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重庆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重庆特色小吃虽种类多样,但是制作还是比较简单方便的,舌尖的世界小编为你介绍全国各地特色小吃中几个最著名的重庆小吃

重庆小面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说到重庆给人的印象,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火锅、美女、山城什么的,但是如果我说重庆有一种美食比火锅还出名,排在火锅之前的就是重庆小面。小面是重庆人和川东人对面条的称呼,狭义的小面是指仅以葱、蒜、酱、醋、辣椒调味的面条,而在老重庆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加入牛肉炸酱,排骨等豪华浇头的面条也称作小面。不像其他地区吃面条时讲究的面条筋斗,汤头鲜浓,重庆人对小面优劣的评价的标准是佐料,小面的佐料是其灵魂所在。

主料:面条200克,油菜50克,香菜50克,榨菜50克,冬菜50克猪骨适量

辅料:盐、辣椒面、花椒面、姜粉、蒜蓉、花生米、芝麻、酱油、醋、胡椒粉、葱碎、麻油、葱姜

做法:

1、准备好所需食材。

2、猪骨加入水葱姜小火煮至1小时。

3、把辣椒面和芝麻放入小碗中。

4、锅中注入有烧至6成热。

5、将热油浇在辣椒碗中,搅拌均匀即成油辣子。

6、花生米放入锅中炒香。

7、把炒香的花生米压碎备用。

8、取一碗,加入葱碎蒜蓉姜粉花椒粉冬菜榨菜花生碎酱油醋油辣子,麻油。

9、锅中注入水,烧开下入面条煮熟。

10、加入洗净的油菜。

11、料碗中,加入烧开的大骨汤。把调料冲开。

12、将面条捞入汤碗中,撒上香菜即可。

重庆火锅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据说以前船工在江边升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酣畅淋漓。这习俗沿袭下来,日渐丰富,成为重庆人特有的美食。现在重庆已获得“中国火锅之都”的名号。 正宗的重庆火锅在锅里面有9个格子,按菜分格而食。

天气越热,火锅食客越多。夏天打着赤膊在火锅店里饕餮的食客都是重庆本地人。 吃火锅后降火的最好方法,是在吃火锅用的油碟里放一匙醋,百试不爽,而且多了一种独特的味道(重庆人经常如此)。

火锅的吃法

重庆火锅不同于中餐菜,不是将已烹调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亲手操作(烹饪),自烫自食;菜品的烫(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因此,食客必须了解火锅的吃法,才能吃得好。

1、,在锅中烫熟,其要决是:首先要区别各种用料,不是各种用料都是能烫食的。一般来说,质地嫩脆,顷刻即熟的用料涮:即将用料夹好适用于烫(涮)食,如鸭肠、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质地稍密一些,顷刻不易熟的,要多烫一会儿,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观察汤卤变化,当汤卤滚沸、不断翻滚、并且汤卤上油脂充足时,烫食味美又可保温;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过头,食物则变老,火候不到,则是生的;第四,烫时必须夹稳食物,否则掉入锅中,则易煮老、煮化。

2、煮:即把用料投入汤中煮熟。其要决是:首先要选择可煮的用料,如带鱼、肉丸、香菇等这些质地较紧密的,必须经过长时间加热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火锅的经验应是先荤后素,烫食时汤汁一定要滚开,要全部浸入汤汁中烫食;其次是调节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从火锅边上油处烫食;反之则从中间沸腾处烫食;再次就是吃火锅时,必须配一杯茶,以开胃消食,解油去腻,换换口味,减轻麻辣之感。

麻辣烫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将海带、土豆、肉片、花菜、莴笋、毛肚、香肠、鱿鱼、冬瓜、黄腊丁、贡菜、海白菜、魔芋、黄花、藕、空心菜、排骨在开水里烫数分钟,倒入豆腐、辣椒粉、花椒粉、盐、味精、辣豆豉即可。

涪陵油醪糟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涪陵油醪糟早年是汉族民间接待客人的饭前饮品。香甜可口,油而不腻。客人进家,主人就煮一碗油醪糟(有的地方要加上鸡蛋)让客人享用。这一待客方式地方说法叫做“吃开水”。因为油醪糟在客人心目中有“第一印象”的作用,因此,油醪糟的制作就尤其精细和讲究。长期积累的结果,涪陵油醪糟就声名远播,最终走进了涪陵饮食业,享有了全国各地特色小吃“重庆名特小吃”的美誉。

