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不是好惹的!立陶宛反华表演再升级,得
说到立陶宛这个国家,相信很多人都不熟悉。诚然,立陶宛是欧洲一个小国,在国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而正所谓“丑人多作怪”,素来在国际上没什么
据媒体报道,日前欧洲小国立陶宛外交部长对外宣布:立陶宛将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跨区域合作的“17+1”机制。立陶宛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跨区域合作的“17+1”机制消息传出后,各国舆论纷纷,而后更有外媒直截了当的表示:得罪中国,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中欧关系持续恶化,极为僵硬的情况下,立陶宛退出“17+1”机制有何盘算?频繁针对中国,升级反华表演,欧洲小国立陶宛又哪来的底气?今天咱们就来谈谈立陶宛这个国家。
据悉,近日立陶宛外交部长兰斯伯格斯对外表示,立陶宛将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跨区域合作的“17+1”机制。立陶宛外交部长强调,立陶宛已不再将自己视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1”机制的一员,立陶宛后续也不再参与有关该机制的倡议。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宣布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跨区域合作的“17+1”机制外,立陶宛外交部长还呼吁其他欧洲国家和自己一样,一起退出该机制。立陶宛外交部长兰斯伯格斯大言不惭的表示: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跨区域合作的“17+1”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欧盟成员国不该被这个机制迷惑,因为这会导致欧洲的分裂。为了让欧洲更加团结,所以成员国都应该退出。
或许是为了更好地说服其他成员国退出,在煽动其他成员国退出“17+1”机制后,立陶宛外交部长兰斯伯格斯又煞有其事的提出了所谓的“27+1”模式。
兰斯伯格斯强调:“27+1”模式会比中国与中东欧跨区域合作的“17+1”机制更加团结,更加有效。欧洲27个成员国的团结是与外部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欧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自己退出还不罢休,还要将中国扣上“分裂”的黑锅,挑唆其他成员国退出,依葫芦画瓢提出所谓的“27+1”。不得不说,立陶宛还真是居心叵测。
“17+1”是2012年由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在波兰华沙会晤后共通愿望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起初名为“16+1”,除了中国以外,只有16个国家参与。2019年希腊加入该机制,该机制随后也扩容为“17+1”。
如今立陶宛退出,剩下的十六国也就成了:希腊、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罗马里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共和国、黑山。
多年来,在“17+1”机制的影响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已经在20多个领域建立了50多个平台,影响力十分广泛。显然,就“17+1”机制的各种情况来看,立陶宛所渲染的该机制存在“分裂”因素,会让欧洲更加分裂,根本不存在。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议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愿望。9年以来,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各方在推进合作过程中,一贯秉持协商自愿、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的原则,坚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有益和重要补充的定位,欢迎同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在合作框架内展开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会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一来,特朗普执政后期以来,立陶宛就变成了妥妥的“反华国家”。立陶宛不仅多次利用中国内政事务炒作,渲染中国威胁,还曾发布安全威胁报告,恶意指责中国在立陶宛存在间谍活动,且危害到了立陶宛的国家安全。
为了向美国和欧盟表露自己的忠心,立陶宛还干涉我国内政,在涉疆问题上给我国扣上“种族灭绝”“侵犯人权”的帽子。此外,立陶宛还曾宣称要支持台湾地区所谓的“自由战士”,要加强和台湾的“外交关系”。
在耍尽了各种花招向欧盟以及美国纳投名状的情况下,立陶宛会退出“17+1”合作机制,并挑唆其他国家退出,并不奇怪。
二来,早在今年3月,立陶宛就曾有媒体爆料表示立陶宛议会外交委员会通过了“17+1”退出决议。立陶宛国家电视台曾透露,立陶宛计划以“该机制没有给立陶宛带来预期的好处”为由退出该合作机制。
因此在立陶宛频繁反华,发表反华言论且早就做好盘算要退出“17+1”合作机制的情况下,立陶宛选择退出,不过是迟早的事。
不过,尽管立陶宛退出该合作机制对我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我们还是希望立陶宛能够明白,恶意炒作中国话题,发表对华不当言论,得罪中国,最终只会自讨苦吃。诚如波罗的海新闻网所说:立陶宛招惹了中国这样强大的对手,必定会倒大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