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庆重庆折叠:南区和北区差距有多大?

重庆折叠:南区和北区差距有多大?

原创: 索尼 重庆事务所 昨天

重庆重庆折叠:南区和北区差距有多大? 重庆重庆折叠:南区和北区差距有多大?

重庆主城区大都市圈建设正在推进,主城区是重庆发展的引擎,关系都市圈的成败。

如果以长江为界,重庆主城九区可简单粗暴地分为:

北区:江北、渝北、北碚;中西区:渝中、沙坪坝、九龙坡;南区:南岸、巴南、大渡口。

主城九区在城市向北战略之下,近十多年,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态势。

从2000年北部新区成立开始,主城跨江一路向北。2010年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向北之势更加强劲。

在两江新区这个国家级平台引领下,以渝北为代表的北区形成虹吸效应,快速发展,其它区则相对发展缓慢,差距不断扩大。

今天事务君主要聊一下幅员面积相当的主城南、北区差异。

2010年,南北区GDP差距仅361亿元;2018年,差距已扩大到1388亿,北区GDP之和为南区的1.8倍。

从主城整体均衡协调发展考虑,下一轮城市开发,在强化北区优势之下,向西和向南应成为新的战略性重点。

01

南北区的差距,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

2010年6月,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一年,南区和北区总量差距在361亿元左右。

此后8年,北区,尤其渝北和江北增长非常快。渝北在2011年GDP就净增近200亿元。

2018年,渝北GDP达到1543亿,为2010年的3倍。

北区内部也有分化,北碚相对渝北、江北发展要慢,但仍受益于两江新区的红利,比如蔡家的开发。

反观南区,这8年经济也可圈可点,但整体不及北区。

其中,大渡口的支柱企业重钢2010年4月启动搬迁,令全区陷入阵痛,经济连续多年负增长,至2016年才恢复至2010年水平。

北区和南区GDP的差距持续扩大,2010年,北区为南区的1.4倍;2016年,为1.6倍,2018年,已达到1.8倍。

GDP的差距,体现在南区在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开发进展、商业等方面都相对落后。

南岸和巴南倾力发展的茶园、鹿角,引入产业远不及两江。南岸大力布局的手机产业,受宏观环境影响,近年大幅下滑。

商业方面,以龙湖为例,龙湖至今没有在南区布局一个天街。在北区,则一路建设开去:北城天街、源著天街、礼嘉天街等等。

这一布局背后,不能说没有企业对区域产业、消费、发展潜力的权衡。

总之,南区在重庆主城区的版图中已沉默多年。

重庆重庆折叠:南区和北区差距有多大?

02

两江新区形成的政策洼地,给北区带来虹吸效应,是南区发展放缓的一大原因。

为支持两江,重庆投资、基建、金融、行政资源持续向北区倾斜。

比如行政机关大多搬至北区。被称为拉椅子的4号线,只有北区才能得建。南岸的弹子石地区,望穿秋水,才在今年等来轨道环线站点的开通。

但地理条件的限制,是另一大重要的制约因素。南岸、巴南临水靠山,发展仅限于山和江之间的狭长地带。

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两个区都翻山越岭,另寻开阔地带。由于难以兼顾,老城区发展大大滞后。而以一己之力发展的新区,招商引资各方面,都难以和两江抗衡。

重庆之所以选择向北,很大原因是这里一马平川,太适合大开发大建设了。

向北发展当然没有错,如果没有向北的拓展,没有两江新区,重庆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但是,仅仅北区发展,而出现其它区的塌陷,于整个重庆也是不利的。事实也证明,两江新区之力,还不足以带动全重庆发展。北区开发也将至重庆边界。

重庆向西,高新区升级,主城区城市提质,都体现了近年重庆发展战略调整——由向北的单兵突进,转向多方位多板块的共进。

南区一夜之间面临很多机遇。

两江四岸治理,从南滨路、广阳岛,到大渡口滨江片区(即老重钢片区、钓鱼嘴片区)、巴南龙洲湾片区,面临提挡升级。

城市提质行动,南区是城市更新的主场之一。

主城区大都市圈建设,与渝西地区的联动,将推动南区产业升级。

位于南岸的经开区在政府的公开表述中,与两江、高新区已并肩而立。在重庆的开放战略中,巴南面向东盟的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建设如火如荼。

主城区价值回归的大幕已经展开,希望南区重塑属于它的光荣。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