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梦邂逅——重庆旅行攻略
重庆——山城,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很小的时候在一个啤酒启瓶器上看到的,没想到多年之后,我与这做城市竟有一段缘分,因为我将在结束西安之行后踏上去往重庆的高铁。
乘坐高铁从西安到重庆大概需要五个小时,票价五百多,所以如果赶上打折机票,还是坐飞机比较合适。可能在我印象里,重庆是一座遍地都是火锅的城市,吃辣是出了名的,下了高铁,刚出车厢就感觉满鼻子一股辣椒的味道,或许是心里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影响了我的嗅觉。又或许味道真是如此。这真是一个“有味道”的城市,这种味道俨然也成了它的性格的一部分。
重庆北站乘坐轻轨的人超多,值得提醒的是,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可以在线支付,如果当时没有零钱也不用着急。
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每个人都会依赖导航,可在重庆,千万不要对导航抱有幻想,有时候它不但不会帮助你,反而会让你抓狂。出了地铁,开着高德导航找酒店,不得不说,它带我走了很多冤枉路,路口提醒不及时,线路规划也不够准确,辗转腾挪,找到了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前台建议我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比起来,在精确度方面要好很多,后来的行程里,尽管用百度地图也有让我抓狂的时候,但要不是这样,也体会不到重庆的趣味。
我住的酒店就在洪崖洞上面,办好入住大概是八点多了,旅途劳顿,原本打算只是梳理一下这次重庆旅行的安排就早点休息,可对这里的好奇,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周围看看,尤其是查到去洪崖洞只需步行几分钟的时候,仿佛一种魔力让我身体的劳累得到了释放。
导航显示很近,步行六分钟,可到了附近,除了一个洪崖洞的标志建筑,连洪崖洞的影子都没看到。站在观景台才发现,旁边不远处就是跨江大桥,而洪崖洞就在我的脚下,这真是一个惊喜啊。我找到了上桥的通道,站在桥上看洪崖洞的夜景,也挺有视觉震撼力的。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是否看到了我,而明月又装饰了谁的窗子,谁有装饰着你的梦呢?
如果想要下去看洪崖洞,需要乘坐扶梯,扶梯有流量控制,需要扫码领票,票是免费的。
回到酒店已经将近十一点,简单安排了这几天的行程,洗漱睡觉。
按照最初的安排,行程是在下面列出:
第一天:
上午 李子坝轻轨穿楼景点
下午 体验长江索道
晚上 洪崖洞和大桥拍摄
第二天:
上午 瓷器口古镇
下午和晚上 人民广场
第三天
上午:交通茶馆
中午:皇冠大扶梯
晚上:南山一棵树观景台
第四天:
上午:川美及涂鸦一条街
晚上:乘坐朝天门码头游轮
第二天起床去第一个景点——李子坝轻轨穿楼。在重庆不得不提起轻轨,不仅方便快捷,方便,沿途还能欣赏城市景观。从我住的地方到李子坝,轻轨车票2元,看着沿途的景色,阴天里的这座城市更是散发了它独有的魅力。轻轨即将进入李子坝站,你就会看到底下乌泱泱一群人举着手机或者相机朝着列车方向拍照,一个轻轨穿楼就吸引这么多的游客前来观看,重庆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城市。
我看过大多的照片都是在下面拍的,同质化很严重,所以,我想拍点儿不一样的角度,所以,我并没有在到站后立刻去下面观看,而是在站台上等下一趟轻轨到来。就这样,等了大概有七八趟轻轨进站,拍了视频,也拍了照片,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第一部分拍摄完成。下楼,去那群人里找个地方拍穿楼的瞬间。
轻轨穿楼的过程只有几十秒,我却又等了七八趟,可能我的强迫症使然,我从很多角度去记录了这个过程。拍摄的同时,也有很多旅行团过来,导游直接把游客拉到观看点,只给二三十分钟的时间,然后匆忙赶去下一个景点,而我为了拍这里,已经用了一个多小时,如果我跟团来,那一定会留下很多遗憾吧。
拍摄完准备离开这里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天气原因,让我的计划稍作了更改,把下个景点改成了一个室内的。我翻了翻昨天定的计划,又查询了一下那些景点和我目前的距离,最终决定去体验一下传说中的大扶梯是什么样的感受。
皇冠大扶梯,最大的特点就是斜度大,扶梯长,单程2元,只能付现金,只习惯网络支付的朋友们务必要提前准备好零钱现金。平心而论,这个地方的体验感不是太好,来这里,就当打了个卡,留下个纪念吧。
视频加载中...
