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余中国士兵神秘消失,35年后才被解密,如今
1965年10月某天,正常办公的周总理突然接到一通神秘的电话。随后他眉头紧皱,行色匆匆地离开办公室。而做事一向沉稳的周总理突然出现这种反常的举动,预示着一件惊天大事即将发生。
打电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看见周总理来了后,毛主席随后屏退警卫人员,和他就一件大事进行了长时间的低声讨论。而正是这一次的讨论,使得6万多人从人们的视野中突然消失。
直到2002年的4月,一纸揭秘令,揭开了这段尘封17年的历史。
毛主席和周总理谈论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和内容,它只有一个代号——“816工程”,由8342部队负责建设。
8342部队何许人也?是属于特种工程兵部队。而这件事究竟有多神秘,竟值得如此“大动干戈”?此事还要从中苏交恶说起。
1958年,中苏关系进入冰点,苏方撤走所有在华援助人员,刚刚起步的核武器建设工作也突然暂停,苏联曾经许下的“以核武器庇佑我国”的诺言却成了一把悬在我国头上的利剑。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给新中国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已经是首要任务。
1964年,随着罗布泊上方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原子弹。在举国庆贺的时候,毛主席又一次高瞻远瞩,从昔日美苏相继对我国进行核威胁的教训中意识到,单凭一个核工业基地和原子弹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取得和平、稳定的环境,建立第二个核工业基地迫在眉睫。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毛主席紧急召见周总理,商定建设第二个核工业基地——816军工洞,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此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
当时的国际形势下,美苏两国虎视眈眈,尤其是建设核工业这件事,如果泄露了消息,后果将是不敢想象的,所以一定要做到隐秘、谨慎。最终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大局考虑之后,将地点选在了临近水源,位置偏远的重庆涪陵。为了保证这一工程的绝对机密,一道命令,参与建设的6万多名官兵、工作人员一夜之间神秘“消失”。与此同时,毛主席还下令将工程所在地涪陵白涛镇从地图上直接抹除。
待计划落定,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66年,周总理亲自下了批示,“816核工业工程开始建设”。1967年,工程兵第54师也就是代号8342部队,其中的3个团入川开始建设军工洞,也标志着这项工程正式开建。
然而,前前后后6万多人如此庞大的队伍,且前有原子弹的建设经验,并不算是首次进行的工程为何前后竟用了17年的时间?这符合常理么?不符合!但问题出在了哪里?
重庆素有“山城”之称,顾名思义,那里的地形绝大多数都是以山地为主。其首要之难就在此!
“816”核工业工程又叫816军工洞,总占地为45.2公顷,大小约等于一个故宫的面积,而洞内面积达到10.4万平方米,几乎等同于故宫的建筑面积。它从外面来看就是个普通的山头,但整个山体几乎被整个掏空。在那个缺乏大型设备的年代里,建设如此庞大的工程,只能靠人力一点一点得开凿,一方方地把凿出来的土石往外运送。曾有人粗略地计算过,若将这些挖出的石渣筑成高度厚度皆为1米的石墙,其长度可以从北京直接到达上海,还要再多出300公里。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对于战士们的精神更是一种极大的折磨。
为了行动保密,所有参建人员都不能串岗和互相打听。曾有这样两位亲兄弟战士,都是工程兵,但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甚至不知道对方都参加了这场工程的建设。一次偶然机会,两人相遇,没有言语,只有相拥而泣。
第三点的困难,就是山地多变的环境。
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性,参与建设的工程师们的防护措施都是不完善的。遭遇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更是家常便饭般频繁,更可怕的是当时的整个工作环境,工程师们每天被粉尘包围,甚至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水里浸泡,很多烈士永远留在了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据工程师潘开泰回忆,曾有这样一位工程员,他不久就要和自己的未婚妻步入新婚的殿堂,组织上同意其回家完婚,但他坚持要留在这里。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开凿山洞时,山上的石块突然坠落,直接砸在了他的头上,躲闪不及的他当场牺牲,而这仅仅只是100多名烈士中的一个。牺牲之后,出于工作保密的考虑,他们的家人不会知道这个消息。即便问起,也不能说明牺牲的原因。他们就这样默默地留在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地方,直至燃尽自己最后的生命。
第四点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温饱问题
在那个缺粮少粮的年代里,即便是日常生活都要凭票采购物资,更何况他们所处的环境?如果大规模调粮食进入,势必会引起帝国主义的怀疑。所以,他们每天吃得多是热水煮树叶等食物。无奈之下,只能分出一部分人员进行耕作屯田之策,然地方有限,仅能解决温饱而已!
