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庆!|在重庆的24小时
在重庆的24小时
The 24 hours in Chongqing
What are people doing in their daily life
Chongqing 0:00-24:00
“这是一个拥挤的,生活的城市。”《孤独星球》在介绍重庆时用的是这么一句话。
人们总说重庆人会生活,日子过得巴适,但只有真的去重庆生活一次,你才知道,重庆人的巴适生活你想象不到。
在重庆的最后一天,我们记录下一日的行程来完成对这片江湖最后的观察。
01
18:00|睡在天际
酒店控对尼依格罗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其名取自13世纪传奇探险家及商人Niccolò Polo,取义穿梭奢华和都市之间的探索旅程。
尼依格罗酒店位于重庆江北嘴CBD国金中心之巅,坐拥江北的最佳天际视野,将重庆的山城景致与沿江风貌收罗眼底。
除了高空的绝佳视野,酒店的精致设计同样引人注目,在62层的空中大厅就能欣赏到诸多设计艺术的杰作——
日本大师Sawada的设计作品鸟随风舞
张向明先生作品《北京女孩》
被网友称之为“香奈儿楼梯”的悬空楼梯
睡在这样的天际上观察重庆这座城市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体验,只需要用躺这种姿态来完成许多年前人们只能在飞机上完成的事情,而且视角更近更完整。
酒店的餐厅、健身房与Spa室也都是配上了落地大窗,你能在其中感受到的所有服务全部都有重庆这座城市作伴。
巨大的透明落地窗前,嘉陵江就在脚下缓缓向朝天门流去,江两岸的高楼奋力的向上生长,城市的灯火随着时光而明灭往复……
而回想起过去这里曾是最不平坦的草莽城市,是人们仿佛如同“力图寻找安身立命的山羊”的战时陪都,这片夜色的意义早已超出它的本身。
我想,如果能做出一个历经百年的城市建成史的延时摄影的话,重庆想必是最震撼人心的。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抗战时期在飞机上观察重庆时,曾感叹这里是“一个极其不幸的人类居住地”。
而时至今日,重庆已然在这大山大河之间,建起了一个个人类建筑历史上的奇迹,恢弘的城市景观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重庆尼依格罗酒店以其绝佳的天际景观给了我们与美国学者相同视角的机会,来俯视这座城市的模样。
02
21:00|喝杯夜色
夜色配酒,不妨多喝两口。
住在尼依格罗就不必再去九街或者得意世界,因为这里Bar 62的夜景和美酒最配。
62层高空的巨幅落地窗下,城市夜色的迷离、璀璨、绚丽毫无保留地呈现。
这时候来上一杯酒,微醺的状态下,置身梦境的感觉将尤其明显,漂浮荡漾在城市的顶端,左手是酒,右手是城。
而酒的品质也一点不需要担心,世界各地的调酒大师都来此举办过品酒会,类别齐全,技术专业,这一杯夜色和酒,我干了。
03
8:00|吃碗小面
重庆的一天始终是从一碗小面开始,小面是比火锅更深入重庆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的食物。
而尼依格罗餐厅的早餐除了精致的中西早点,更有着重庆早餐的招牌——小面。
能看出来尼依格罗为了能最贴地的亲吻重庆的城市文化费了许多心思,特意聘请了重庆的小面师傅来为客人们提供山城早餐不可或缺的味道。
接地气的小面和其他精致餐点的结合,仿佛是这座城市文化现状的再现,市井古早与现代文化的共存与融合就在这一张小小的桌台上。
饱餐之后,再喝上一杯特供的白葡萄起泡酒,足以和身边的这座城市一起苏醒。
吃过尼依格罗的小面,我们也十分希望能再尝尝藏街头巷尾的小面滋味,于是我们与这座时髦而精致的酒店告别,把剩下的时间交给市井里弄。
在重庆,你随便经过一条街,走进一条巷子,必然会有面庄或者面馆生长其中。而无论你在外地吃过多少所谓“正宗”的重庆小面,到了重庆,那都将不值一提。