上午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午饭时间我调整了整个的计划,把明天的磁器口古镇改在今天下午去,把游览时间尽量控制在三个小时之内,然后回酒店整理一下照片,晚上拍洪崖洞。
午餐结束,就前往古镇,公交倒轻轨,倒也方便。不过如果你不想太麻烦,建议乘坐观光公交,可以一站一站的玩儿,也不用费心规划,重庆的主要景点也能逛完。
从西门进入瓷器口古镇,古镇外有一棵树,看样子年代久远,书上挂着很多红色祈愿带,树下面坐着很多休息的人和拍照的游客。
这并不是古镇的正门,很窄,进进出出的人很多,也显得非常拥挤。
漫步在古镇拥挤的街道里,其实是让我感觉有一丝寒心的,这座始建于宋朝的古镇,那种传统古老的味道早已被当下喧嚣的商业气息所湮没,可如果你想吃一些小吃,这里倒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对我而言,我更喜欢被商业污染地小一些的地方,可这里,连看个院子都要十元门票,让我不免有些失望。古镇的游客很多,人挤人,挑着担子的人时不时大声叫喊着穿梭其中。
我曾经去过北京的古北水镇,虽然是现代人兴建,但体验感要比这里好一些,我也曾经去过石家庄的土门关小镇,性质和磁器口差不多,所以,要不是去那家酒馆,可能这个行程会让我失望透顶。
“等一个人”酒馆——一个朋友强烈推荐的酒馆,古镇里没法用导航,找了很久终于在一个靠近江边的巷子里找到了它。酒馆门口的墙上贴满了照片和留言条,让这家坐落于古镇边缘的酒馆增添了几分文艺气质。
虽然酒馆里驻唱的歌手水平不怎么样,但是氛围还不错,我点了一小壶朋友强烈推荐的梅子酒。这酒喝起来感觉很像酸梅汁,但是比酸梅汁口感好很多,含一小口在嘴里,舌头打个圈再慢慢咽下去,鼻腔里慢慢一股梅子和酒精的味道,很甜很香。
听了会儿歌,喝了壶酒,想了想事,留下一张纸条,夹在了一本书里,不知道这张纸条会被后来的谁看到,这种感觉就好像我在给未来的一个人留了一张没有落款的便条,不知道他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思绪。
这里,似乎很适合我,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还能再来这里,点上一壶冰镇梅子酒,翻开书,正好看到我这次留下的纸条,那时的我,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大概四点左右,从磁器口出来坐车回酒店,没赶上高峰期,但坐轻轨的人也不少。先回酒店整理照片,然后去拍摄网络最火的——洪崖洞。
白天的洪崖洞并不好看,其实就是一个商业区,人工打造一座餐饮购物商城,到了夜晚,你会为这里华丽的灯光所着迷。
夜晚的洪崖洞,观赏点有三个:
地点1. 如果从洪崖洞上方来的,那就刷二维码乘坐扶梯进洪崖洞,如果迷路了不要担心,只要是安全出口,顺着楼道往下走就能到一层(虽然上面也是一层……),然后从出口出去,往前走三百米,过人行道,再回来,在洪崖洞对面欣赏它的夜景,我相信会惊艳到你;
地点2. 挨着洪崖洞的上方有一座跨江大桥,站在桥上看洪崖洞又是另一番感受;
地点3. 从大桥走到江对岸,在江对岸看洪崖洞,虽然不如前两个地方的视觉冲击大,但在这里,你会看到洪崖洞和后方所有的建筑物形成明显对比,现代建筑和中国风之间的融合,让这里看起来更像一幅画。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想从一层到洪崖洞顶层(11层),可以做直梯直达,但排队的人很多,如果不想排队,可以爬楼梯。另外,洪崖洞晚上十一点左右就会关闭,也要做好时间规划。至于购物,我是从不会在这种景区的地方购物的,吃饭也不会选择在这里,所以,这里的美食没有什么好推荐的,这恐怕会让吃货朋友们失望了。
拍摄完洪崖洞绚丽的夜景,一天的旅行算是结束了,一天下来疲惫不堪,但我并不觉得是一种痛苦,相反,是一种幸运,看到的每个景色,擦肩而过的每个人,都是一种缘分。
因为前一天的疲惫,我没有很早起床。 吃完了早餐,大概十点出发开始今天的旅程,今天计划去三个地方:交通茶馆、川美涂鸦墙,晚上回来拍洪崖洞的延时摄影。
导航显示从酒店出发去交通茶馆可以做T031公交,步行到车站需要六分钟,我单纯地相信了,天降小雨,我一手打伞,一手拿着手机不时地看导航,这条路很熟,就是昨晚去洪崖洞的路,可它却让我一遍又一遍的原地画圈,懊恼间我恍然大悟,这车站应该在洪崖洞一层,而非我站的这里(洪崖洞顶层的公路)。好在早上的洪崖洞乘电梯不需要扫码,没有耽误太多时间,下到洪崖洞一层,在洪崖洞对面有个公交站,就在那里乘坐T031。想想重庆的道路真是挺有趣的,通过这件事,我总结了在重庆用导航的几个规律:
1. 如果根据导航始终找不到要找的地方,那么就想一下这个地方可能在你的上面或者下面;
2. 如果用导航发现自己走的路总是不对,那就上大路,总能到你想到的地方,无非是个时间问题,可能会绕远或者多倒几次公交;
3. 如果导航始终偏离提示偏离路线,你一定错过了某个极容易被忽略的小路口,所以,你就沿着路找一找吧,你会觉得柳暗花明的。
如果你赶不巧,T031等车时间会比较长,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一趟,所以千万不要着急。
从洪崖洞到交通茶馆,需要坐到终点站,过马路再往前走二百米左右,左手边抬头有个牌子写着“交通茶馆”,不难找。门面不大,看上去也很简陋,它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如果你进去,会发现茶馆并不大,老式木架结构,房梁参差不齐,灰黑的砖瓦和斑驳的墙体透露出独特的年代感,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茶馆破的不能再破了。可正是这种破旧,在这喧嚣都市的一角才能体现出它的独特,不知是老板有意为之,还是不经意的结果,这种破旧并不是残破,而是一种富有年代感的美。坐在这里点一杯茶,好好看看这里,是一种享受。
在这里,你能体会到重庆人的生活,品茶,打牌,下围棋。游客也穿梭其中,有的拍照,有的围一桌天南海北的聊着,但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反而很和谐,即便你用相机拍他们,他们也不介意,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
我选了一张没人的桌子做下,扫码点了一杯冰糖菊花茶,老板很忙碌,但茶上的很快,一杯茶,八块钱,可以续杯,暖壶自己拿。
边喝茶,边观察这个茶馆里的一切,石棉瓦搭起来的屋顶,满是灰的墙面,老旧的木桌长椅,恰巧坐在我旁边的两个重庆人,看样子是吃完午饭来喝茶,眼前的景象和耳边的川音,交织在一起,仿佛自己置身事外,看着一切,那么的有味道,让人沉入其中。
一杯茶下肚,拿起相机游离在茶桌之间,快门不停,生怕落下一处精彩,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茶馆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此时,游客的数量远远多于本地顾客了。老板和服务员更加忙碌,脚步更加快了起来。我忘了我拍了多久,拿起相机不愿放下,大概过了很久了吧,外面的雨小了,该去涂鸦墙了。
涂鸦墙位于川美后街,街道两旁的楼房和墙面都被涂鸦成了各种图案和字母。不像之前去过的景点,我相信,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艺术和青春带给他们的活力。
有的涂鸦褪色了,但有的涂鸦在雨水的冲刷下和阴天的光线里显得更加鲜艳。顺着街道往前走,会看到很多居民楼,但年代感十足,像生活在记忆里。
雨又开始下起来了,我决定返回洪崖洞,但在返回之前要回酒店把照片导入电脑里。在导入照片的过程里,我下楼去吃了一碗面,哦,对,我推荐一家名叫“花市豌杂面”的店,是个连锁,我尝过那家的豌杂面,味道还不错,但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吃。之所以推荐这里,是因为我只吃过这家还算有名的面馆……
今晚我在楼下一家名叫“眼镜面馆”的店里点了一碗牛筋面,老板问我放不放辣,我说不放,可拿上来依旧是一碗红红的面,吃起来微辣,可能在重庆人的眼里,这就是不辣的吧。
要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同于北方的是,这里的面不分大碗还是小碗,只分二两面和三两面,我觉得这样更为合理,至少我能看得出时多时少啊,而不是碗大碗小。
雨中的洪崖洞似乎比往常的氛围更好,游客少,地面反射的光让这里看起来更加繁华。有拍摄了大概两个小时,只够几十秒的素材,也知足了。下面就是我拍的洪崖洞延时摄影。
雨里淋了一个小时,但收获满满,可能因为下雨的关系,游客比较少,但依旧没有因为下雨阻止他们拍照的热情,好像只有我支着三脚架在那里一直拍,我会不会成为他们眼里那种很特别的人呢?