正是在这样恶劣、艰苦的环境下,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会在这里待多久,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据当年参与建设的老兵介绍,在建设现场,悬挂有这样一幅格外醒目的标题,上书15个大字:保卫祖国,献身国防,备战,备荒,为人民。每次工作劳累的时候,他们都会看一眼标语,那一瞬间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和干劲。
这15个大字早已深深刻进他们的骨子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军工洞,用双脚踏出了一条永不服输的英雄之路!这大概就是刻在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
然而,就在所有的工作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所有的工作人员失声痛哭。
1984年,由于我国周边形势好转,国家领导人商讨后决定改变战略部署,下令停止816工程建设。此时,这项工程已经前前后后经历了17年的时间,仅开凿山洞,他们就用了8年的时间,而安装设备更是用了9年的光景。直到停止建设,这项工程已经完成了85%的建设工程和65%的安装工程。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后,看着眼前自己的成果,所有人都流下了热泪。
他们当时的心境,我们不得而知,许是可以回家探亲的喜悦,许是对未能完全竣工的遗憾,许是对已故战友和家人的思念。他们的青春和回忆永远停留在了这个有深远意义的地方。
他们隐姓埋名17年,当年意气风发地踏进这片土地,如今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一丝皱纹。只是遗憾的是,有些人却永远都回不去了。
一直到2002年,一纸解密令,让这个隐藏了35的地方,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又过了8年,2010年4月的时候,816工程的的部分地方作为景区对外开放。就在这一年,百余名曾参加建设的老兵故地重游,时隔42年,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探访了亲手建造的庞大地洞。当年意气风发,如今再次回到昔日故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鬓角已经泛起了白丝。当那些老兵看到昔日战友的墓碑时,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热泪。也就是在这一次,他们才真正明白它的用途。
随着816军工洞的开放,当真正走近它的那一刻,或许我们才会明白,当年的这项工程有多伟大。
据统计,里面最大的洞就高达80多米,而顶部覆盖厚度就达到了200米。这就意味着,这个工程能在8级大地震中岿然不动,即便遭受1000磅的炸弹或者100万吨当量的氢弹空中爆炸的冲击,也依然不能伤其分毫。加之当年毛主席选定的位置绝佳,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直到现在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军事价值。主席当年的战略眼光可见一斑。
当年,苏联撤走援华专家团,毛主席一人站在风雨里,独自扛起了庇护中华儿女的大伞,他们呕心沥血,突破重重困扰,将“蘑菇”和“苹果树”种在了华夏大地。如今,苹果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蘑菇也拔地而起,它们融入了战士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条新时代的长城,它们的伞盖已足以庇佑华夏儿女。这大概就是它们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了吧。
在816军工洞开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规定:只许中国人参观。就像当年一样,一直保留着属于它的浪漫和神秘。从那以后,走进参观它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从过去的荒无人烟到现在的人山人海,它就默默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那段属于自己的,也属于我们的历史。
它也正是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时刻守护着这片故土,如果不是当时的形势所迫,如果没有这项伟大的工程,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但它就在那里,用它伟岸的身躯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当年那样,把所有的危险都拒之门外,把和平和安定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