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攻略川渝记忆,76小时,探秘重庆九宗“
云雾缭绕的山,拾级而上的老街,清新文艺的小店,她,便是文艺慵懒的 重庆 。夜幕下的吊脚楼,麻辣喷香的火锅,席间一次又一次的碰杯,他,便是江湖义气的 重庆 。
3D,4D,还是8D?穿楼轻轨,站着的城市...来到 重庆 ,惯用的导航APP全线失灵。就算分得清东南 西北 也搞不清方向的那种无助,没来过 重庆 你不懂。全国大概只有 重庆 这一座城市配得上这“魔幻”二字。
还没回过神来,一辆空中轻轨穿楼而过。 重庆 总是使出浑身解数,让你明白什么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很少有城市像 重庆 一样,可以把文艺和世俗气息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很少有城市像 重庆 一样,白天的慵懒颓废与夜晚的璀璨夺目判若两城。
重庆 是一座山城,也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本应与文艺这个词相距甚远。 重庆 ,早年因码头贸易而逐渐聚落为城市,加上这里特殊的山地地形,把 重庆 人的勤劳和急性子发挥到了极致。哪知巴蜀大地富饶的土壤和养人的气候,还让 重庆 人多了一份慵懒和安逸,文艺这个词也逐渐融入进人们的生活中;到现在,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网红城市,也是不经意间。一年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雨雾天气,云轻雾重,勒是雾都。云雾氤氲间, 重庆 的线条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重庆 是 中国 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大江东去,历史给这里留下了许多外来的印记。嘉陵江与长江合流交汇,又让 重庆 这片滩涂有着包容的胸怀。这些西洋建筑就这样留了下来,和那些魔幻怪诞的网红建筑一起,组成了不一样的 重庆 江山 。
远看,红遍网络的 长江索道 就像一个铁盒子,载着人间的熙熙攘攘往来穿梭,背后的石头森林如薄雾般虚无缥缈。这样的 重庆 ,看着似乎不那么真实。
南山深处似乎远离江湖,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透着避世的灵气。偶尔一阵山风抚来,连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 重庆 不江湖,“江湖之称”恰是 重庆 独有的气质。城,环山而建;人,豪放粗犷,性情耿直;食,辣之入味。那句“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成了茶余饭后闲聊的顺口溜。对于 重庆 人来说,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烦恼,实在不行就两顿!
76小时的旅行,从这里开始想去 重庆 的愿望由来以久,实在经不住这里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终于还是订了去 重庆 的机票。虽然停留的时间很少,但是想去的地方很多。对于选择困难症来说,满打满算76小时的时间,最痛苦的就是取舍了。所幸定了一个 大方 向,至于最终能去哪些地方,就佛系随缘了。
早班机落地,到酒店放完行李。酒店楼下的街角便是我对 重庆 的第一印象。虽说《 重庆 森林》不是在 重庆 拍摄,但是这里依山而建、拔地而起的高楼真的像一片钢筋水泥丛林,魔幻而又现实。这里似乎是西南地区的小 香港 ,如果我把街上的黄色出租P成红色,跟你讲这里是油麻地,估计也有很多人相信吧。
重庆 有很多别名:“雾都”、“陪都”、“桥都”……但初至 重庆 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山城”。 重庆 四面环山,地处峻岭。1942年, 美国 汉学家费正清从飞机舷窗俯瞰 重庆 ,甚至觉得这里“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没有平坦的陆地。人们简直成了力图找到安身之地的山羊。”直到现在,坐飞机去 重庆 的旅客都还能感受到“飞机在山头之间降落”的紧迫感。但很快,他们就会想,江北国际机场是否已是最大的一块平地了?市区里几乎是没有平路的。
地势高低不平,到处都是坡道、梯坎;平面地图完全失灵;没有“上下”的概念都不能叫有方向感……为了适应这样的路况, 重庆 的交通硬是被山城人民修出了“8D魔幻主义风格”:地铁10号线红土地站,深埋地下94.46米,相当于31层楼高;两路口皇冠大扶梯,全长112米,相对高度52.7米,乘坐一趟要两分来钟;黄桷立交,上下5层,8个方向,20条匝道,走错一个,就是 重庆 一日游的开始。而那么多轨道交通里面,2号线算是我在 重庆 坐过的比较任性的一条轻轨线路,飞天遁地,翻山越岭,急速大转弯。据说从大坪站到解放北站是2号线最漂亮的一段,一路上山水相伴,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乘坐2号线在牛角沱换乘的时候,初见8D城市的新鲜感让我们在地铁站里就快门不停。道路蜿蜒交错,果然 重庆 就是“停靠在8楼的2路汽车”这句歌词的真实写照。牛角沱地铁站也是此行我非常推荐的拍摄机位,如是傍晚,这里还有很美的日落,太阳的光晕染红白云,撒向江面,风儿波起了江面丝丝的涟漪,甚是漂亮。