你如果要问重庆人,哪家小面最正宗,那一定都是在马路边边上的那一碗。
在露天的街边,或者坝坝,或者坎坎上,坐在你目光所及的任何可以坐下的地方(但绝对不是餐桌上),一碗麻辣鲜香的小面,配上江风或者山风,这是最完美的小面格式。
不需要太过分纠结哪家最好吃,寻常路边的面庄大多不会让你失望,而我们选择的“李板凳面”就给了我们十足的惊喜。
朝千路的路边在我们抵达的时候就已经坐了许多人,西装白领、带娃主妇、快递小哥都以不同方式各就各位。
吃完这碗面,各自开启一天精彩的生活。
小面的味道毋庸置疑,分拌面与汤面两种,拌面佐料与面的亲和度更高,凸显鲜辣的味道;汤面则更鲜,软硬适中,麻的味道被适度消解。
来上一碗二两豌杂拌面,重麻辣,看见辣油浸入面中,释放油辣子的香味,面条裹上破壳的甜糯的豌豆与鲜香的肉末,粘连细碎的辣椒入口,这绝对是所谓的“一发入魂”。
04
10:00|去家茶馆
在尼依格罗看遍了重庆的城,我们也还想再见见重庆的人。
去茶馆是老重庆人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整个川渝地区的生活习惯。
像沿海一带的人围在大茶盘周围品茶一定不是重庆人去茶馆的做派。泡上一壶茶,与老友们下棋、打牌、搓个麻将等等才是去茶馆的老茶客们的“正业”。
所以去茶馆过把老重庆人的瘾的机会我们也不想错过。
“交通茶馆”是重庆最古老的茶馆,诞生于1987年,但如今再看它的模样,却仿佛一切如常,就像它刚刚诞生一样。
我们进到茶馆后有种闯了龙门客栈的感觉,可谓三教九流汇集于此——
老重庆人悠闲地打牌下棋,心无旁骛,过着熟悉的日子。
到此拍照的游客争相打开相机,试图让自己融入这片市井与江湖。
打卡的网红穿上夸张的服装,摆出夸张的Pose。
有人说交通茶馆变了味儿了,不再是纯正的老重庆茶馆了,但在我看来现在的交通茶馆似乎更符合最初“茶馆”的定义。
重庆原本就是码头城市,茶馆之内八方来客汇集于此,鱼龙混杂本就是其当有的模样,一间茶馆包罗世间百态的样子才弥足珍贵。
而无论抱着何种目的来到重庆老茶馆打卡的人有多少,老重庆人们总会不动如山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因为这是川渝地区的生活哲学,把日子,用来过,过得安逸,过得巴适。
05
15:00|压个马路
出了交通茶馆,我们便在门外的黄桷坪涂鸦街上压起了马路。
黄桷坪涂鸦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群,街边所有建筑高至居民楼,低至一个配电箱,都被热情浪漫的涂鸦覆盖。
整个街区都因此而被染上一层浪漫的颜色,在这里逛上一会儿,奔放的罗曼蒂克很快能将你感染。
而更令我们有些无可自拔的是街头巷尾的重庆人们的生活花卷,无论漫步在哪里,目光所及之处的重庆人,都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平常生活。
早在100年前英国冒险家抵达重庆时便是这样的感觉——“凡是能在街上做的事,人们都在街上做。叫卖的小贩啊,修补瓷器的啊,理发师在剃头,有穿戴整齐的女工匠。”
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生活日常搬上街道的舞台,作为一出出生活的话剧而上演。
因而在重庆压马路你不只是自己散步,而是对川渝生活美学与市井世相的一种欣赏与观察。
在重庆度过的最后24个小时,事实上是我们触摸重庆的生活的真实企图。
无论是最贴地最平凡的一碗小面,一杯盖碗茶,还是居于城市之巅的高端而时尚的尼依格罗,这都是在同一个时空而存在于重庆这座城市的生活。
它可以土到掉渣,但绝不会俗不可耐;它可以精致高雅,而绝不流于虚浮。
重庆的生活美学正是如此,你可以选择在马路牙子上吃一碗小面,也可以在62层的高空来一杯格兰芬迪。
触摸过大地,亲吻过天空,才是完整的城市的生活。
而历经过这些,我也幸运地能不留遗憾地对重庆说上一句:“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