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那些贷款高价买房
1985年9月22日,美国为解决自身财政赤字的问题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
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这个协议得到日本政府大力推崇,无数游资热钱涌入日本的房产与股票市场。日本民众陷入经济发展繁荣的泡沫里难以自拔,最终日本政府决心刺破房地产泡沫进行硬着陆。
这一决定直接让日本发展停滞10年,整个90年代留给日本民众的除了沉重的债务还有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广场协议
身负债务断送一生自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无数热钱涌入日本的房地产与股票市场,全民炒房以及炒股的环境里,房价一路飙升。
日本民众看着纸面上不断上升的产值陷入了买房置业以及高消费的浪潮里。
全盛时期的东京房地产产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然而这些繁荣不过是建立在无限透支未来资产的基础上的,无限的透支是不可能的。
例如房产是一百万时,拥有者可以找到接手人完成变现,可这样击鼓传花下去迟早会遇到无力负担的人。当这种无法负担成为普遍现象,那么房价的下跌就成了定局。
日本房产
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府也看出房地产的兴旺导致自身生产制造业衰退,这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健康的。
为了保住日本经济发展的未来,日本政府决定提高贷款率,让资本不再有能力进入房地产行业,直接刺破了房产泡沫。
这个举措无疑让日本经济发展停滞,整个90年代,日本仿佛从世界舞台上退出了一般。
而这场资本狂欢里,最为受伤的就是那些拿着银行贷款高价购买房地产的人。
“无底洞”
房价的持续下跌让他们找不到接盘人,银行高昂的贷款更是让他们焦头烂额。
在那个时期购买房产的人,基本余生都要为偿还贷款努力,实实在在地沦落为银行的打工人。
这些可以依靠自身工作偿还债务的终究不算最凄惨的,有些人无力偿还债务,房子被银行没收,自身也没有多少存款,负债累累之下甚至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无论是否被这场浩劫牵连,整个90年代的日本民众都陷入了长久的绝望之中。
日元
由房地产崩盘引发的是破产、失业甚至是失去生命。由此造成的家庭破裂以及社会暴力问题更是不胜枚举。无疑这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以及无法忘却的噩梦。
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因为对未来地产增值的盲目乐观,日本民众自觉身价百倍陷入了狂热的消费之中。
法国巴黎的奢侈品一大半被收入日本女性手中,泰国的沙滩上也到处是享受海浪与阳光的日本人。
泰国沙滩
而他们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透支未来实现的,当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他们才发觉自己的后半生都被这些透支的享乐套牢了。
他们只能埋首拼命工作,期望在离开人世之前偿还自己的沉重债务。
当然这场浩劫里也有幸运者,那些并未购置房产拥有大量流动资金的人获得了极佳的投资机会。
而那些早早脱手房产的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总体而言受伤害最大的是那些没来得及脱手的最后接盘者。
这些人自然是无比不幸的,但如同赌桌上所言,买定离手,愿赌服输。
东京房价
抛却虚荣重归朴素二战刚结束时,日本国内一片生灵涂炭。日本普通民众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周全。
为了生存,他们充分发挥先祖吃苦耐劳的精神寻找生存的机遇,于生活上也是极尽节省朴素。
然而这份难得的品质在80年代的经济泡沫里被摧毁殆尽。
在狂热的经济造势下,日本民众体会到了二战以来尤为富足的岁月,政府的支持以及海外购买能力的增强都让他们迷失在了欲望里。
财富
透支的信用,随心所欲地消费正一点点蚕食他们的本初。
或许,这也是日本政府最终选择刺破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
因为如此不健康的经济模式不仅让日本经济陷入危局,更是让整个日本的社会风气变得糜烂不堪。
日本人
想要重拾日本的创造力就要把民众从如此浮躁的环境里解救出来。当然代价也是相当沉痛的,如同普通人的成长一般,疼痛让人清醒与觉悟。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终于让陷入消费癫狂状态的日本民众清醒过来。抛却以往的懈怠与散漫,再次全心全意地进入生产生活之中。
