨的一生…… 。烈士对敌斗争不折不挠,上阵冲锋英勇顽强。因此,烈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张文秋伤心欲绝。但她不能倒下,因为还有2个孩子。
在被软禁期间,张文秋带着孩子,同饥饿、严寒、病魔,还有敌人的种种虐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因为她始终坚信,党会营救他们,与敌人的斗争,最后也一定能取得胜利。
1946年10月,张文秋、刘思齐等100多人在党中央的营救下,终于重见天日,并被接回了延安。毛泽东接见时说道:
“同志们,你们回来了,这就是胜利!”毛泽东和大家打过招呼,在人群中一下子认出了张文秋,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文秋同志,你回来了,不容易呀!”
在刘思齐跟着母亲张文秋回延安时,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也才从苏联回来,也就是从此时起,二人经常结伴而行,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渐渐生出情感。
为此,毛泽东还专门找张文秋谈及此事:
“岸英已向我提出和思齐订婚的要求。我虽然喜欢思齐,这你知道,可不知道你看不看得上岸英?”“既然孩子们真诚相爱,我非常高兴。主席都同意了,我没有不赞成的。”
1949年10月15日,建国刚刚不久,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
毛岸英和刘思齐
张文秋的二女儿邵华,自幼因时局动荡,没有与母亲待在一起。不过毛主席只要遇上张文秋,便会特意询问:“邵华如今在哪,过的怎么样?”
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之后,邵华经常去中南海,探望姐姐刘思齐与姐夫毛岸英,毛岸青也与邵华有了接触。
1950年11月,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这对毛泽东还有张文秋打击非常大。毛岸青听闻哥哥牺牲,也是整日茶饭不思。
此时邵华主动写信劝诫毛岸青,让他化悲痛为力量。一来二去,毛岸青与邵华便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关系。
1960年,这二人在大连结婚。10年后,邵华于1970年生下一位男孩,毛主席为他亲自取名为毛新宇。
1982年,张文秋离职休养,于200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从张文秋生平履历来看,真可谓“十年生死两茫茫”。张文秋在丈夫刘谦初被反动派杀害的情况下,强忍悲痛,继续完成各项机密工作。
为了心中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与4人假扮“夫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被捕入狱时,她坚强地同敌人作斗争,绝不投降,为党组织的生存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这点上看,张文秋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她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
她虽然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毛泽东的儿子,和毛泽东是亲家,但张文秋从不贪图声名。相反,每次都是毛主席主动征求张文秋的意见。
就像当初邵华也要嫁入毛家时,世俗的观念让张文秋当时有所犹豫。但最后也是毛主席幽默的“双亲家”说法,打消了张文秋的顾虑。
张文秋授命于危难之际,心里全是满满的国家大业。不忘初心,致敬先烈!
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