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1978年,一生征战无数的上将邓华病重,情势危急,浦安修得知消息后赶来医院看望,并拿出一个金质纸盒交给邓华,然后嘱托道:这是彭德怀留给你的…

沉默的泪滴缓缓流下,这个金质纸盒是当年邓华送给彭德怀的,时隔多年,昔日的画面历历浮现,想到这里,邓华不禁泣不成声,而他身旁的浦安修也不忍心将事实告诉他…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作战前夕,两人交际的开始

早年间的革命事业中,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解放时期,邓华与彭德怀两人都在不同的军团作战,并且两人的职务差别较大,因此也没有机会接触。

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朝鲜战局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毛主席曾发言: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们。随后,按照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的准则,中央决定出兵援朝,于是派四野十三兵团满编出动。

在得到任务后,邓华也赞同毛主席的理论,他对朝鲜局势进行深刻研究后,根据多年经验和研究成果,1950年8月底,邓华在军事会议上提出:美军很有可能在平壤或汉城附近登陆。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这一结论让苏军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汉城附近的登陆条件很差,附近没有海滨,而且宽度只有3.2米…

结果半个月后,美军果然在汉城附近的仁川登陆,狠狠的打了苏军的脸,彭德怀知道消息后找到邓华,开怀大笑地对他说:中国人的判断不比苏联差!邓华同志就是例子!以后可得多指教指教!邓华早就听说彭德怀的大名,于是开心的应允下来,就这样,两人经常探讨军事策略,友谊的路程开始有了交集。

1950年10月,邓华任命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协同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作战。赴往朝鲜时,彭德怀本身是想带自己的班底前去的,可新中国刚百废待兴,正是缺人才的时候。但入朝前,邓华的军事才能又让他大开眼界:刚开始,中央军委决定先派两个军过江,这两个军兵力不过10万人,用的都是轻装武器,然而美军已达42万人,飞机坦克应有尽有,敌我兵力异常悬殊。

抗美援朝中的精彩往事

可1950年10月9日,邓华找到彭德怀,建议称:分派出十三军团的四个军,连同三个炮兵师同时进入朝鲜。

邓华是这样认为的:我军装备武器落后,因此先以优势部队入江,同时加派部队维持后方,以最稳妥而迅速的方式,顺利使大部队进入朝鲜。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彭德怀觉得很有道理,随后致电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不久后,彭德怀收到了中央领导一致同意的报告,随即向部队下令:毛主席非常赞同邓华的想法,现在十三军团的领导机构改为志愿军的领导机构,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走。

在邓华与彭德怀两位将领的指挥下,志愿军仅用三天就顺利度过了鸭绿江,而且不费一兵一卒,事后,彭德怀评价邓华:邓华的知识面很广,考虑问题不只是考虑眼前,这是很周到的。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邓华多次准确预测了美军的动向,彭德怀便渐渐地认为,可以放心的相信邓华的军事决策,而使部队做出相应改变。

1950年10月底,美军攻陷了平壤,准备向北推进,而志愿军在10月25日:从东、西两条线同时与敌军碰面,全面阻击美军占领北朝鲜的路线。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虽然结果是我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战后,邓华向彭德怀做出分析和总结:美军依靠武器的精良,极可能会对我军乘胜追击,故此可以诱敌深入,分派各部将敌人引诱到包围圈后一举歼灭。

彭德怀听完哈哈大笑,邓华已经给他带来太多惊喜了,不用多说,这次的惊喜只会更甚以往,随后彭德怀按照邓华的建议,美军果然中计,我军成功歼灭了敌人15000余人。

经此一役后,彭德怀对邓华更是赞不绝口,两人同样身为志愿军的领导,但却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时常和战士们一起吃饭,也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讨论。更重要的是,两人的爱民之心,都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很温和,很亲切,战士们都很尊敬这两位领导。

革命友谊的升华

之后的第五次战役中,虽然志愿军作战依旧艰难,但是在战士们的英勇付出,与两位司令的睿智指挥下,志愿军和朝鲜军队不仅将大部分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还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渐渐的,彭德怀对邓华的欣赏,从军事才华到品行举止,邓华对彭德怀极其敬重,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他事事考虑彭德怀的要求,替他解忧解乏。

而向来脾气火爆的彭德怀,唯独不骂邓华,甚至时常关心他的身体,两人的革命友谊也越来越亲密。

可是,在第五次战役中的一天里,邓华突然放下筷子,对彭德怀说:总部领导的位置,是不是要重新安排一下?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此话一出,彭德怀顿时有些不解的反问:怎么想到这里来了?