当你看到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在感伤,而是 重庆 最出名的网红打卡点——李子坝轻轨就在前方。李子坝站是 重庆 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座高架侧式车站,设置于 重庆 轨道公司物业楼的八楼,位于 重庆 市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桂花园路交汇处,北临嘉陵江,背靠桂花园路。无论是楼上还是楼下,都能拍出不一样的风景。
起初,一个 重庆 朋友知道我要来看穿楼轻轨,她是万分鄙夷的,说这玩意我天天看,都没发现有什么新奇的。但是对于来自包邮区平原的我,轻轨穿楼这种景象的稀有程度估计能和月食相提并论了。很多人也和我们一样,没有轻轨的时候在那意兴阑珊地玩着手机;等到轻轨一来,举起手里的各种拍摄设备,打足了鸡血拍拍拍!照片拍完拍视频,单反用好再用手机,请领略一下 重庆 网红景点对于快门的收割情况。
这列穿楼的轻轨,现在已经成为了 重庆 的“代言人”。这里已经修建了观景台、玻璃栈道。除了猎奇,还能远眺嘉陵江两岸,可玩性挺高。
李子坝和 重庆 最有名的文创街区鹅岭二厂不过相距1.5公里,若是在 上海 ,这点步行距离根本不在话下。但是,这可是在 重庆 ...俗话说,天道有轮回, 重庆 的路饶过谁?来 重庆 第一天,就被 重庆 的路来了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李子坝步行到鹅岭二厂,需要绕过S型的 盘山 公路,翻过望不到头山路阶梯,到山的另一边,才能看到二厂的影子。这 重庆 的1.5公里,真的比平时10.5公里还累。难怪有那么多人建议直接坐车或打车去二厂了。
不过,步行也肯定有不行才有的收获。半路遇到了不在计划 内江 畔寻花。这里也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景地之一,虽然没什么电影情结,但是送到面前了,自然也要进去打卡一番的。
小小的咖啡馆有一个依山而建的院子,最大的特色就是时不时有轻轨呼啸而过;在这里可以点一杯咖啡,欣赏烟雨朦胧的江景,体味山城的独特情怀。
到二厂的途中,能看到 重庆 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与坡坡坎坎交织在一起的楼房。 比如 一楼进门,上几层的电梯,还能出门走上广场;站在房顶往下看,脚下的居民楼顶是一条车来车往的公路;路边看到不过半人多高的矮墙,别乱翻,翻过去就是十几米的高度差……以至于,停停拍拍走了一个多小时,距离我们“1.5公里“的二厂依旧没到...赶早班机才睡4个小时的我此时频临绝望。
最文艺 | 鹅岭二厂其实并不二在脚快走残之际,终于看到了二厂两字进入视野,长长地舒了口气。从容地换了个镜头然后暗下决心,以后超过一公里还是打车吧。毕竟在 重庆 ,不适合逞强。
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制币厂。对老一辈 重庆 人来说,鹅岭二厂是一段记忆,从1950至1970年, 重庆 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粮票、肉票都在这里生产。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这里拍摄后,鹅岭二厂变成了文艺青年的向往之地。另外,这里地势较高,更是俯瞰 重庆 城风景的不可多得之地。
只是这个因为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而爆红的游客打卡之地,其实有沉甸甸的历史可供书写。 重庆 是西南地区的老牌工业城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重庆 成为陪都,大量的企业也随之内迁入渝。然而时代的发展注定会让过去的巨人一批批倒下,曾经机械轰鸣的繁荣景象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大半个世纪过去,印制二厂早已倒闭。随着全国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热潮带动下,鹅岭二厂才迎来了重生。这两年,大大小小的老厂房被爆改,注入了新的文化业态。
这些老厂房,既保留了独栋旧楼原有的风貌,又加入了现代设计的艺术风格。老与新的糅合,让这里独具魅力。我个人对工业美感的欣赏让我非常享受在这里漫步,无论是设计师的杂货铺,还是艺术家的茶馆,又或者是 重庆 土著的咖啡馆......这里的店铺各有风趣,当然也有游客为了一个店慕名而来。
文创公园里总少不了萌物,这只斗牛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憨得可爱。
鹅岭二厂的涂鸦墙也是园区一大拍照胜地,这里也曾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里面出现过,就是张天爱画的那幅涂鸦。虽然位置有点偏不仔细会错过,但还是真实还原了电影里面的场景!