原有计划被打乱之后,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体验长江索道和观赏游轮,经过一轮思考,我决定把长江索道放在最后一天,而观赏游轮暂且放弃,我想到之前在海南三亚湾乘坐的游轮,并没有觉得太新奇,夜景不同,可能带来的感受不同,但我认为大同小异,如果未来有机会就放到以后再说了。这样看来,就只剩下原计划里的南山一棵树和人民广场还没有去,但人民广场又是一条商业街道,晚上去的灯光应该比白天好看,而且离酒店不远,简单去看看就好,所以把南山一棵树提上了日程。计划在重庆玩儿四天,可前两天就几乎把计划好的地方完成了,这就需要制定新的计划了,查来查去,把第三天的目的地锁定了以下几个地方。
湖广会馆
南葛古道
南山一棵树
这么安排的原因,第一,湖广会馆离酒店不远,经过前两天的锤炼,我已经深谙重庆用导航的规律,所以我决定步行过去,第二,南葛古道又离南山一棵树不远,这两个地方可以放在下午,这样,一天三个景点也算充实。
第三天早上,在花市豌杂面点了一碗红油抄手和一碗微辣的豌杂面,我想毕竟到了重庆,虽然不能吃辣,但是也要体验一下,这顿早饭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重庆美食注定与我无缘了。
步行到湖广会馆,需要经过朝天门批发市场,到了这里,让我有一种身在广州的错觉。而满怀自信的我,也再一次受挫,走了一些冤枉路,只因我错过了一个不起眼的路口。
箭头指示的就是不起眼的入口
到了湖广会馆接近正午,门票25元。这个地方几乎没有旅行团来,因为整体逛下来,确实没有利益点,没有旅行团,只有零零散散的散客,漫步其中,自然就少了嘈杂,多了几分宁静。
会馆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从乾隆道光光绪又不断进行了扩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的会馆群是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漫步其中也能想象得出当年的的繁华。穿梭于这片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建筑里,这里的一屋一瓦,每一块地砖,都见证了这座会馆的兴衰。步入湖广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禹王宫,禹王宫左侧是我国首个移民专题博物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博物馆以“湖广填四川”为背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以及入蜀线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
然后是齐安公所,这是建筑群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建筑包括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
穿过齐安公所,则进入了门额上留有“岭南观瞻”四字的广东公所,一色的明清建筑上,雕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古朴大气的建筑,惟妙惟肖的雕工,都展示着这个有近300年历史、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昔日的繁华与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会馆里有一座三层展厅,一层展览的是当年的房屋木制部件,雕刻精细,巧夺天工,人物栩栩如生,全手工雕刻,不禁感叹古人的工匠精神,在某些方面,确实是今人无法比拟的。建议去的时候好好参观一下,会很有收获的。二层三层是一些照片和资料版,我没有仔细读,因为读了也记不住……
总体来说,可能是因为年代并不算久远,所以,古色古香的感觉还差一些,但如果时间充裕,这座城市中心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值得一去。
走出会馆已经过了正午,脚掌磨出来的水泡走起路来疼痛难耐,感觉我像个残疾人。稍作休息,就乘车去了黃葛古道。