人们对高级奢侈品的热情也迅速褪去,那些华而不实的商品逐渐被淘汰。
日本街道
日本民众对海外的消费欲望逐渐冷却,国内的生产内需被真正地拉动起来。物美价廉的商品再次受到日本民众的认可。
透支消费以及盲目购置房产成了时代的伤痛,对于房产的消费再未出现强大的热情。
在经历这场资产劫难后,日本民众除了重回朴素的消费观,也更加注重对生活品质以及自身学识的提升。
日本国旗
不再盲目推崇奢侈品,而是用自己的匠人精神开发出更加符合日本审美及受用的事物。
对于房产也不再执着,重新将房子的功能拉回原始居住的状态。
对物质需求追逐变得冷淡,而精神追求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娱乐还是学术研究都在那个空白的90年代拥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如此才能在进入千禧年时拥有那样厚积薄发的力量。
日本房产价格
一个国家可以经历战乱以及经济衰弱的磋磨,可以不停地跌倒甚至陷入停滞的状态,但只要这个国家的民众依旧拥有觉醒与反抗的信念,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消亡。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失去了信念,终日人浮于事,那么再花团锦簇的繁荣都会凋零。
日本的90年代是经济发展的空白年代,可物资的匮乏让民众重归了理性。在艰难的前行里,诞生出了强大的精神力。
得失之间,日本重新迎回了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的日本民众。
在他们的支持下,日本成功从一个依赖房地产以及股票的畸形发展状态转型成为以高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国家。
日本街道
投资多样质感提升日本的房地产神话破灭后,日本民众的生活重回朴素,各类平价餐厅以及服饰品牌诞生。在看到房地产破灭的惨剧后,日本政府决定走向高科技发展领域。
因为日本资源贫乏以及人口红利不高,想要长久发展必然要选择一个可以在四海之内立足的产业。以技术立国,对于日本岛国而言无疑是可取的。
毕竟其他的制造生产业都不能作为日本的强项,拥有核心技术就可以真正地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
国家发展路线的选择是会直接影响民众生活轨迹的,在鼓动高科技发展的风气影响下,日本民众也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身学识水平之上。
毕竟,只有自己拥有了极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在职场上拥有竞争力。
高科技发展起来后,日本民众自然也是受益者。日本的高科技渗透在各个领域,为日本民众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让他们的生活品质得到飞跃提升。
譬如世界人民趋之若鹜的日本马桶,任是再细微的地方都蕴藏着日本的匠人精神。
不可否认,地少人多的日本都市依旧充斥着强大的竞争压力,但是日本民众的衣食住行都拥有了平价标签,至少在生活层面并不用经历太多磋磨。
除却生活中的科技感与平价感,日本民众对于投资方面也充满了多样性。
机器人
他们不再对生活层面的资产进行盲目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破灭让他们体会到对于生活层面资产的过度投资只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噬。
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精力与资产投入到真正的生产与创新之中。
在他们看来,踏踏实实地做商品卖服务品质才是正道。尽管走这条正道充满艰辛,看起来有些笨拙不知变通,实则却是最安稳的道路。
毕竟在世界竞争市场上,他们的科技以及充满匠人精神的产品才是硬通货。再
多的房产地产都不能成为与他国贸易的资产。说到底,房产的价值不过是一串让人自满的数字而已,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日本街道
结尾当年日本的房地产神话破灭后,无数的房产接盘侠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即便侥幸活下来,余生也只能与债务为伴。
可这样的阵痛也让日本民众清醒了过来,诚然他们在90年代过得艰难无比,但他们重回了踏实发展的正轨。
资本也因为投资房产与地产的失利,重新选择进入更加有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
虽然日本的90年代,经济发展陷入了空白期,但是这十年的蛰伏让日本重新拥有了发展活力,也可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