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庆重庆支柱产业“累”了?别慌,重庆能挺住

从2010年开始全国GDP增速开始放缓,从2010年的10.64%降到2018年的6.6%。重庆GDP增速也从2010年的17.1%,逐渐降至2018年的6%。

增速放缓,一方面是因为基数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了阻碍,比如过去过于追求量而忽略了质、外部环境制约等等。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重庆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核心支柱产业支撑力不足,新的支柱产业体量还没有跟上


核心支柱产业“累”了


重庆是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汽车和电子制造这两大支柱产业,几乎占据了重庆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先来看看汽车行业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容量趋于饱和,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出现负增长,到了2019年后,这一现象并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加剧。

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315.62万

2017年重庆汽车产量299.82万

2018年重庆汽车产量172.64万

与此形成对比,广东2016年汽车产量221万辆,到2018年汽车产量升至321.58万辆。可以看出,市场趋于饱和只是重庆汽车产值下滑的一方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长安汽车、长安福特等主力厂商产品竞争力不足

与上海、广东等省份相比,重庆汽车产品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产品档次不够高、生产效率不够高

再来看看电子制造产业

从笔记本到手机产业的繁荣,带动了相关配套共同发展。重庆电子制造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众多手机相关企业。

重庆已经聚集了OPPO、vivo、一加、华硕、传音、京东方、与德通讯、百立丰、康宁、ARM、紫光等数百家相关企业,包括100多家手机整机企业和40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

然而,受大环境影响,重庆手机产量也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1-8月重庆市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为11291.78万台,同比下降10.39%

背后原因也有两方面,其一是全球智能手机陷入了饱和和萎缩的境地,二是华为海外市场受到影响

华为事件之后,华为将海外的大量人力、资源调往国内。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华为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42.4%,几乎与OPPO、vivo、小米三者总和相当。

国外市场有所限制,国内市场容量也有限,华为抢了OPPO和vivo等手机厂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重庆手机产业也因此受到双重影响


重庆经济挺住了

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GDP增速6.3%,比前两季度提升0.1%。

重庆工业九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材料产业、消费品产业、化工产业、装备产业、医药产业、摩托车产业、能源产业)除了汽车产业下降9.9%,其他支柱产业均保持增长

汽车产值下滑了,但重庆电子制造产业稳住了,保持了13.2%的增速(电子产业17年增速为27.7%,18年增速13.6%)。

虽然手机产量下降了,但电子制造业从其他方面填补上了这个缺口。未来几年电子制造产业还能保持不错的增长,稳住经济增速。

比如京东方在水土的项目还在继续建设中,完全投产后产能不小。

比如深圳的电子企业面临搬迁,11月25日荣昌的招商团队拉来了不少厂商。

此外,重庆手机产量、产值也有望回升。

11月8日,位于重庆渝北区临空前沿科技城的OPPO(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一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可年产1亿部智能终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

现阶段OPPO、vivo等手机厂商在国内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但重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外还有不少机会。


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


汽车、手机等产业的经济引擎作用下降,但重庆经济增速还是能稳住。

重庆经济需要新的引擎。为此,重庆大力打造智能产业,一方面发展以智能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加速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比如汽车行业,长安推出更智能的新车,10月销量回暖,环比增加6.6%。

目前重庆已成功举办两届智博会,第一届智博会签约6120亿,第二届签约8169亿。项目涉及5G、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领域。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巨头纷纷落户重庆。

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战略产业逐渐挑起经济引擎的大梁。

除此之外,重庆经济还有另外一个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

重庆正在努力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贸易枢纽。至此,三大国际贸易通道统一汇于重庆:向西的中欧班列、向南的南向贸易大通道、和向东的长江黄金水道。

这不仅能带动重庆的进出口贸易,尤其的电子制造产业的出口,还会给重庆带来巨量的物流、人流、贸易流、资金流,创造大量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坚持就是胜利


经常有评论称重庆没什么产业,他们更多的是关注高新产业与高薪岗位,直接忽略掉了制造业。

制造业是重庆的基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别忘了,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今年年底全市贫困县才有望全部摘帽。

现在是重庆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还需一段时间等待新兴产业的体量发展起来。

除了制造业,重庆的金融、商贸、旅游、物流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保持着高速增长,今年来渝人数的增幅在10%左右,消费同比增幅稳定在30%左右。

有的产业体量比较小,意味着发展空间很大、机会多。

重庆的基本面比较健康,过去多年耗费大量时间、资金搞基建,已经打好了经济基础。如今有各种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的活力将逐渐释放,所需的只是时间与等待。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