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独占近八成市场,千亿市值下

手术机器人想要有更大的突破,一要增加手术数量,而要降低产品价格。
在过去一年,有一家名为Intuitive Surgical的公司因其44.2%的增值而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这一涨幅不仅远超其同行业的11.8%,也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同一时间段内33.7%的增长。
乍一听,可能大家对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名字比较陌生,但提起他们的主打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da Vinci robot)则可以说是知之者甚众。
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达芬奇系统在全球安装了6,335台,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也从去年的6,800万美元增至5.17亿美元。而也正是在此亮眼表现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股价一路飙涨。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它的业绩平均增长28.2%,市值直逼1,300亿美元大关。
虽然该行业的竞争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升温,但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护城河,目前占据了79.82%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主导了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31年底,Intuitive Surgical公司仍将占有整个市场近52.06%的份额。
▍“达芬奇”的成功之道
医疗设备专家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主业就是设计、制造和销售达芬奇手术系统和相关仪器及配件,其成功首先就得益于先发优势。达芬奇系统于2000年首次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此后,Intuitive Surgical就开始在这个市场上声名鹊起。
其次,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拥有强大的无形资产(主要是专利、版权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可以抵御竞争对手。该公司在美国和国外拥有4,000多项专利,涵盖其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和配套的附件。
第三,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可以从高转换成本中获益。一个达芬奇系统的成本在50万到250万美元之间。而这还没有考虑到需要购买的仪器和配件,这些都是与每个机器人进行的手术数量挂钩的。
一旦一家医院购买了达芬奇系统,那么改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就比较困难了。而且,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修复它(Intuitive Surgical也提供这种服务)也可能比完全换掉更便宜。换句话说,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几乎可以肯定能够留住大部分已有的客户,同时增加新的客户。
2021年第一季度,达芬奇手术量同比增长了16%,这一势头在第二季度得到了延续,同比增长高达68%。在手术量恢复较好的背景下,该公司目前预计2021年的整体手术增长为27%-30%。
在数字能力方面,该公司仍然专注于改善其生态系统。在第二季度,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继续让客户参与手术项目的数据分析和机会分析。此外,该公司推出了My Intuitive,这是一款移动应用程序,使外科医生能够登录达芬奇系统、管理他们的达芬奇操作体验,并随时随地查看他们的手术数据。
更值得注意的是,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也正逐步获得不俗成绩。在美国以外的地区,该公司在第二季度投放了115台系统(二季度整体出货328台),其中63台在欧洲,16台在日本,19台在中国。
▍机器人“闯进”手术室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微创手术(MIS)的需求正在上升,主要是由于这类手术优势明显,如较小的切口、较少的伤口、减少疤痕、减少疼痛、增加安全性、更快的恢复期和相当大的成本节约。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手术操作流程,使用机器人设备进行微创手术可以确保更高的准确性、可重复性、控制和效率,而这些优势为整个机器人手术设备市场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极大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对许多人来说,手术后的恢复是很痛苦的,而机器人辅助的手术使切口更小,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更少。
疤痕小:较小的切口不仅减少了疼痛,而且还确保了疤痕的发生率较低。在以传统方式进行手术时,外科医生必须打开身体部位周围特定区域的整个腔体。而在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时,只需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即可。
几乎没有人为失误:在机器人手术设备提供的指导基础上,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经历的并发症大大减少。由于机器人手术设备,人类的错误率也降到了最低。
手术中的失血量更少:在手术过程中,血液水平是一个重大的
根据2020年一篇关于综合机器人和传统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比较的文章,IRDG(综合机器人远端胃切除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8.0%;与CLDG(传统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组(89.5%)相比成功率明显更高。虽然各组之间的住院和门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但IRDG组的再入院率(98.0%)明显低于CLDG组(84.3%)。
正是在以上几大优势的带动下,目前全球每年有100万例微创机器人手术(MIRS),到2025年将增加一倍以上。而与之对应的,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来到了23亿美元,预计从2021年到2028年将以21.6%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

