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食终极大赏」,没看过的都不好意思说
作为一个重庆人
你真的了解重庆吗?
当我们向外地小伙伴介绍重庆时,总是爱用美景、美食、美女作为开头;地形特殊,造就奇特的城建异景,临江而居,湿润空气滋润无数俊男靓女。
而说到美食,火锅、小面、串串、酸辣粉、凉糕、豆花、烤鱼、辣子鸡……只要小伙伴愿意,每个重庆人都能带他在山城狂吃三天三夜不重样。
正东担担面
但若要寻其美食的根源,绝大多数重庆人似乎除了向别人介绍它是哪儿的特色外,更多的是语塞。
火遍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和《人生一串》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特色美食逐一盘点,赚足了全国好吃狗的口水; 而作为重庆人的你,在垂涎其他地区美食之前,是否有将家门口的美食一一尝遍呢?
2017年一个秋日午后,三个文化人儿模样的中年油腻男聚在加州花园一个喝坝坝茶的地方,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写一部重庆人必读的历史文化书。
他们用了2年多的时间,走遍八万余平方公里的山城土地,深入重庆30多个区县(自治县),寻访了40余个市级以上美食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用他们的故事书写成一部关于巴渝美食历史文化的好看故事书 ——《重庆宝贝·美食》。
有让你垂涎三尺的照片,耐人寻味的故事,更有让你看到吃不到的抓狂幸福!
读过它的人,沉迷其中。
书中用大白话将每一个跨越朝代的美食传承故事都讲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相信即便你不爱读书,当你捧起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忘记时间。
从自己的家乡美食看起,从这本书里,你能看到重庆世俗文化的本底,看到雅与俗,看到乡愁与生活,看到那些颇具匠心、心灵手巧的重庆人,散落于山野之间、市井之中;坚守匠心,坚守传家本领,守望文化之根,把技艺化为生活,把态度融入日常,把精致带入市场。
读过它的人,食不知味。
文字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短短几个语句,几个形容词,就能让你脑海中立刻浮现这道美食的画面,它有型、有色、有味,让你如见实物,口舌生津,若是此时正在吃饭,面前的食物可以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而脑海中的美食求而不得,更是抓心挠肝。比如:
01
万州炸酱面
只用新鲜的上等五花肉,肥瘦比例三七开,先用葱姜熬的料汤浸泡几个时辰,追出肉里的血水和脏东西,再慢慢剁细,万州的炸酱吃到嘴里不能是肉末,应该是肉粒,一颗一颗,用舌头就能数清的。
大火时翻炒,小火时稍停,油只能用鸡鸭鹅熬出来的卤油,这样才配叫万州炸酱。
02
长寿血豆腐
鲜香麻辣全部渗进豆腐渣里,可以捏成丸子,再在小球顶部戳一个洞,将新鲜的刀口肉切成宽约一厘米,长约3厘米的肉块,塞进豆腐球上的小洞;把铁网铺在灶眼上,再把血豆腐搁上去。灶火用柏树丫,柑子树丫,香得很。
长寿血豆腐
烟火色潜油暗长,乳白渐渐变成了棕黄。黄色渐渐发亮,又转变为红色。不一会儿灶房香气四溢,血豆腐做成了。
03
北碚豆花
“荷叶”,就是嫩豆花,像初夏的荷叶一样亭亭如盖,清香迷人,豆花舀到碗里,犹如一张荷叶盖在碗上,从碗沿边耷拉下来而不断裂,总之,“幼嫩”与“绵扎”这对矛盾,必须在这豌豆花身上完成和谐统一。
北碚荷叶豆花
04
白市驿板鸭
白市驿板鸭,基本只选三斤左右的麻鸭,12刀划破鸭子全身骨节,用手掌和手指将配好的香料、花椒和盐送入鸭头鸭脖鸭翅鸭腿,腌制两三天后放入井水开始踩鸭子,踩一次换一次水,将盐分和水从鸭子体内褪出来,让鸭肉一层层更紧实致密。
再用竹片将整只鸭绷成一个薄薄的蒲扇形,必须保证鸭皮完整,然后风干熏制,板鸭悬挂形如一只薄薄的琵琶,形态对称完整,肉质玫红,肥瘦适中,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40款重庆非遗美食,40个非遗传承人的世家匠心故事,你若有烹饪特长,或许能从中习得数张菜谱,若只是好吃狗,上篇刚迫不及待想去白市驿吃板鸭,下一篇又想立刻去丰都尝一尝最正宗的麻辣鸡块……
对美食的欲望,在一本书里反复挣扎,那种痛并快乐的纠结,光是想想就觉得很刺激。
“
“大部分人都活在当下,充满希望,也带着困惑。也有一些人,他们专注过往,在祖辈细密琐屑的生活细节里,反复寻找前行的智慧和勇气。几年来,我的几位重庆朋友,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
“
“那个空气我那么热爱,那个潮湿我那么熟悉,那些菜是我小时候的记忆。推荐一下,我的家乡文化。”
——陈坤
”
“
把故事讲精彩,不容易;还要讲出道理,能让人听得进去,更不容易。需要有人来讲好家乡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的故事。
——孟非
”
书卷的香气,是读书人最爱的味道,虽说现在推崇便携的电子书阅读,但是若是将体验感的话,无论电子产品模拟到何种程度,都比不上纸质书籍翻阅时的快感更能给人带来愉悦。
《重庆宝贝——美食》这本书全本采用铜版纸彩印,拿在手中的质感能让你瞬间感受到作者的满满诚意,内文图文排版清爽,图片精致,易于阅读,纸张薄而韧,翻阅不易皱,是收藏的精品!每个小细节都在呐喊着——买它!血赚!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都印在平凡的生活。阅读全书,有一种深深的感动,人虽平凡,坚持便能绽放放光,非遗传承人用几代的坚守留下文化传承,三个自由媒体人保持初心记录每一个生动的故事与人生,匠心与文心的融合,为我们留下一篇篇精美耐读的历史文化散文。
《重庆宝贝》是一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丛书”,是每一个重庆人都该收藏的宝藏书!美食只是第一本,加上手艺、民俗、戏曲共计4部。由三个前媒体人:罗磊、华勇、晋毅(摄影)共同历时2年编写。
它足够用心,你阅后一定舒心,追寻美食打卡后一定更加开心,所以,不知现在的你对《重庆宝贝·美食》这本书,是否已经动心?
该书已在天猫和淘宝正式上线,其他电商平台和新华书店等线下渠道也将陆续开放售卖~如果你喜欢这本书,请一定带走它。阅读涨知识,放家有排面,一个字,
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