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日前,一篇《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引起强烈关注,将刚刚过完90岁生日的重庆大学推上风口浪尖。重庆市文物局发声称,涉事博物馆未报备审批。重庆大学成立专门工作组核查。

如今,涉事博物馆暂时闭馆。涉嫌捐献“赝品”的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吴应骑也被爆出有“赝品前科”。

发文者:算不上仿品更不是文物

今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迎来了建校90周年的校庆。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重庆大学


作为向校庆献礼的一部分,校庆前夕,经过多年筹备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开馆。

2018年12月11日,重庆大学基建规划处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博物馆展厅历时10个月建设,于2018年10月19日通过验收。博物馆展厅总投资605万元,建筑面积1494平方米,由连廊改造而成,包含展厅、会议室、办公室、精品储藏间等。

博物馆开馆前,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吴应骑教授向博物馆捐赠了部分文物。

据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网报道,2019年2月25日,为顺利推进重庆大学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移交工作,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牵头组织了博物馆捐赠藏品移交工作协调会。

2月26日,在捐赠方吴应骑及校内相关单位领导的现场见证下在虎溪校区博物馆顺利完成了所有捐赠藏品的移交工作,移交藏品共计342件,其中青铜器22件,陶和瓷器161件,玉器159件。

重庆大学博物馆开馆的消息,在重庆收藏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流言传到了收藏爱好者“江上”的耳朵里。

“江上”在接受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开始他并没有关注到重庆大学博物馆开馆的消息。但圈子里却炸锅了,很多人议论博物馆里东西不是真的。甚至有人说组织比赛,去博物馆里找真品,谁找到了谁获奖。

圈子里的热议引起了“江上”的关注,于是他驱车数十公里前往博物馆一探究竟。

没想到,“江上”刚要进门就遭遇了“下马威”。在门口登记时,保安和他强调,馆内所有展品不得拍照。进馆后,“江上”坚持拍照,并和保安解释称自己是收藏爱好者,这才勉强让保安同意拍照。

在参观中,“江上”发现了展品中的诸多问题,这才写出了《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没想到这篇文章被广泛关注。

“江上”说,自己有20多年的收藏经验,博物馆里展出的东西破绽很多。比如展品中的一件“铜车马”,在马的造型和车的制式上,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铜车马中的一件。但这件“铜车马”是四前两后,总共六匹马。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只有四匹。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重庆大学博物馆展出的“铜车马”


如果说这件展品是遵循“天子驾六”的意思,《尚书》《春秋》《史记》都曾经曰过:周天子的座驾有六匹马。

但真正的“天子驾六”只在河南洛阳出土过一处早已朽坏的东周真车真马遗迹,而且六匹马是一字排开的,也并非四前两后。

在博物馆看过一圈后,“江上”觉得,博物馆里的大部分展品不仅不是文物,就连仿品也称不上,如果说是仿品简直侮辱仿品界的智商,姑且只能称之为展品。

发现问题后,“江上”把目光瞄准了捐赠者吴应骑教授。

记者查询发现,吴应骑教授有一大堆专业头衔——历任中国期刊学会理事、长城学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委、重庆市教委系统职称评委中的新闻系列评委。

他还出了不少教人鉴宝的著作:《怎样鉴定当代中国画》、《怎样鉴定中国古代瓷器》、《怎样鉴定中国古画》等,可谓是鉴宝专家。专家为何会出现这种失误?此次事件让“江上”十分不解。

博物馆闭馆 父子俩刊物同台展出

16日,津云新闻记者来到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向校内学生打听博物馆的去路,一名同学表示:“博物馆最近出事了,最好别去了。”

在多方打听下,记者来到了博物馆门前。门前摆着数个花篮,几名保安在门口值守。见有人靠近,保安迎上前表示博物馆闭馆了,暂时不让参观。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重庆大学博物馆闭馆,但门前的花篮还没撤走


记者询问是否因为“赝品”风波而闭馆?保安笑而不答,至于何时开馆,保安也不清楚。

博物馆外,还悬挂着“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的海报。在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官网上显示,此次向博物馆捐赠部分展品的吴应骑教授是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

据新华社报道,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吴文厦是捐赠人吴应骑的儿子,吴应骑的儿媳则担任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吴应骑教授女儿吴晓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现任馆长吴文厦是其兄长,但父亲从来没有利用职务影响把他调到自己身边。

根据这一线索,记者来到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一楼大厅摆着几个艺术学院教师作品集的展架,其中吴应骑和吴文厦父子的作品同台展出。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展柜中吴应骑教授的著作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吴应骑儿子吴文厦的著作


对于吴应骑和吴文厦父子在学院的日常工作和向博物馆捐赠展品一事,记者咨询了十几名艺术学院的学生,对方均表示并不清楚。

吴应骑有“赝品前科”?