此外,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深,关节炎、骨变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相关伤害高发,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上升,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也愈发扩大。
根据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的数据,美国每年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超过45万例。根据澳大利亚卫生和福利研究所(AIHW)提供的统计数据,从2005-06年到2017-18年,骨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率增加了约38%。而在2020年,我国共完成关节置换手术超90万例,且每年仍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因此,在预测期内,未来实施的手术数量仍会不断增加,预计将继续推动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增长。
2019年,强生公司的子公司Ethicon就收购了Auris Health,这是一家机器人技术平台开发商。这次收购预计将支持该公司对抗肺癌的承诺,并将有助于在多个外科专业领域扩大其数字化外科手术业务。同年,Stryker公司还收购了OrthoSpace,这次收购有助于加强Stryker公司的外科手术业务。
今年年初,由上海龙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TRex-RS手术机器人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辅助实施了全球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标志我国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关节外科领域已经达到乃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
今年6月9日,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主刀,成功完成了国产髋膝兼容关节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这在国内尚属先例。该手术使用的“ARTHROBOT”七轴髋膝兼容关节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款由医生与工科团队基于临床刚性需求合作完成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由于三维成像领域、数据记录器、数据分析系统、高清晰度的显微镜相机、远程导航技术系统、运动传感器、机器人控制的导管和其他用于手术的配件的技术进步,手术机器人已经见证了一个模式的转变。这种进步有助于为现有平台开发更新的应用,并创造有利于推动市场发展的颠覆性技术。
▍弊端尚存,警惕炒作
尽管机器人手术系统被宣传为比传统手术更安全的替代品,但这些系统仍存在各种风险,包括机械和人为错误。
上月出版的《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回顾了过去几十年中涉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的50篇文章。调查人员报告说,这些研究共包括近5,000名患者。这些研究中的一小部分(4篇)显示,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并发症减少了10%。
然而,大多数研究显示,基于技术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或结果没有差异。这包括手术后两年内的死亡风险,每年都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而需要从机器人或腹腔镜手术(微小切口)转为开放式手术(大切口)的风险在10%左右。
在一些研究中,机器人辅助手术比传统手术花费的时间更长。在对妇科机器人手术的研究中,持续时间高达265分钟,而腹腔镜手术最长为226分钟,开放手术为187分钟。在泌尿科和结直肠科手术中,机器人辅助手术始终比类似的腹腔镜和开放手术要长。
而手术时间的延长有其自身的风险,包括从麻醉中恢复得更慢,以及增加了包括肺炎和血栓在内的术后风险。

一些外科医生认为,这些机器人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确,恢复时间更短,而且一般来说,病人的临床效果更好。但审查发现,在许多方面,比较机器人和传统手术的结果,显示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在39项报告需要进一步手术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中,高达9%的传统腹腔镜手术导致了此类问题,但高达8%的机器人手术也是如此。在对胃肠道手术的研究中,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在机器人辅助手术中占0到2%,腹腔镜手术占0到3%,开放手术占1到4%。
由于各种原因,有时机器人辅助或腹腔镜手术不起作用,外科医生必须改做开放手术。总的来说,这种情况在机器人手术中发生的比例高达8%,在腹腔镜手术中高达12%。在泌尿科和妇科手术中,机器人辅助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不得不转为开放式手术的数量上几乎没有区别。
而限制机器人手术的另一重要瓶颈是其高昂的成本。机器的初始成本、它们所需的一次性器械、维修设备的合同以及在手术室花费的额外时间等加在一起,使得它们非常昂贵。
达芬奇系统是最常用的机器人系统之一,其成本在150万至250万美元之间,而CyberKnife机器人系统每台成本约为400万美元。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指出,如果所有子宫切除术都采用机器人手术,估计美国每年的子宫切除手术费用将增加9.6亿美元。
此外,机器人每年的维护费用接近12.5万美元,这进一步增加了机器人手术已经很高的成本。一般来说,机器人手术的费用在3,000-6,000美元之间。因此,由于使用机器人系统而导致的手术成本上升,预计将限制医疗机器人市场的增长。
对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机器人当然也有实际的好处。手术可能持续数小时,在传统手术中,外科医生必须保持站立、弯腰、扭动和转动,以将工具移到正确的位置。而机器人手术则不然。
但如果手术机器人想要有更大的突破,通过更大量的手术来证明自身的优势,以及引入更多企业来降低设备价格是必须要经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