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斯拉是“一只狼”,那么国内的造车新势
截止到美国时间2019年12月24日美股收盘,著名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股价再创新高,达到425.25美元/股。
这一价格已经超过去年马斯克想要将特斯拉私有化的价格标定,尽管曾经因为“特斯拉私有化”一事,马斯克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2,000万美元,并被迫卸任了特斯拉董事长一职,但这些处罚似乎对于马斯克来讲无关痛痒。
外界能看到的是,随着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使得马斯克完全覆盖了当初的损失,但对于马斯克来讲更为重要的是特斯拉已经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且这种认可极具成长性。
终端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份,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总量已达807,954辆,力压中国厂商比亚迪累计交付的787,150辆电动车,暂时成为本年度的“销冠”,不过如果按照特斯拉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讲,它就算是拿下今年的电动车销量榜首也几乎不在话下。
特斯拉真得太“火”了,以至于在它的股价达到425.25美元/股的新高之后,某些看多特斯拉的机构竟然给出了4,000美元/股的峰值预测。当然,这样的观点似乎有些不着调,毕竟一个公司的股价总是要围绕着它所在行业的均值进行上下波动。
不过,伴随着这一股价新高,特斯拉已经成为了继丰田、大众之后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所以市场看好马斯克领导下的特斯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在市场方面,特斯拉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这件事情很“酷”之外,它旗下产品的布置似乎也很“酷”,而且是别出心裁的“酷”。看看它的“SEXYCAR”产品系列吧。
MODEL S、MODEL 3 、MODEL X、MODEL Y、CYBERTRUCK、ROADSTER,这些产品的命名似乎恰如其分地贴合了“SEXY”这个单词。当然除了命名,在造型、内饰以及动力等方面,它们似乎也配得上“SEXY”这个单词。
那么单词拼完了,特斯拉的产品线布置算是大功告成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大概率马斯克不会选择这样结束的,毕竟他是一个要去火星的地球人。然而,回首特斯拉的发展史,我们发现马斯克似乎真的是一个“狂人”。
先造超跑,再造高端轿车,然后造最走量的中端轿车,虽然整个过程跌宕起伏,特斯拉也一度传出资金断裂的消息,但是无论怎样,在马斯克的带领下,走到今天的特斯拉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还算是不错的结果。
而其中最走量的MODEL 3 车型,自从大规模量产以来,在北美与欧洲市场数次登顶豪华中型轿车销量榜首。数据显示,MODEL 3自2018年上市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其销售总量已经来到了27.6万辆。
而目前销量最高的纯电车型是日产聆风,2010年上市以来,到目前为止销量刚刚超过40万辆,而达到这一成绩它用了9年的时间。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来看,MODEL 3 登顶销量最多的纯电车型是早晚的事情。
当然,除了欧美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情有独钟之外,特斯拉在中国也有着不少拥趸。其中,李想(汽车之家创始人)、姚劲波(58同城创始人)等大佬就是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而随着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正式投产,中国的广大消费者也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并拥有这个品牌的车型。
以目前造车新势力中出货量排名靠前的蔚来、小鹏为例,它们在实际出货量方面较特斯拉来讲已经差了一个量级。2019年1-11月份,蔚来汽车销量累计达17,776辆;小鹏汽车销量15,124辆。这些数字只是特斯拉的一个零头。
单从数据层面来讲,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已经不具备任何优势。而且,就如同当初特斯拉走过的路一样,国内的新兴车企要想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大概率需要疯狂的“烧钱”。而到如今造车新势力究竟还有多少钱可以“烧”,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烧钱”,造车新势力也开始了“烧车”模式。蔚来汽车的几起自燃事故,让蔚来的股价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同时也为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今,深陷融资困境的蔚来还有多少未来呢?曾经一篇《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让李斌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曾经号称要打造“中国特斯拉”的出行教父似乎步履维艰。回想蔚来的发展之路,其模式几乎是特斯拉的翻版,由超跑EP9到高端车型ES8,再到中端车型ES6,不过蔚来目前的现状似乎并不太理想。
无独有偶,近日小鹏汽车也开启了“燃烧模式”。在广州市花都区一辆小鹏G3着火了,不过据官方回应,这起事故并非是车辆自燃,而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因为电池包从外部看是完整的,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许多不利的因素似乎都在围攻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为首的造车新势力,融资难、汽车事故、技术积淀有限、品牌溢价能力有限等,再加上特斯拉相关车型的国产,国内造车新势力面对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该如何自救呢?以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为例,两者在近日已经开展了相关合作,将充电桩资源共享。不知道这样的举措对于改善当前的局面会有多大的作用,但笔者想总比坐以待毙好吧。
曾几何时,国内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被调侃为“PPT造车”,因为它们大多披着互联网公司的光环。它们想要颠覆,颠覆一切传统的东西,坏的甚至是好的。
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媒体人,尽管笔者对它们的理念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仍然抱有一份期待。但是这份期待中应该是传统车企优良的因素与互联网共享理念的和谐共处。对于传统车企来讲,新兴势力会给传统注入不一样的东西;对于新兴车企来讲,传统车企的资源优势可以与之融合。
再者,并非每个人都对造车新势力都嗤之以鼻,而是会保有一份宽容,毕竟我们起步还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客观情况可能真的不允许,因为特斯拉或许真的是“一头狼”。
想想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国内的汽车巨头上汽与广汽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资源共享、新型商业模式探讨、国际化市场这四个层面进行合作了,况且是各方面还不太成熟的新兴势力呢?所以,现在也许合作才能共赢,不论是新兴势力之间,还是新兴与传统的融合。
特斯拉亦敌亦友,不论怎样,它应该是国内新能源车企努力的方向。尽管当前新兴势力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但是一切都会过去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淘汰出清落后产能,留到最后的或许才是市场认可的。而想要做最后的那一个或那一批,合作共享或许是一条值得思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