为了计划接下来两天要去的地方,下载了个大众点评,查了查几个人气比较高的景点,比如鹅岭二厂、钟书阁、白公馆等等,但都不是我想去的地方,越是人气旺,越少了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无法言说的,所以,我更倾向于小众的地方,黃葛古道和铜罐驿很吸引我,但是铜罐驿这次是去不成了,太远,还要做绿皮车,不过这成了我下次再来重庆的动力。最后决定先去黃葛古道看看,也期待能够参观三毛曾经住的地方。
黃葛古道——是重庆市知名度最高的一条古道,有着800年历史,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被称为重庆的“丝绸之道”。该古道始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期处于鼎盛时期,属巴渝十二景之一。但据说游客很少,大多当地人去的是位于山上的道观。
去这里并不容易,需要走很远的路,出了轻轨跟着导航走了半个小时,就能看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黃葛古道四个字,石头周围做了一圈挑山工,这也算山城一景,因为地势地形的关系,尤其是在批发市场和民间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随处可见拿着一根由竹子制成的扁担,这些人的年龄看上去大多在四五十岁,肩扛的货物与身材不成正比,瘦小的身躯扛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
顺着小路往上走,道路两旁是居民楼,人烟稀少,一路上也看不见几个人,这些居民楼看上去得有几十年了,墙面斑驳,青苔侵蚀,有的院门紧锁,有的房屋简陋,可能年轻人都离开了这片区域,只留下没有条件搬离这里的人了吧,很难想象在这种居住条件里的人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废旧的厂房,破旧不堪的房屋,不远处的山以及山上茂密的树林,置身于其中,仿佛时光穿梭,唯独我处在世外看着一切,这一切似乎在我的梦里出现过,对我并不陌生。
沿路继续往上,你会发现房屋越来越破旧,很多都已经荒废了,但这也意味着,离古道入口越来越近了。
古道入口很普通,没有保安把守,没有售票处,只有一块石头,写着黃葛古道,紧挨着石头树立这一个半山腰饭店的宣传灯箱。顺着山路往上,走走停停,置身于山林中,恍若与世隔绝。
走到山腰处,看到三个工人拿着凿子凿石阶,有一个老工人在六十岁左右,一下一下地凿下去,留给后人的是一阶又一阶的方便,他们用这种方式记录着自己的人生,若干年后,没人会记得他们是谁,但脚下的石阶又在为曾经的他们做着无声的代言。
沿着山路往上走,时而平缓,时而陡峭,盘山而上,一片村庄映入眼帘,据说三毛故居就在这座山上,可能是我粗心大意,并没有找到,亦或者坐落在这片村庄里,我与它擦肩而过,这又成为了我的一个遗憾。
山路走到头是一个岔路口,往左是老君洞道观。今天走了很多路,再加上爬山的缘故,脚掌的水泡实在很疼,很犹豫要不要再去老君洞道观看看,犹豫再三,还是去了,只是没想到,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
老君洞道观门口
道观颇具气势,古朴肃穆,但台阶下面那些企图“指导人生”的大师们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走进道观,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站在平台上可以远眺城市的景观,也能看到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就在前方不远处,但我问了一位师父,他说要下山坐公交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果然山路十八弯,这让我想起黄土高原上,两个人可以相隔谈话,但要走到一起甚至要用上半天的功夫。老树、神殿、飞鸟,置身其中,仿佛与世隔绝,隐于山林之中。
“黝然不语,闪万千,星眼看人间。何处琼楼玉宇,几番沧海桑田”,这座道观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坐在山上,观看着这座城市历经的沧海桑田,它到底看到了什么,又究竟藏了多少我们不曾知道的过去呢?