原来,中央派陈赓入朝,邓华认为自己的资历和能力不够,所以想让陈赓做第一副司令,自己做第三副司令。

想明白后,彭德怀虽然对邓华的行为感到很欣慰,但他却一口回绝,:我不同意,这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随后彭德怀便低下头吃饭,强硬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也是,按照彭德怀——彭老总的脾气来说,他不开心的事儿,不破口大骂就算好了…

其实,彭德怀是也舍不得邓华这个有水平、有默契的搭档,他知道,邓华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也是一位谋略高超、言行如一的好领导、好同志。

最终,在彭德怀的据理力争之下,邓华第一副司令的位置坐的稳稳当当,两人继续配合作战。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回国,随后留在国内处理中央军委工作,在他的推荐下,同年6月,邓华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常委,负责志愿军的全面工作。

后来,邓华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不负众望,志愿军层层递进,逐步打开战场,在秋季反击战、金城反击战等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到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了停战协议,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崛起,而其中,邓华与彭德怀两位将军的功劳,是无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在抗美援朝结束后,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部长,邓华则被任命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两人在战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将会永世长存,两人回国后,邓华还送给彭德怀一个金质纸盒,里面放的都是香烟,虽然彭德怀不会吸烟,但他还是开心的收藏了起来。

失落的背影

1955年9月,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授衔仪式上,彭德怀被授予开国元帅,邓华被授予开国上将。两人都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多年的领导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也让他们迎来了事业巅峰。

可是,在1959年年中的某次会议上,两人的人生交际却迎来了低谷。邓华在这之后,去了四川担任主管农业机械工作的副省长,因此两人的见面机会变少,但他们都格外珍惜血与火铸造的生死友谊,也仍然保持书信来往,可渐渐地,连书信来往也行不通了….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1965年,毛主席找到彭德怀,让他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办公地点是四川成都,毛主席当即说完,顿时把彭德怀高兴坏了,一方面“三线建设”是对国家极为重要的建设工程,说明中央对他的信任回升,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多年未谋面的老战友邓华!这何乐而不为呢?

一天,彭德怀来到省招待所理发,正巧知道了邓华的住址——童子街29号,彭德怀立即让警卫员景希珍买了大地图,然后自己拿着老花镜在地图上一步步探查,随后,彭德怀高兴地对景希珍说:小景,今天你得陪我走一趟!“

原来,两人的住址很近,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可为了保险起见,景希珍先按地图上探了探路,当他到了地点之后才发现,童子街29号不是一处单独的住所,还有其他几位领导,四周没有其他住户,进出还算方便。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景希珍将这个消息汇报给彭德怀,彭德怀当即决定:晚餐过后就动身前往,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临走时,景希珍还是为彭德怀做了点掩护,比如帽子、口罩什么的,以免被有心人看到两人的来往。

晚上,屋外秋风化雨,等到了邓华的住所前,彭德怀却一动不动,就只是呆呆的站在雨中,抬头望向眼前的小楼。

不一会儿,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正是邓华!

雨水中,有一股暖流缓缓而下,过了好一会,景希珍好奇的问:老总,你怎么不进去?

看看就行了

此时此刻,多想握紧老战友的手!和他诉会儿衷肠,但彭德怀却力竭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只是这样看着,直到窗边的灯熄灭,两人也没见到面。

临走时,彭德怀将胸前一个纸盒放在门前的柜子里,他知道邓华爱抽烟,这个纸盒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送给邓华同志。

致敬革命前辈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与世长辞,临别时,他留给家人一张纸,嘱咐称:一定要把那个烟盒送给邓华。

1978年,在彭德怀的追悼会上,邓华以泪洗面,久久不愿离去,最后,由于过度悲伤和劳累,加上本身就患有严重疾病,邓华病倒了。

彭德怀的遗孀浦安修,在得知邓华病倒的消息后,立即赶来医院看望他,并拿出那件金质纸盒,而这金质纸盒,象征着两人革命友谊的点点滴滴,邓华陷入回忆,不禁泣不成声。

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拿出彭老总遗物,邓

待邓华心情平复后,浦安修对邓华说:彭德怀很想念你,这个金质纸盒他一直保存着到现在,他知道,自己不能亲手交给你,所以在临走时,将这件事交给我们…

话说罢,邓华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能自语….

1980年7月3日,邓华病逝,弥留之际,唯一留在他床头的,是那个金质纸盒…

毛主席曾说:美国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这种气,是不屈抗争的战斗精神,也是伟大革命的忠诚情义。在抗美援朝中,两位革命老将——邓华与彭德怀,就曾书写了这样一篇宏伟而深厚的传奇篇章,在此,向革命前辈致敬!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