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庆【新闻发布会】重庆: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

12月19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增强制度执行力,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为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2019年1月至11月,重庆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环境资源犯罪97件127人,起诉708件1127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立案1531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391件,提起公益诉讼46件,分别占总数的74.86%、74.54%、66.67%,督促有关方面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林地、湿地等2400余亩,治理被污染的水域4400余亩,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2.54万余吨,督促关停和整治造成污染的企业、养殖场655家。

重庆【新闻发布会】重庆: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

12月19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增强制度执行力,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为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

在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检察工作呈现两大亮点:

一是开展四大专项行动

重庆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在涉长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共立案1290件,办理诉前程序1198件,提起公益诉讼58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江沿岸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超标排“集中巡查攻坚”专项活动,部署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巡查,各级检察院组织巡查370次,发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线索351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96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件;开展“主城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治理”专项行动,立案10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积极助力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整治主城两江四岸工地扬尘、工业废气超标排放、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守护一片“重庆蓝”;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促治理被污染的饮用水源地2.8万余亩、河道92.71公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

二是推进机制建设

在2018年出台的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14条意见”的基础上,重庆市检察院制定了服务保障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10条意见”,形成了“14+10”检察意见体系。

该市检察院率先出台公益巡查机制工作办法。三级检察院全部建立巡查工作机构,常态化开展巡山、巡河、巡湖,共开展公益诉讼巡查3200余人次,发现案件线索818条,立案709件,办理公益诉前程序案件607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

建立六省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重庆市检察院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省检察院建立六省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形成流域生态保护合力,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两长”巡河带动部门协作常态化。与市河长办会签维护长江水生态安全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两长”巡河;与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等九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在公益诉讼中加强协调配合的七项机制;与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座谈会,达成七项共识,共享中央环保督查、大气污染监测等数据信息,双方互派78名干部交流锻炼。

智能辅助办案体系全面升级。建立了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打造公益诉讼智能辅助办案体系,勘查箱、无人机已基本满足办案需要。充实公益诉讼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引入更多“外脑”提供专业支持。组织上下级检察院实施一体化办案,公益诉讼队伍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提升。

下一步,重庆检察机关将继续树牢“公共利益代表”“双赢多赢共赢”“协同合作”的理念,健全跨区域协作、“长江生态检察官”、公益诉讼“回头看”以及专项活动等四项制度,通过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积极稳妥开展“等”外探索、强化“四大检察”职能的综合运用等四项重点工作,切实在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取得更大突破。(重庆检事儿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