来二厂除了拍照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上~天~台~天台 是 重庆 建筑的一大特征,也是 重庆 人过日子的场所,他们的交际空间。现在, 天台 成了观景途径,成了野外休闲空间。从小的视角来看, 天台 是 重庆 人自家的 天台 ,从大的方面来看, 天台 也是城市景象的一部分。
找到二厂入口的31号楼,坐电梯上5楼,出来就是顶层的 天台 。需要收取19元/人的参观费用,这19元也可以用来作为 天台 咖啡馆点饮料的抵用券。为了风景,爽快买单。
景色意外不错,不禁在心中窃喜,户外有桌椅可以闲坐观景。秋冬点一杯热奶茶或者热咖啡,就能双手捧着滚烫的杯子,欣赏眼前这座魔幻都市正腾云驾雾地散发着麻辣味;若逢夏天,当一天暑热散去,来 天台 吹吹晚风,最想听的应该是梁静茹的《 宁夏 》。
这里成了 重庆 新兴 的约会、求婚胜地。带上你的那个TA,来这里挂一把同心锁,并肩看夜晚灯火如海,将雾都的两江夜景尽收眼底,留于心间。
夜幕笼罩了山城,歌舞升平,霓虹闪烁。 临江 门地铁站出来步行去 洪崖洞 的路上,路过神似 上海 世博 中国 馆的 重庆 美术馆,发现 重庆 这座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瞬间蜕变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虽说“下了飞机就能闻到 重庆 空气里的麻辣火锅味”有些夸张,但是到了解放碑— 洪崖洞 附近,就算嗅觉再不灵,各种火锅串串的牛油花椒飘出的香气简直无孔不入直击天灵盖,让扛着三脚架还没吃饭的我们感觉到似乎正面临着人生最大的煎熬。
入夜的 洪崖洞 透露着悠长而寂寥的孤独,人们的笑声都消失在了金子般的灯影里。听到过一个有趣的说法:《千与千寻》模仿 台湾 九份 , 洪崖洞 模仿《千与千寻》。但繁华璀璨如 洪崖洞 ,才不需要这样的传说与模仿呢,它已经够独一无二了好么。
洪崖洞 对于不了解它的外地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原始突兀的存在,诡异地扎进了 重庆 这座城市的心脏,难以想象在如此繁华的地段会有一幢原始经年的山石被摩天高楼包围其中,甚至还有迷宫一样的山道,顶上挂满了上亿年的钟乳石,四时不停地滴着甘冽的清泉。不得不感慨 重庆 人民实在是幸福,闹中取静的至高境界就萦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走过千厮门大桥,对岸万家灯火亮起,高低井然地交织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光的海洋,两江沿岸波澄银树、舟船流光,喇叭、汽笛、欢笑声飞扬,给夜的山城平添无限生机。不禁会由衷地敬佩: 重庆 人民到底是用了怎样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在这样崎岖的山岭间安了家,还建起了这样一座炫美的繁华都市。
最刺激 | 奥陶纪,冒险者的乐园奥陶纪是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的时期。开始于距今4.8亿年前-4.4亿年前,延续了4200万年。因此以奥陶纪地质年代作为主题,通过专门定制的《重返奥陶纪》5D影片、《穿越五亿年》、《勇敢者漂流》等高科技参与性游乐项目和奥陶纪时代遗留的地质遗产,系统性的展示奥陶纪时期的场景。你要不要来奥陶纪触摸一下五亿年的时光呢?【天空悬廊】
很多人来奥陶纪,就是为了打卡景区的人气项目——天空廊桥和悬崖秋千。的确,这两大高空项目就算你没来过,也一定在抖音或者微博朋友圈上无数次见过照片视频了。天空悬廊被称为“世界最长的悬挑空中玻璃走廊”。这是世界级 尼斯 认证的世界最长的玻璃栈道。梦幻奥陶纪这条天空悬廊是以向悬崖外出挑69.6米长度创下的吉 尼斯 世界纪录,它比 美国 著名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 空中玻璃走廊都要长3倍多,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天空悬廊”。
起风的时候,天空悬廊“A”字顶端会随风晃动,行在其间,可以真实感受“人在走,廊在抖”。极目远眺,连绵群山、苍茫大地一览无余,只要一伸手,仿佛就能拥抱整个世界。但是对于有恐高症的游客,那就是一场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旅途了!但是只要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走到廊桥的顶端,你会发现那种征服世界的感觉才是奥陶纪想要给你的体验。
天空悬廊这是一个钢结构斜拉桥式的建筑,结构十分坚固,安全保障很严格。只是因为是悬空,又是透明的玻璃,看似惊险而已。覆满玻璃的道路让人有一种置身天空之上的视觉效果,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云雾飘渺,都让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云端廊桥】
