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年赔了170万,钱大妈终于割不动了
今年4月起,钱大妈赴港上市的消息不断传出,并称今年实现IPO。如今,眼看8月快结束了,钱大妈的IPO没有任何进展,反而越来越多加盟商闹着不赚钱、纷纷要退加盟费……
被资本看好的生鲜独角兽钱大妈,加盟商们为何闹着要退钱?
2021年,随着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赴美上市,生鲜电商赛道进入下半场比拼。社区模式一度被认为是获客成本较低、且容易跑通盈利模型的商业模式。
钱大妈以线下门店辐射人群聚集的小区,主打阶梯折扣和日清模式,在生鲜赛道独树一帜,可谓赚足了“社区红利”。
而实际上,在生鲜赛道叫嚣多年的“模式大战”中,本质上却是运营效率和供应链之争。
在“钱大妈”疯狂的背后,却苦于供应链的制约。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繁杂,品牌大多依赖本地供应链,一旦脱离本土优势,跨区域经营是钱大妈面对的重大难题。
如今,深陷“亏钱”风暴的钱大妈,是否预示一个草莽时代的终结?
01
钱大妈,卖肉还是卖店?
官网显示,2020年7月到2021年2月,短短7个月内,钱大妈门店数从2000家扩张至3000家以上,平均每月开店142家。
九年来,钱大妈作为头部生鲜专卖公司,凭借着“不卖隔夜肉”纵横中国生鲜领域。今年4月起,钱大妈上市的消息不断传出。
据深夜财经最新统计显示,钱大妈计划募资4亿至5亿美元,并拟在上市前的一轮融资中筹集20亿元人民币,使其估值达到250亿元人民币。
但钱大妈野蛮扩张的背后,一位投资人却这样说,“3000个加盟商里,500多人在寻求转店,也有店主为了回收成本,开始投机取巧,用隔夜肉冒充新肉……”
还有些加盟商称,钱大妈常以督导“钓鱼”管理、收取劳务输送费、运营无区域保护等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规则,将加盟商推向深渊,颇有些“割韭菜”的感觉。
如今,世面上似乎有两个“钱大妈”。一位坚持“日清”,“不卖隔夜肉”;一位迫于压力,用退盟、违反规定等方式与前一位大妈背道而驰。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钱大妈着急上市,一旦加盟商认清现实、集体退场,这个故事就很难圆下去了……
截止今年八月,钱大妈已进入全国30多座城市,开设门店3400家,而直营店仅100家左右,95%以上都是加盟店。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7月到2021年2月短短七个月时间内,钱大妈门店数净增超1000家。
一面疯狂扩张,一面争议不断。如今,钱大妈门店“乱象”仿佛还在继续……
显而易见,钱大妈以直营店为样板间,在拿到风险投资后,开始疯狂圈扩张,无论门店盈利与否,加盟商不断上缴的各类费用都能确保钱大妈后台有可观的利润。
曾有业内人士计算,50万加盟一家钱大妈,总部的毛利约40%以上,留给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
加盟模式让钱大妈变得足够“轻”,风险低的同时,又可以不断赚取红利,这是它深受投资人青睐的原因之一。
可一个本该注重生鲜的品牌,却在资本裹挟下逐渐走偏。钱大妈究竟是卖肉的,还是卖店的?