老君洞道观最高点是玉皇楼,想去玉皇楼,必然要经历爬山之苦,历经苦难,看到的风景果然与众不同。
五点,道观闭门,我出了道观,一瘸一拐的往山下走去。此时天已擦黑,山路上偶尔能出现一两个居民,路旁的树在晚风的摧残下瑟瑟发抖,南山一棵树观景台,是我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夜幕下的重庆究竟有多美?我充满了期待。
南山一棵树观景台,门票15元。
观景台其实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楼外平台,另一部分在楼内,顶层是室外观景台,倒数第二层是室内观景台。
坐电梯到达露天观景台的时候大概是六点,可是重庆市政灯光从六点半陆续开启,像我这种到早了的就只能挨冻了,来得早,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占到一个好的位置。这个景点对于游客来说有点鸡肋,这个观赏角度比较单一,欣赏夜景的时间几分钟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专门来这里拍照的人来说,真的是个难得的好地方。可惜没带三脚架,不然真想站在这座城市的制高点拍一段视频。
回到酒店,一心想着去补拍一下洪崖洞的夜景延时,可现在的状态是走路基本靠蹭,双脚疼痛难耐。楼下吃了碗面,回到酒店,修了一张刚刚在观景台拍的重庆夜景。
这张照片还算让我满意,这也是今天行程里带给我的一个惊喜吧。
关于第四天的行程,可以说是整个重庆之行的亮点。
军哥书屋就位于铁路四村,离交通茶馆也不远,如果前几天知道它的存在,也不会在不经意间与它擦肩而过,没成想这里成了令我难忘的地方。
按照导航很容易找到这里,可后来我才知道绕了个大远,唉,习惯了,习惯了。
沿路附近都是待拆迁的旧楼,再往里走会看到铁路,而军哥书屋坐落在三角道旁,几间看上去很破旧的平房,平房外的小广场放着几张用来喝茶的桌子,几把椅子,几只猫狗穿梭其中,悠然自得,仿佛它们也成了这里的主人。
门前绿油油的植物让这里增添了许多生机,走到门口,在里面出来一位年纪在四十多岁的男子,个子不高,但看上去精力充沛,操着一口川普,很热情的招待我。
这里可以提供茶水,五块一位。走进书屋,正对着你的是挂满牌子的墙面,这些牌子有的是楼牌,有的是街道牌子,锈迹斑斑,年代感十足。
进门左转就是军哥书屋的藏书室,不同于别的藏书馆,这里的藏书都是关于重庆的记忆。黄色灯光的洗刷下,让这里的年代感更足了。
书屋主人 军哥
老板就是军哥,很热情,也很健谈,他说这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捡来的。废物利用,绿色又环保,还给室内增添了气氛。在这点上,我很佩服他。
过了会儿,进来了三位女生,看上去都是九零后,聊天得知都是本地人。我站起身去拍照,他们就坐在那里用方言聊天。听上去还蛮有意思的,虽然我听不懂。
在这间屋子的隔壁还有一间屋子,里面也有很多藏书,如果都看过来,不知道要多久。
临近离开,天降小雨,其实关于这里,我有很多东西要说,拍了很多视频,也拍了很多照片,这篇文章之后,我会做个专题,专门讲述关于这里的故事。
离开这里,我去了森藏咖啡馆,据说这里是观看过江索道的最佳地点。其实,我在从湖广会馆回来的那天也经过这里,所以也是走了重复的路。
森藏咖啡馆开在了白象街居民楼里,很多网友都说这里不容易找,但我却没觉得找到这里有多难。这里座位不是很多,靠窗的位子更是有些紧张。点完奶茶,老板过来和我说,如果想拍照的话,上二楼天台会更好一些。老板领我过去的时候,跟我说,之前冯绍峰在这里拍过电影,屋子有点乱还没来得及收拾,室内确实有些混乱,家具摆放凌乱,床上还有遗留下的剧本,但我并不知道在这里拍的哪部剧,也没有问,我想的全是在这里怎么才能拍的好看一些。
小雨一直没停,天台上植物和家具的色彩也显得比往常更加浓郁。站在天台,看着雨中的这座城市,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心里有些不舍,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还会再来这里,也不知道再来这里会有什么变化。
夜幕降临,我去了解放碑,深入其中感受夜晚的繁华,记录了这里的夜景,也记录了这座夜幕下的呼吸和心跳。
第二天一早,出租车来酒店楼下接我,一路侃侃而谈,看着凌晨的街道,不舍之情又多了几分。重庆这座城市,让我着迷,也让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我们总想着不要留下遗憾,可我们又何曾想过,遗憾也是组成生活意义的一部分。我们总是寻找生活的意义,其实,哪儿有标准的答案呢?路漫漫其修远,别去问生活的意义,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太难了,可寻找意义的本身不就是生活的意义么?只可惜,我们被很多复杂的情绪所干扰,懊恼曾经留下的遗憾,焦虑未来没发生的事情,而忽略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
从重庆回来的一个下午,我从睡梦中醒来,刹那间,仿佛自己仍身在重庆,仿佛川音仍萦绕耳畔,重庆这座山城,我想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