比起天空悬廊,云端廊桥显得温和了许多。它位于悬廊旁边,其设计和悬廊异曲同工,也是一个支出空中的平台,但形状是正方形。口字形的廊桥独立悬挂在山颠的峭壁之上,桥面及防护围栏是铺设的全透明玻璃,廊桥下是沁人心脾的绿意,廊桥很高,仿佛离天很近。从远处看,人屹立在廊桥下,就仿佛站在云端之上,所以才有了“云端廊桥”之名。如果你对悬廊多少有些顾忌胆寒,那么到廊桥这边来稍微体验下也是不错的。这个廊桥的设计初衷估计也是为那些不太敢尝试高空体验的游客而设计。
来奥陶纪最好是两种天气,要么蓝天白云,要么云海万里。对我本人来说,更倾向于后者,这才和高空项目更搭。因此当我们来到有云海翻涌、又没有雨水干扰的奥陶纪时,我在心里是对 重庆 的天气心存感激的。也就不计较被冻得不行还租防寒服的事了。
在其他景区,一旦建成玻璃栈道是必须大肆宣传的新鲜事儿;而在奥陶纪,到处都是玻璃平台、玻璃楼梯,玻璃栏杆...比起天空悬廊和悬崖秋千,这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奥陶纪景区还新开了三个悬崖边的超刺激的新项目,分别是狂呼机、是跳崖机和高空飞翔。可以说给奥陶纪的刺激指数又增加不少。如果你等不及排队玩悬崖秋千,也可以来这里体验一下悬崖边的超酷炫的新项目哦,可以说更加刺激。
不过,你会不会以为奥陶纪只是年轻人追逐刺激的天堂?NO~NO~NO~奥陶纪也有许多温和的游玩项目,同时拥有规模不小的儿童欢乐谷。许多高空项目小孩和老人都没法亲身体验,在儿童欢乐谷,可以放飞自我,悠闲的玩耍,一补遗憾。
天空悬廊区域有属于自己的美食广场,汇聚了各地的美味。离开天空悬廊区域前,在这里吃了午饭。美食广场从担担面燃面小面豌杂面到牛肉米粉酸辣粉伤心凉粉,叫得上名来的都吃得到!当然也少不了鸡排 汉堡 类的西式美食,无论是夏日炎炎里的一杯清凉解暑的鲜榨果汁,还是寒风凛冽天气里的一杯热奶茶,这里都可以满足。美食的价格基本都在15-30元/份,对于景区,这个价格很平常心。
点了一份 重庆 小面,热辣辣的一碗,吃完非常过瘾。 重庆 人对于小面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来 重庆 不能错过。
科幻梦工厂区域也有自己的美食街,奥陶纪对于游客出行便利的设施安排还是很人性化的。
走到入口处 龙门 飞甲的时候,一天的奥陶纪之旅也意味着要结束了。新鲜刺激的互动性玩法,使得梦幻奥陶纪一跃成为网红,吸引着年轻的群体前去体验。然而,在新鲜的体验之外,沉睡着的,是森林覆盖率高达97%的5000亩原生植被,是绮丽的悬崖风光,是五亿年前的地质奇观。这里值得你空出一天时间,放飞自我,高声尖叫,同时深呼吸一口万盛山野间最纯净的空气。
最特色 | 跨越长江的明星索道被电影《疯狂的石头》捧红的 长江索道 ,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交通工具,初见它时,顿时生出了“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画面。一江两岸,索道便有了寄托和感情,一条跨越两岸的铁绳,一个铁皮盒子似的缆车,当站在缆车里迎着风一点点移动的时候,当你看到江岸两边那些老旧房屋建筑的时候,都会深深折服在当地人的智慧里。 长江索道 会更加让你明白这座山城的独特与奇妙,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交通。
对更多人而言,这种看起来像方块盒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东西,更像是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元素。 长江索道 的确是 重庆 的特产,也许就如那地道的 重庆 火锅一样,喜欢它的绝不仅仅是 重庆 人。当嘉陵江索道拆除以后,如今的 长江索道 可能是 重庆 交通里独一无二的活化石了,是深具山城特色的交通工具,它连接着渝中区和南岸区,在长江上空飘过。
听出租车司机说,之前当地人乘坐 长江索道 是可以刷公交卡的,只要1.8元,非常便宜。但是各座跨江大桥建好以后, 长江索道 的收费对于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就一视 同仁 了,都是20元一次,翻了几何倍。于是,当一种交通方式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的时候,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庆幸那天去乘缆车的人非常少,只排了一趟车的时间,据说周末长假平时排1,2个小时也是有的。如果是这样给大家个小建议,到对岸(南山那边)去坐索道,排队的人会少很多。
对于和 龙门 浩的邂逅,纯粹来自旅途不可控的缘分。那天南滨路封路在修,而我们的目的地其实是下浩老街。于是导航指示我们穿过一片居民区,往上新街的地铁站方向走。这一来一去,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龙门 浩街区可谓是很 重庆 的地方,一路上,懒得休整的破败小楼,夸张扎眼的标语装饰,上上下下的石阶和破路,林立的混凝土建筑和三维立体的交通,甚至还有“病急乱投医”向我们问路的人...这里,太魔幻现实主义了!