02
用打折套路疯狂扩张
2012年,彼时的钱大妈是东莞某农贸市场的一家猪肉专卖店。
广东人讲究食材新鲜,因此钱大妈“不卖隔夜肉”很快就打响了,这句口号足够吸引人,而且对于其它同行来说,像是一种变相嘲讽。言外之意,别人在卖隔夜肉……
后来,钱大妈招牌因反映同行不足,屡遭抵制,甚至被赶出了农贸市场。无奈之下,“钱大妈”只能将猪肉店从农贸市场开到社区周边,从此进入社区生鲜这条路。
也可以说,正因为同行的联合抵制,才成就了钱大妈的崛起。
两年后,钱大妈先后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开了20多家门店,随后“不卖隔夜肉”迈向北方市场……
彼时,恰逢社区生鲜的概念及商业模式开始在国内大面积推广,钱大妈的门店扩张速度愈发迅猛。
2018年9月时,钱大妈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2020年7月,门店突破2000家;截至目前,钱大妈全国门店数已突破3400家。
客观来看,钱大妈的门店能够迅速铺开,并从南方市场逐步走向北方,关键在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日清”。
据深夜财经了解,每家钱大妈门店都贴有打折信息,为了在当天卖完全部菜品,钱大妈门店每天从19点开始就以九折价格清货,每过半小时价格便降低一折,直到23点全场商品低至一折,23:30后全场免费派送。
在生鲜领域,老年人是很难攻下的一波客群,因为他们太懂行了。但钱大妈偏偏把他们攻下了。
据钱大妈门店运营人员介绍,附近社区的很多阿姨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每天会来店里4、5趟,随时过来看看有什么需求。
据悉,钱大妈在北京不到50平的店铺每天客流量在800人左右,而上海钱大妈直营门店的日客流量一度达到2000人。
生鲜生意是刚需,但毛利低,因此更讲求获客和损耗,钱大妈的折扣低价笼络了社区周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客流有保障。
在这种势头下,钱大妈从2014年起开放加盟、疯狂扩张……
03
“繁荣”背后的隐忧
钱大妈门店数量出现激增是在2017年之后……
彼时,京东牵头发起的私募股权成长基金启承资本入局,钱大妈借势一年猛开700家店,而在这一年里,钱大妈还获得了两笔重要融资。
2020年后,钱大妈的门店增速迎来第二次高峰。钱大妈一路向北,版图扩张正式冲向北方。

钱大妈的疯狂扩张看似繁荣,客人络绎不绝,但加盟商们真的赚钱吗?
如今,对于钱大妈难盈利的质疑声越来越强烈,扩张隐患日益凸显。
一位钱大妈直营门店前店长这样说,“盈利不盈利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制造出一种生意好的状态,不然怎么会有加盟商?”
钱大妈门店亏损的实例如今比比皆是,其上市传闻背后加盟商大面积亏损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深夜财经了解,广州、长沙、武汉、重庆等全国多地均有加盟商反映加盟后持续亏损经营。
近日,一位叫“三姐”的加盟商控诉钱大妈的视频火了,她表示自己加盟了2个钱大妈门店,一直亏损。
门店从2020年5月开始营业,总投入170万,经营了11个月,基本每月亏损3-5万元。后来被强制断货、闭店,不得不在网上发声维权,引发网友
另据多位加盟商反映称,同个品牌门店的最短间隔距离正常为500米以上,但钱大妈为了提升门店密度加速扩张,区域保护范围已缩短至250米。曾有加盟商为了避免内部竞争,特意自己在250米内开了两家钱大妈,但结果依然是亏损。
来自钱大妈的疯狂或只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在“亏声一片”中,外界也开始重新审视钱大妈的商业模式。
在舆论声讨与或将崩盘的巨大质疑之中,钱大妈上市套现离场,或将成为“短期主义”心照不宣的一种游戏?
至于钱大妈为何急于上市,一方面是资本要套现离场,另一方面则是迫于加盟商的巨大压力,毕竟钱大妈每天都要处理大量加盟商退盟纠纷。
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纷纷加入钱大妈。因此也有人说,“正是那些“不差钱的”加盟商们,撑起了钱大妈的生鲜帝国。”
04
钱大妈还能走多远?
生鲜行业前有菜市场围攻、后有大型商超夹击,市场竞争激烈。尽管顾客可以选择的场所众多,家门口却缺少一个干净卫生、优质平价的购买渠道。
而C端消费者往往不关心加盟商或门店是否赚钱,他们在意的只有菜价。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听闻有优惠折扣,便会花时间排队。这个层面上,钱大妈确实走了一步精彩的好棋。
但如今,在社区团购和前置仓的巨大冲击下,社区零售也愈发难走了。
今年7月,早期的社区团购参与者同程生活、食享会先后倒下。前者因经营不善,公司决定申请破产,后者被传出总部人去楼空、员工工资被拖欠等消息。

生鲜零售本身就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尤其近年入场的玩家都将上市当成唯一的出路,只有拼尽全力,游上彼岸,才有未来。
值得思考的是,生鲜零售之所以缺少巨头的根本原因是,生鲜零售本就不是一门好生意。
这源于行业的一种局限性。尤其在损耗问题方面,果蔬普遍常温保质期在一周左右,肉禽、水产很多只能现杀现销,或直接活体出售。
从1到1700,钱大妈走了8年,而从1700到3400,翻番的门店数,钱大妈只花了7个月。很明显,下半场扩张计划,完全是在拿高风险换高收益。
未来,钱大妈若上市成功,生鲜市场必将面临一场“血雨腥风”,明知局面岌岌可危,上市或将成为钱大妈最后的疯狂。
一路狂奔的钱大妈,这次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