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聚焦 | 200名委员共唱“双城记”

聚焦 | 200名委员共唱“双城记”

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1月12日,11个界别、7个小组、200余名委员组成的第一联组,在市政协议政厅上演了一出助力唱好“双城记”的履职大戏。

围绕如何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委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建言——




王任林委员认为,要完成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的目标任务,产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我市在推进“一区两群”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他建议加强区域间及区域内产业合作,引培并重做大产业规模,通过区县、片区细分领域“小集群”叠加建设成区域、市域行业“大集群”,推动协同联动发展。“要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好产业协同布局规划,形成清晰科学的产业分布。”

“聚力推动中心城市发展,突出主城都市区经济带动效能。”在叶静涛委员看来,主城处于中心城市经济极核,发挥其带动效应,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她提出,要尽快编制全新的主城都市区发展规划,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产业层次,着力形成“经济引擎”的梯度发展格局,以城市人口的聚集加速经济和产业的集聚。

来自万州的熊刚委员特别关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发展。他说,渝东北地区目前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同质化、生态发展压力大、管理扁平化等问题,应当从市级层面统筹资金资源,加大支持发展力度。

他建议错位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高效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

唐应珊是土生土长的酉阳干部,她带来了关于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的思考。她说,解决贫困问题是首要任务,发展生态经济是最佳路径,产城景融合发展是重要手段,而大交通建设是关键支撑。

“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渝湘高铁黔江—酉阳—秀山段纳入全市2020年开工项目启动建设。”她殷切呼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落实,特别是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杨金胜委员为重庆高新区“再出发”加油鼓劲,提出建议:进一步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和招商引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投入强度,促进高新区融合发展。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精准高效引导科技转化、提升重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重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

刘双翼委员也围绕科技创新提出建议,希望紧扣成渝双城协同创新发展,围绕科学城和高新区不断聚集科技创新需要的各类要素,打造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服务和数据中心。

杨世兴委员则从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角度,对加快建设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见解。

他建议优化产业项目储备和管理,针对性用好市场机制,在产业项目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上多下功夫,做实做细。还要配套高质量的产业政策,加强统筹,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实现整合优化和创新,降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各种交易成本。


聚焦 | 200名委员共唱“双城记”


文 | 凌云


编审 | 彭世祥 王晓静

责编 | 余 茜

监制 | 文 博

校检 | 黎 赕

声明 |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