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立陶宛后悔反华了?外长开始“说软话”,中方

此前在7月5日,立陶宛当局正式对外宣布,将在10月或者11月在本国首都设立“台湾代表处”,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而在因此蒙受各种损失之后,立陶宛似乎又开始想挽回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了。8月27日,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告诉媒体,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已经恶化,但没有破裂,也没有中断。“我们正在寻求缓和局势,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对话。”

立陶宛后悔反华了?外长开始“说软话”,中方

立陶宛政府

作为一个与中国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北欧小国,立陶宛为何就是要与中国对着干?

首先,小国在与大国打交道时,经常喜欢“敲竹杠”。也就是无中生有制造各种问题和事端,让大国出于息事宁人的思维给这些小国让出更多的利益。立陶宛或许觉得,这样给中国一些“压力”,中国就会给立陶宛更多的经济优惠;

其次,立陶宛作为弱小的中东欧小国,对欧盟的依赖性极高。法德等欧盟主要大国,对中国与联盟内小国建立诸如“17+1”这类直接经济合作机制显然相当忌讳,不止一个的欧盟高官早已在各种场合说过“警惕中国‘分裂欧洲’”的话语。

立陶宛后悔反华了?外长开始“说软话”,中方

立陶宛庆祝加入欧盟15周年

最后,由于与俄罗斯势不两立,立陶宛对美国的依赖性更高。

由于历史原因,自苏联解体获得民族独立后,立陶宛的对俄政策就是一边倒的公开对抗。但鉴于自身又只是一个人口不过300万的小国,反俄有余而力不足的立陶宛显然只能依靠域外大国才能真正将这一核心国策落实。而这个国家,自然就是美国。

所以当美国于这两年开始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华恶潮之时,作为小跟班的立陶宛该给出怎样的“表率”,自然也就更无须说明。

立陶宛后悔反华了?外长开始“说软话”,中方

立陶宛与北约联合军演

或许正是因为是一个没有多少外交经验的“小国”,立陶宛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把“敲竹杠”兼讨好欧盟和美国的举动,直接搞砸:在多次劝阻无果后,中国外交部于8月10日正式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同时要求立陶宛政府也召回驻华大使。

若要知道在此之前,新中国历史上总共就只召回过两回驻外大使,最近一次还是远在1995年,我们才会深切明白立陶宛人这次究竟捅了多大的篓子。

这一出手的效果也确实立竿见影,与之前的嚣张跋扈相比,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在27日的回应如绵羊一般温顺——当被问及中国媒体对两国关系前景的“黯淡描述”时,阿多梅纳斯称“我认为现实要柔和得多,简单得多,也更内敛”,“我们正在寻求缓和局势,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对话”。

立陶宛后悔反华了?外长开始“说软话”,中方

阿多梅纳斯(右)

立陶宛为何怕了?这自然是因为被“打疼了”。

不要忘了,立陶宛退出了“17+1”机制,但这不依然还有16个中东欧国家继续与中国合作么?当身边的16个邻居都在跟着中国吃香喝辣时,立陶宛人却只能站在一边干看,这种损失有多大,根本无需多言。

此外,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中国在过往一向不愿意参与到俄罗斯与欧洲的恩怨纠葛中。但如今立陶宛人自己蹬鼻子上脸,那么中国完全可以与俄罗斯一起把立陶宛人当成出头鸟来打。同时得罪中俄两个大国的后果,立陶宛人当然非常清楚。

立陶宛后悔反华了?外长开始“说软话”,中方

中俄联合军演

更搞笑的是,这种面对中国时的心理阴影,甚至都已经让立陶宛人开始杯弓蛇影:

从本月开始,一则关于“立陶宛愿意无条件收留逃离的香港人”的流言开始在网上传播,而立陶宛移民部发言人立刻澄清,这一说法纯属子虚乌有,香港人来立陶宛必须遵守欧盟的规定,立陶宛也不会为香港移民提供住房或帮助他们前往其他欧盟国家。

对此,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29日表示,立陶宛否认“无条件接收港人”,说明其不敢冒险两次挑战中国的底线,这一不自量力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其无法承认的。

这种情况下,中立关系是否还能回到过去?毫无疑问,这完全取决于立陶宛当局之后是否能悬崖勒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行。但我们此刻更想对立陶宛当局说的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