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安徽省副省长: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文,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介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这是《规划纲要》对安徽的第一个定位,也是安徽最可作为的主战场。我省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今年又有7位同志入选两院院士。我们将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10个高标准的省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分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携手沪苏浙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以下为问答原文

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请问,我们看到《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发挥安徽省内陆腹地广阔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请问,安徽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沪苏浙的错位发展?谢谢。

邓向阳: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安徽发展的大机遇,更是安徽奋发作为的大舞台。安徽虽然全域正式进入长三角,但是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基础等都与沪苏浙差距很大,省委、省政府对此认识是非常清醒的。

《规划纲要》指出了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四大优势,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在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具体有四点:

第一,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这是《规划纲要》对安徽的第一个定位,也是安徽最可作为的主战场。我省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今年又有7位同志入选两院院士。我们将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10个高标准的省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分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携手沪苏浙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第二,立足空间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安徽的国土面积、常住人口分别占长三角的39.1%和28.1%,土地、劳动力、产业配套等条件较好,承接合作转移的空间巨大。安徽今年引进外来投资的近半数都来自沪苏浙地区,我们将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调,围绕补链、延链、强链,高水平地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和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建设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手筑牢新的“铜墙铁壁”,一手构建“芯屏器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立足生态优势,构建绿色发展样板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求我们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继续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12月1日,伴随着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的开通运营,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又多了一条主通道。安徽高铁的通车里程将接近2000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安徽既是长三角地区,又是中部地区,具有“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东西高铁大通道,全力打造合肥国际航运集散中心,共建一体化的城际轨道圈、国省干支网、能源保障线、信息高速路,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开放。

谢谢!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