老藤椅,旧水表,凌乱的电线杆...有着华丽夜景的 重庆 ,白天却是老旧颓废的,上世纪的时光行经到这里,似乎再也没有往前。
一路往南滨路的方向走,东水门大桥前上新街的路边停了一溜三轮出租,也是山城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跟着走到桥边,本以为就是南滨路。没想到南滨路在桥下的江边,根本和我们不在一个平面。桥边只有这样一条不知通往何方的未知土路,正犹豫要不要放胆试一下,从下面爬上来的当地人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走吧,这条路通南滨路。
屏息凝神地沿着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土路跨过好几个弯,终于来到这个叫做枣子湾的地方。经常在外旅行养成的嗅觉告诉我,我们进入规划过的正规景区了!
重庆 开埠后,枣子湾和 马鞍山 是 英国 商人、外国教会开办洋行、建立教会医院和慈善机构较为集中之地。陪都时期, 美国 大使馆、 英国 大使馆、 比利时 大使馆、 意大利 大使馆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中国 银行国际部等机构分布在枣子湾的街巷和树林中。抗战时期,美英军事机构集中设立于枣子湾。因此,枣子湾片区特地用铜像、书报、当时的自行车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景象。
因为这条土路,阴差阳错地get了在东水门大桥下拍摄对岸渝中半岛的机位。
因为我们当天“不走寻常路”,以至于我们在 龙门 浩,是倒着玩的。藤蔓凹成的 通道 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走过它,便来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龙门 浩,老 重庆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地名。“浩”这个字,原本表示江河的水流宽广,但 重庆 的 龙门 浩,却表示一片被江中巨石隔离开的水域。 龙门 浩位于南岸的长江之中, 古巴 渝十二景之中的 龙门 皓月,指的就是这里。而随着城区扩建,原来的 龙门 浩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经过 重庆 的市政规划, 龙门 浩老街是于今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的。但是,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角落在做最后的修缮,没有完全准备好。 龙门 浩老街曾经是真正的“洋人街”,镌刻着老一辈 重庆 人的记忆。虽历经百年洗礼,昔日洋派文化在 龙门 浩老街留下了至今可追溯的印痕。对于特别热衷在旅途上发掘冷门小众景点的我,能觅得这样一块宝地已经足够欣喜。
老城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凝聚着一城的精华。 龙门 浩兼具了开埠文化和抗战文化,还有无处不在的巴渝文化。1890年,随着《 烟台 条约续增专条》的签订, 重庆 被迫开埠。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巴渝文化被注入了来自各国的新鲜血液,文明之间的交汇碰撞,铸就了 重庆 昔日的繁荣。那些穿越时间,历经风雨留存的老建筑、老街巷,总能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历史旧影。
如今 龙门 浩老街的观景平台既能遥望 长江索道 ,也能近距离目睹穿桥而过的六号线。因为紧邻嘉陵江,同时又有着高低起伏的地形优势,在这里眺望远方,能够获得绝佳的视觉享受。
龙门 浩老街的修缮是费了一些心思的,一砖一瓦都是从别的地方收集回来的旧砖老瓦,既做到了不浪费,又让老街更多了一些韵味。有着一定杂糅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柱式、券廊、窗套、小青瓦坡屋顶等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修旧工作最 大化 的还原开埠及抗战时期的原址原貌。
“ 龙门 皓月”也是明代“渝城八景”和清代“巴蜀十二景”之一,见证了 重庆 数百年来的繁荣兴旺。
