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年轻人,从30岁起就该为自己养老存钱啦

不久的将来,中国平均每2.5个在职劳动力将赡养1位老人——预测在2058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14亿的峰值;在此之前,中国将于2022年进入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已快速攀升至2.54亿,占总人口18.1%

年轻人,从30岁起就该为自己养老存钱啦

深度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

中国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深度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这将直接冲击我们的养老体系,在养老金现行的“转移支付”体系下,未来如果没足够年轻人缴纳社保,老人的退休金来源也将逐渐枯竭

5年内即将退休的人的养老金相对其他人而言较为“丰盈”,而且主要针对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受益者,即便养老金替代率机关人员达90%、企事业员工为80%、灵活就业职工社保人员目前为40%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对比城乡居民社保已经具备了相对优势,这部分人群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直接划走了,而才30岁的你,如果还不为自己65岁以后的退休生活打算、不现在多挣钱多存养老钱,恐怕晚年生活堪忧

那我们30岁以上的青壮年该怎么交社保,才能在未来领取到相对多的养老金呢?

重点:决定养老金发放高低的关键!

根据现行养老金计算公式,常规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9.9亿人(截止2021年两会期间数据)的退休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也就是每年国家落实养老金上涨方案的统筹部分,主要跟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相关;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跟个人缴费年限、本人平均缴费基数直接相关。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影响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

社保缴费基数作为社保缴费基础,一般按照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核定上下限。不少人以为社平工资是唯一的,实际社平工资统计口径很多。2019年5月起,全国统一使用各省市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作为该地社平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标准

因此要注意,尽管咱们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缴纳社保,如果在不同地方办理退休,将会因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同导致你对应的养老金不同——这部分主要针对基础养老金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会因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而导致差别、相对公平

比如你在北京打工,缴纳了不到10年职工社保,最终选择回河北张家口养老,在当地继续缴纳超过10年社保,最终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张家口,一线城市的养老金发放基准和四线城市的有明显差距,即便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并不受影响,但是占大头的基础养老金将严重降低。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北京缴纳至少15年职工社保,老了回乡养老

PS:其实基础养老金部分与在单位交社保还是以灵活个人身份缴纳并没有太大区分,主要在缴纳方式和缴纳压力的区别,前者由单位帮你承担工资的20%用于缴纳基础养老金(也就是统筹部分),后者则是连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的8%在内总计20%完全由你自己承担。注意:这两者参与的都是职工社保,虽然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替代率目前远低于企事业员工,但总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强。

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发放的确越多

从梳理出来的2020年北京养老金调整方案来看(注意:统一调整指数未放在内,其实整体普涨,比例不高于5%),政策主要针对高龄和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群,对其倾斜力度较强,重点保障这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生活质量。

年轻人,从30岁起就该为自己养老存钱啦

北京2020养老金调整及对应缴费年限参考

本次梳理重点选取了缴费10年期、15年期及30年期三个指标对比,北京2020年针对月度养老金低于5646元的人群实际有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月养老金高于该指标值的补贴要明显弱于低于5646元退休人群,全年补贴收益基本砍半,这体现了社保的互济原则,也就是发挥“劫富济贫”的作用。同时随着缴费年限增加,实际补贴收益也会稳步增长。

历年缴费形成的指数如果相同,缴费年限越长的人领取的养老金肯定越多。

因此如果自己不考虑买商业养老险,那么交社保长期缴费无疑更有保障,而且一定要交城镇职工社保(总体而言: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要比城乡居民高不少,根本原因在于缴费也高不少)。

并不是缴纳越多,养老金收益就越大

关于这点,同样也要参考社保的互济原则。具体核算可分两部分:针对基础养老金部分,政策要求养老保险最高缴费基数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最低则是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最高为最低的5倍,如果长期按最高缴费基数缴费,指数为3加1再除2后会变为2,可是如果一直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指数为0.6加1后再除2变为0.8,实际差距将大大缩小,投入高不见得能得到相应实惠;当然个人账户的余额按缴费基数8%划入,这部分高低会直接对应相应数额。

年轻人,从30岁起就该为自己养老存钱啦

社保共济原则

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最终还是缴费基数高的人员领取的养老金高。缴费多、缴费长整体收益还是要强于低缴费、仅满15年最低缴费年限,只是收益水平可能低于个人预期。如果按照最高缴费基数缴纳,不如选择个人养老金方式以及企业年金等方式,目前前者政策在逐步推出,后者国家也提供了不同企业年金方案作为补充型养老保险,可以大大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可以对比选择。

职工社保作为有力基础保障,是不是临退休前15年交更合适?

职工社保作为国家养老体系的第一支柱中的重点,随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无论从政策、资金、舆论引导上都会给予充分支持与保障,因此称呼其为有力基础保障绝不为过。

但是绝对不建议临退休前15年缴纳!

相反,越早缴纳越好!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工资快速增长,而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因为通货膨胀对应实际在缩水(其实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的关键是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国家2016年统一公布、各省市实行统一标准,16年8.31%,17年7.12%,18年8.29%,19年7.61%,该记账利率甚至高于投资理财,相当划算,只是跑赢通胀不容易),而基础养老金与逐年上涨的社平工资直接挂钩,个人账户部分相对贬值,导致缴费基数高的带动作用被弱化

同时国家政策要求领取退休金至少要交满15年,越早缴纳社保的费用其实就越低,毕竟每年社保费率都在增加。且当前缴费年限成为领取养老金多少的最关键因素,越早交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增幅越快,退休金自然水涨船高。

是的,内涵就是争取不输给通胀

因此有人问:“交够15年社保是不是就不必再交了?”答案是:缴纳年限越长越好!理想的退休金一定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重点城市多得!

如果工作发生了变更,实际可以选择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社保(当然要求户口在本地,否则要选择挂靠或自己开公司的方式),避免社保出现缴纳中断

那么退休年龄延后,是否会影响到养老金发放水平?

退休年龄延后已经板上钉钉,对于我们普通民众而言,意味着缴纳年限更长(当然在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可能也有人选择提前退休),同时要注意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实际按退休年龄分别规定为:45岁216月、50岁195月、55岁170月、60岁139月、65岁101月,也就是说如果退休时个人账户存储额相同,退休时年龄大的对应的每月养老金就多

由于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明显,在当前肉眼可见的影响就有低成本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未来隐藏的影响如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未富先老、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降等等,面临养老压力的70后、80后、90后,一定要紧跟国家政策,获取最有利的基础保障,让养老金更高、更划算,为自己免除后顾之忧的同时,就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学习清华校训: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