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去意已决”?投资越南100亿后,如今郭
“中国制造”技术和质量是被世界认可的,从吃穿住行出发,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作为全球闻名的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也在为全球谋福利。“世界工厂”的称号来之不易,“中国制造”通过广泛的商品正在改变世界的工厂版图。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制造业在全世界都享有名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始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企业都选择离开了大陆,前往东南亚等地区开辟新的天地,富士康也不例外。富士康是否真的已经“去意已决”?在投资越南100亿之后,如今郭台铭又有新的动作。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的高新科技产业,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于台北市,总裁是大名鼎鼎的郭台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富士康已经拥有200多家子公司,根据2020年的世界500强排名,富士康位于第26位,实力不容置疑。
1988年,富士康率先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此后从珠三角出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纷纷成立工业园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也不例外,亚洲、美洲和欧洲等地区也都有富士康的身影。
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国内各种原因,富士康已经将工厂搬到越南等地。其中让富士康选择外迁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国家更加重视产业升级和环保,二是劳动力成本逐渐增高。
纵然“中国制造”是一张打响制造业的优质名片,但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势在必行的,产品缺乏创新能力就会缺乏竞争力,从而失去价值,因此“中国精造”和“中国创造”才能让中国产品热销海内外。
这样一来,中低端的制造业不转型则会被淘汰,富士康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选择外迁。
另一方面,如今劳动力、土地、原料等价格不断攀升,对于企业而言,自然愿意选择去更便宜的地区,用更便宜的劳动力。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与国内相比相差了2/3,也就吸引了更多的国外企业开厂。
富士康早在很多年前已经陆续迁厂到越南地区,据统计,富士康在越南的投资已经高达百亿。除此之外,富士康为了生产,计划将再投资18亿。不仅如此,富士康将会在越南建立新的工厂,用于生产计算机的配件。
郭台铭的一系列操作会为越南提供数以工作岗位。对于富士康的种种行为,不免会有人担心,这样一来会使内地的很多员工失业。
虽然郭台铭在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对于越南工厂充满信心,但即使如此,短时间内仍然无法取代中国的位置。富士康依赖于为苹果服务,即使富士康的简单容易上手,但培养熟练的工人仍然需要相应的时间。
富士康为国人提供了500万的岗位,已经培养了很大规模的熟练工人,如今富士康的主体仍然在国内。国内工人素质高,规模大,生产效率更高。
越南如今具有多重优势,但专业的技术培训还需要时间成本。富士康虽然已经外迁,但是国内工厂仍然是其零件支撑,一走了之只会溃不成军。
越南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的区别,“世界工厂”名不虚传,越南是无法取代的。
越南的铁路线有待完善,运输成为它的一大短板,它甚至没有值得
越南的国土面积并不大,缺乏很多原料,需要通过进口才能完成生产,这又是一笔不菲的成本。如果原材料被“叫停”,制造业就会面临不可估摸的损失。
国内劳动力多,人口基数大,消费市场也是很广的,能够得到更多的经营收入,富士康等外迁的企业并不会完全放弃,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在经过一番衡量之后,选择相应地降低一些成本。
郭台铭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有些长远的发现目光,加紧投资越南,是为了能更快更好地利用越南的优势。国内消费市场如此庞大,轻易放弃是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计较长远的打算。商人更加看重利益,郭台铭的做法就是为了让自身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