时光回溯,百年之前,一艘洋轮的抵达,为它带来了数十年的笙歌鼎沸。一栋栋带着欧式风格的小洋楼,在这里拔地而起,为 重庆 这座内陆城市打造出了十里洋场的别样风情。当外来建筑风格与独特山地环境相融,使其在陌生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了 重庆 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西洋建筑风格。我想,这也是 重庆 多元、包容的体现。人因内涵而与众不同,城因历史文化而别具风情。
二次元的 熊本 与这些历经数十年岁月风霜的历史保护建筑放在同一个空间里,似乎是两种时空的微妙碰撞。
一条老街,承载着曾经的繁华过往,在 新建 筑与旧时光的交替间,虽夜以继日的变化着,但孕育的是挥之不去的老城记忆。
最森系 | 穿过长江,遇见南山【南之山.小森林】
鲁宾斯坦曾说过: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而我想若要深度了解 重庆 ,或许这家开在南山上的书店最不该错过。南之山书店有两家,都在南山上,相隔数百米,一家是origin,一家就是我们前往打卡的小森林。
一路打车过去,我的小伙伴就开始嘀咕,真会有人专门跑这么远来看书吗?确实有,而且还不少。
小森林隐匿在南山深处,清幽的四周除了蝉鸣再没有嘈杂的声音。与其说这是一家书店,更不如说这是一处享受生活的地方,捧起一本书,点一份糕点,就这样慵懒地坐一下午,头顶上是每日每刻变化的天光和云影,远望尽收眼底的是山林、白云、江水……
书店是一对年轻夫妇所开,他们舍近求远,把绘制在脑海中的设计蓝图,建构在了南山之上,把喜爱的一切装进了南之山书店。这里能遇见好看的书,醇香的酒,动听的音乐与迷人的电影,还有这座城市里最有意思的人。
竹林环绕的屋,黑白错落的墙,迷离着仙气的小礼堂在半山的怀抱中,建筑隐于青山密林间,这座山这处森林的细枝末节,在这里都成为了最好的装饰语言,看书人看风景,也自然成为了一景。
这绿荫绕林间静心阅读,窗外风吹过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意境透入墨香,思绪也辗转千回。在音乐通廊选择想听的音乐,坐在面对森林的沙发上。耳边荡漾而来的音乐,看着眼前层叠的郁郁青山绿树,一盏茶,一本书,时间的世俗美意也不过如此。
南之山书店藏书量比我想象中大很多,在满足大众口味的同时也照顾到小众群体的喜好。
在此处,细品一杯咖啡,慢尝一杯清茶,玻璃墙外是层叠绵延的绿林,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被如此景观吸走,直至烟消云散才肯罢休。
最顶层为观景台,一片绿就在眼前,自然的风吹打在脸庞,是清新的绿,是温暖的光,也是自然的窃窃私语。
偶尔一阵山风抚来,连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忘记时间的钟,丢掉尘嚣的扰,如果你愿意,在这里,静享一片宁静,和独属于你的南山好时光。
最冷门 | 攻略从来不提的米市老街说起 米市街 ,不少 重庆 人或许会陌生,当时这里却是 重庆 商贸地标之一。据悉,1890年, 重庆 开埠后,南滨路一带成为西方列强开设机构的首选之地。 米市街 ,作为 重庆 开埠后连接码头的重要 通道 ,从此商贾云集、人山人海。
为什么我们会发现 米市街 ,因为当天我们依旧执着寻找前一天错过的的下浩老街。而当地人告诉我们,南滨路去下浩的路可能封了,你们从那条路上去,兴许可以再试试。我们便这样发现了米市老街,来自旅途的奇妙缘分——之二。
同样是经过修旧如旧,今年9月才对外开放的 米市街 ,在我们到达的时候,依旧没有什么游客。
米市街 和先前我们去的 龙门 浩一样,依山而建,街巷交错,四通八达。你想往老街的深处走,必然也要拾阶而上。旧时,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不及现在强大,筑房架桥大多遵循地势,呈现出 中国 山水画般的层次递进关系,极具美感。
绿树黄叶掩映中的欧式红砖墙与巴 洛克 石柱 ,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审美,一栋栋建筑透露着历史的气息
从 米市街 的回望东水门大桥,古今建筑的鲜明对比,迥异的风格间,相隔的是时光。
孙家大院作为 米市街 一期街区唯一一栋未坍塌的房子,保存较为完好,经过百年历史,屹立不倒,做过白理洋行的官邸,也曾做过民居,其西式长廊和中式坡屋顶结合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在抗战时期,曾作为西迁故宫文物的临时存放地,还是电视剧《一双绣花鞋》的拍摄场地。
时间的关系,没有往深处走。这段路光滑的石阶,斑驳的墙壁,破旧的雕刻,断裂的檐角……依旧似浮光掠影,如同穿越时空,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它经历的沧桑岁月。行走其间,不见来人,但闻历史的回想。岁月带得走年华,却带不走人们记忆深处的城。