重庆大学博物馆“赝品”风波同样引起了林木的注意。林木和吴应骑曾同为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师。

16日,林木在接受津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已经不是吴应骑第一次陷入“赝品”风波了。

20多年前,吴应骑担任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杂志的主编期间,他和人合作开了一家画廊。

当年吴应骑等人在成都地区以一两百元的购入了一幅傅抱石的假画,将假画放在他们的画廊出售。以5万元的价格卖出,这在当年是笔不小的费用。

买家也是位行家,将画拿到北京鉴定,没想到却是假画。买家一气之下找上门,当年《重庆商报》刊登了这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当时林木写了一篇文章叫《假教授卖假画》刊登在北京《文艺报》头版。之所以说他是假教授,是因为当时吴应骑在学校属于行政部门的,而不是教育部门。

四川美术学院多位老教授联名写信上告,信上还附有每位教授的联系电话。

最后重庆教委决定免去了吴应骑在学校杂志主编的职位。1997年,重庆大学正在筹建艺术学院,吴应骑调到了重大任教,没想到再次因为“赝品”事件被推到风口浪尖。

对于吴应骑卖假画一事,吴晓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实有这个事,但说父亲被免职纯属造谣。

同样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向津云记者证实了林木的说法。这位老师称,当年和吴应骑一起出事的还有四川美术学院的一位杨姓书记,事发时杨书记调入四川美术学院不久。

当时多位老师提醒过杨书记,吴应骑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但没有引起杨书记的足够重视,最终杨书记也受到了牵连。

这位老师说,吴应骑曾和几位教授一起办画展,后来吴应骑说画作丢了。有一年,吴应骑和一位知名专家一起出版挂历,这位知名专家搜集了很多大师的画作。吴应骑选了其中的14幅,因为一年12个月,每个月1幅,还要选出2幅作为备用。结果突然间吴应骑说画作丢了,挂历也没出,把这位知名专家坑惨了。

这位老师仔细看了“江上”的文章,他表示,自己并未去重庆大学博物馆实地参观,不知道展品是否全都是假的,但“江上”的文章对部分展品的分析是有理有据的,“江上”分析的几件展品肯定是假的。

展品是否经过专家鉴定?结果如何?

据媒体报道,吴应骑在2016年捐赠时曾向媒体表示:“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我希望重庆大学的博物馆能建设成全国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馆。”

吴晓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展品移交给学校之前,吴教授主动要求校方对展品进行过鉴定。

对此说法,“江上”提出了质疑。如果这些展品经过了鉴定,那么是由谁鉴定的?鉴定的结果如何?是否有书面鉴定报告?如果是专家集体鉴定,是否有会议纪要?

林木搜寻了重庆大学博物馆开馆时的媒体报道,他表示,当天受邀出席开幕式的专家比较多,也都是挂着头衔的,但这些专家是否对展品进行了鉴定,并没有公布。如果进行了鉴定,那么鉴定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林木称,对文物的鉴定,往往需要专家们经过数天甚至是数十天的论证,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

15日,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目前,重庆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针对博物馆“赝品”事件,15日,重庆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得知此消息后,重庆大学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该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捐赠者还有

重庆大学官方发声


看到这个结果,“江上”还是比较欣慰的。自从发文后,“江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水军”,网上支持他的、谩骂他的人都有。甚至有重庆大学校友会、重庆大学学生纷纷留言,但大部分重庆大学的校友和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

“江上”觉得大学办博物馆是非常好的事情,他希望未来能出台更完善的制度和规范,让学校博物馆更有实在的意义。如今,“江上”正在等待最终的真相。

16日、17日,津云记者多次拨打吴晓妮的电话,希望她对种种质疑进行解答,但对方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重庆:根据非国有博物馆绩效考核给予资金补助

按照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的说法,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座民营博物馆。

记者发现,2018年3月22日,华龙网的一篇报道称,重庆市文化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通过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完善非国有博物馆管理制度、提高非国有博物馆办馆质量、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的具体举措,为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关扶持政策一是支持非国有博物馆通过公开募捐、定向募捐、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依法为博物馆事业募集资金。二是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三是提出将非国有博物馆的公益展览和活动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四是继续把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励资金。五是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内容。六是要求国有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提供对口帮扶。七是明确了税务、物价、旅游、公安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对应扶持政策。

据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3月,重庆市在文物部门进行设立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已有19家。各馆藏品特色鲜明,展览活动丰富,年平均接待观众约200万人次。

津云将继续关注。

记者 王曾 发自重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