最融合 | 弹子石长嘉汇,南岸起风景每一个 重庆 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依山而建,面江而依,蜿蜒如龙,上天入水。 弹子石 就是 重庆 人,心中的那条老街。相比冷门的 龙门 浩和 米市街 ,长嘉汇 弹子石 老街就显得有人气多了。同样是修旧如旧的老街,但是一朝和现代商场结合到一起,自然吸引了无数人气。 弹子石 老街从上而下大概有80米的落差, 重庆 标志性“爬坡上坎”风貌尽在眼前。
一百年前, 重庆 弹子石 老街是西南著名的水陆埠口,坐拥 法国 水师兵营、王家大院等百年开埠文化根脉。这里更是洋人聚集,洋行林立,码头停泊着大批商轮,堪称长江上游内陆的清明上河图。在岁月疾驰的马蹄下,陈旧的老街仿佛陷入了沉睡,那些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老建筑,谈笑风生、互帮 互助 的老街坊,都消散在云烟里,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好在这个背靠南山眺望长江的地方,与朝 天门 、江北嘴隔江而望,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注定了它不可能草草落幕。经过在老街的原址上进行的复建,成为了 重庆 旅游的新地标。
弹子石 老街原址的复刻,保留了珍贵的老街历史故事。“一街两埠四院十景”可谓是对老街最好的诠释了,历史长河中的侧影,被细细浓缩在了方寸之间。你既可在 法国 水师兵营中感受当代设计的创意迸发,也可以在一德堂前品味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亦可在典雅古朴的四合院式书店里,找寻一本好书,也可享尽来自东西南北中的美食。
西南地区的古民居风格与我们 江南 的黛瓦白墙截然不同,第一次看见,是一种新鲜的视觉冲击。游走在景区里,是逛街,是观景,也是怀古。仿佛还能依稀昔日工业时代的号子声和汽笛声,还能看熙攘老街下的往事如烟。
弹子石 老街还把部分原来老街保存完整的老砖,镶嵌在 新建 老街的建筑中,街上重现 重庆 开埠时期的木雕、砖雕、石刻等艺术作品。即便是复刻,这里的雕梁画栋院落也是丝毫不含糊,往日繁华景象,似乎也历历在目。
大众书局 是长嘉汇· 弹子石 老街的首家书店,更是 大众书局 在西南的首家店。四个大字印上中式木制匾额,挂上中式古典风格的建筑,就和 成都 宽窄巷子那间星巴克一样,内容和形式的反套路碰撞,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火花。
经过复建,作为 重庆 开埠史的地域标志,被喻为 重庆 江南 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的王家大院重新开放。王家大院是 弹子石 老街上内外都设置了戏台的最大四合院,飞檐翘角,一展当年巴渝地区的风华。
一棵银杏,一条古街,又一个秋。它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伴随着 弹子石 老街跌宕起伏的风云岁月。
对岸的高楼林立,和这里低矮的中式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东方与西方的融合,历史与新生的融合,山地与滩涂的融合,都在长嘉汇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系统。
长嘉汇店观景平台,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紧邻南滨路,可以欣赏到长江、嘉陵江合拢交汇的景象,长嘉汇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漫步于 弹子石 老街,可 临江 远眺,将两江交汇的绝美江景尽收眼下;回首一望,四大院落、老街十景近在咫尺。不过这次比较遗憾的是错过了长嘉汇的夜景,白天的雾也很大,只能留到下次拔草了。弹子石 老街就像一本微缩的 重庆 崛起史,躺在素有 重庆 外滩之称的南滨路,静候你把它翻开。
不拼命吃,你对得起重庆吗?
既然来到吃货天堂,那么多在 重庆 吃到的美食,当然要专门建一个目录详细介绍。这次虽然停留时间不多,但是上到五星级酒店的餐厅,下到路边的苍蝇馆子,我们都吃到了。成就感满满,但依然没吃够。江北希尔顿逸林酒店 的【逸苑中餐厅】
希尔顿逸林的中餐厅,环境颇有老 上海 十里洋场的腔调。由于我们第一天在 洪崖洞 拍完夜景已经很晚了,几乎是踩着厨师下班的点回的酒店,本来准备好点外卖了,没想到厨师依旧很nice地接受了我们入内点单。
宫保虾球、夫妻肺片、藤椒鲈鱼都是有 重庆 特色的经典菜,食材新鲜优质,口味鲜香麻辣,让人回味无穷。厨师似乎知道我们来自包邮区,对我们“手下留情”了。因此这些菜虽然看上去辣,实际品尝起来还是在完全能接受的范围里。
一桌菜里最辣的居然是眼前这碗看似无害的担担面,但是哧溜哧溜地吃着,真的很过瘾。一边喊着有点辣,最后也都吃完了。江北希尔顿逸林酒店 的【品味全日餐厅】
从奥陶纪回来那天晚上,我们依然是最后一拨到酒店餐厅的,还好赶上了自助晚餐的末班车。通常住五星级酒店,我都很乐意尝试一下他们的自助餐水平如何。因为每个地方的自助,都能一次性品尝到大量当地的特色美食。
重庆 的美食除了火锅,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 重庆 小面了。自助餐厅每天清晨都有厨师给大家现煮小面,确保大家不出门也不会错过 重庆 最特色的小吃。
不得不说,在 重庆 吃自助真的很幸福,同时可以吃到水煮鱼、馋嘴牛蛙、辣子鸡这些普通酒店自助里不会有的川菜品种。热档还可以做辣炒海鲜,自助标配的海鲜、烧烤、刺身也都有。最重要的是,还有红汤小火锅可以点,想吃的,基本都一次性满足了。
重庆 成都 的街头哪里都能看到的辣炒花甲,酒店自助的热档当然也有。虽然花甲没有沿 海地 区吃到的那么新鲜,但是吃过这里的辣炒,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最后,甭管吃多饱,也请留一些胃口给可爱的小甜点,通常高星酒店的甜品都很美味。【 Banana 】
在 龙门 浩拍完照眼看过了饭点,想着下午还要去南山,就近找了一家餐厅吃了个简餐。 Banana 就在 龙门 浩老街里面,查了下点评看评价还不错,同时又是南岸区西餐榜第一,就毫不犹豫地进去了。坐下后发现,餐厅的大门正好对着东水门大桥,轻轨穿桥而过的场景,坐在餐厅内也能轻松get,感觉略奇妙。
因为菜品的颜值,很多人专程来这里都是brunch或者下午茶。我点了无酒精mojito,做得很精致
烤鸡胸肉 沙拉 诚意十足,绿叶菜,肉类,谷物,酱汁之间搭配得很完美,唯一不足的就是部分鸡胸肉烤得太过了。番茄海鲜意面完全是意想不到的味道,和之前吃到的都不一样,总之推荐一试。【 大溪 沟 美美老火锅 】
这家火锅店是当地人带我们去的,各大旅游攻略上都没有提及。正宗的老火锅,开了几十年,没有其他分店,听着就有点拽。6点多到的时候,门口已经坐满了前来排队等位的当地人,店内更是人声鼎沸,火锅味飘香。虽然环境很一般,类似苍蝇馆子,但是抵挡不了 重庆 人对于火锅店真爱。如此接地气,我很喜欢!
毛肚、酥肉、鸭肠、泥鳅、鸭血、全是火锅的爱人,各有各的吃法。毛肚,七上八下。酥肉,上桌先趁热直接吃上几块。热气中,整个世界都变美好了。山城啤酒已过三巡,心中的故事要不要一吐为快?【上下集泉水鸡】
逛完长嘉汇,准备离开 重庆 前,吃的最后一餐。来 重庆 一定要吃鸡!本来想吃的是李子坝梁山鸡,但是我们两个女生实在吃不下一大份梁山鸡,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旁的泉水鸡。点了小份、微辣的泉水鸡,这里的微辣还是我认知里的范围,能接受。鸡肉入味可口,非常下饭。香菇很能提味,整道菜香气扑鼻。
虾淇淋和想象中有些不一样,底部是土豆泥,顶层是油炸的河虾仁。很有创意,但好玩多过好吃。
麻酱油麦菜,但是 重庆 人更喜欢叫它麻酱凤尾。本来没什么可介绍的,但这是我第一次吃这道菜时真的看到了麻将,巧克力做的麻将牌别出心裁,原本普通的一道菜逼格瞬间level up。对了,餐厅有大面积户外区域,可以欣赏江景。天气好的时候,记得出来坐坐,一口江景,一口泉水鸡。
——攻略的分割线——本次行程DAY 1 重庆 机场——酒店入住——酒店午餐—— 李子坝地铁站 ——鹅岭二厂—— 洪崖洞 ——酒店晚餐
DAY 2 奥陶纪——解放碑——酒店晚餐
DAY 3 长江索道 —— 龙门 浩老街—— Banana 餐厅——南之山小森林——山鬼—— 美美老火锅
DAY 4 米市街 —— 弹子石 长嘉汇——上下集泉水鸡—— 重庆 高铁站
重庆再见,未完待续
这么多年已经走过许多地方,关于一座座城市的记忆,或许在脑海里已经渐渐变得并不那么清晰明朗,但经历过的好处就是,有一些特殊的时刻会突然变成胶片似的老电影毫无预兆地在脑海里播放。在 重庆 洪崖洞 拍摄夜景的瞬间,在南滨路探索土路的时刻,在一顿酣畅淋漓的 重庆 火锅后,在乘坐 长江索道 远眺江景时,这一切,拼凑成了我对 重庆 这座城市所有的回忆。高铁即将关门,带我前往下一个城市。很高兴认识你, 重庆 ,我们不说再见。
注:此文章来自于马蜂窝博主:雪梨酱
(如有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