原料配方 上熟糯米2.5千克 黑芝麻500克 猪油1千克 桔饼25克 白糖1.25千克 蜜枣25

克 花生仁125克 瓜片25克 核桃仁125克,桂花少量

制作方法

1.将糯米蒸制成醪糟(作法参照“清水醪糟”)。

2.猪油下锅煎到70~80℃,放入醪糟、芝麻面及剁碎的桔饼、核桃仁、花生仁、瓜片、

桂花、蜜枣等辅料,待醪糟煮沸后,再稍煎一会儿即成。

3.锅内掺少量清水烧开,舀入油醪糟,加糖煮馓子后即可进食。吃时也可以加入鸡蛋,

即成油醪糟荷包蛋或油醪糟蛋花;加入小汤圆或干糍耙(切成块状),即成油醪糟小汤圆或油

醪糟糍耙(如蒸食,加糖后不再加水)

附:清水醪糟做法

原料配方

糯米3000克 醪糟曲6克 清水10千克

制作方法

1.选粒大而均匀的糯米,淘洗干净放下瓦钵内,加清水淹没浸泡1小时,用筲箕沥干。

2.木甑放置蒸锅上,待甑内上汽之后,将糯米均匀松散地舀入,加盖用旺火蒸1.5小时。糯迷蒸透心后,倒在筲箕内摊开,用10千克清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使淋散沥冷的糯米温度保持在30~32℃。

3.将蒸熟的糯米舀入拌料的瓦钵内,把醪糟曲(醪糟曲系用大米粉、红参、砂仁、白蔻、桂皮、甘草、山皂角、谷芽、麦芽等原料,加工制成的粉团)碾成细粉,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均匀地加入,然后,再将米捧入专用发酵的瓦钵内抨平,于中心处挖一个深,宽各6厘米的圆洞。钵面用消毒布帕盖严,盖上木盖,外面罩上麻袋(或棕衣、草帘),放入专制的发酵窝内发酵。

4.发酵时,由于季节不同,所需温度应保持30~32℃。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醪糟在发酵钵内浮起,可以转动,待中心气洞内完全装满汁水即成。

产品特点

色白汁清,甜浓鲜香。有补气、生血、活络、通经、润肺之功,夏日更兼清热解署作用。冷、热食均宜。

“水上漂”豆花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在重庆千年古镇洛碛,就有一道美味菜肴———“水上漂”豆花。我们常见的豆花是在锅里点制,而“水上漂”是直接在瓷碗点制。师傅舀出一碗香浓热乎的鲜豆浆,再把一小勺窖水轻轻地点进豆浆里,一眨眼功夫,就飘出一碗极嫩极香甜的嫩豆花。那团豆花就那样懒洋洋地半漂半卧在土瓷碗里,软软地飘出阵阵热气,因而称为“水上漂”。“水上漂”好吃,但想把这一夹就散的嫩豆花吃到嘴里,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因为豆花点得极嫩,筷子稍微一用力,就全散掉了,所以性急的人是体会不到“水上漂”的美妙的。夹豆花时,先用筷子把一小团豆花拢到碗边,然后顺着碗壁把豆花推到碗沿,再侧起筷子轻轻地压压豆花,把多余的水分挤掉。最后,把筷子放平,轻轻一抬,一团豆花就软软地卧在筷子上。这时,再把豆花放进调料碗碟里,蘸上麻辣鲜香的调料,放进嘴里,再来一口香软的米饭,一股暖意立刻荡漾于全身。豆花入口即化,有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豆香,再加上各式调料在嘴里缠绕纠结,便是一场声色皆茂的舌尖盛宴。

红油抄手

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重庆小吃及其做法

红油抄手是四川著名的特色小吃。此种 小吃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抄手在重庆也叫包面,以红油抄手、龙抄手最为出名。除了麻辣鲜香的红油为主导以外,还很讲究肉馅的制作,之所以好吃,重点就在于馅料精工细作,汤料麻辣鲜香。

用料:

猪肉(肥瘦)200克 馄饨皮400克

调料:

食盐1茶匙 酱油3茶匙 鸡精1/2茶匙 花椒10粒 蚝油1茶匙 鸡蛋清1个 小葱2根 白糖1茶匙 植物油3汤匙 陈醋2茶匙 芝麻油1茶匙 辣椒粉1.5汤匙

制作步骤

1.将猪肉剁成肉糜,加入蚝油1茶匙、酱油1茶匙、白糖1/2茶匙、鸡蛋清1个、芝麻油1/2茶匙、盐1/2茶匙,朝一个方向搅匀上劲

2.取一张馄饨皮,放入适量的馅料

3.将馄饨皮对角折起来形成三角形

4.用中指勾压住有馅料的地方

5.将两个角交叉捏在一起,成抄手生胚,买的馄饨皮比较干不太容易粘合,可以角上抹少许水

6.将细辣椒粉、花椒放入碗中,然后将油放在大勺里烧至表面有白烟冒出,倒入碗中,制成辣油

7.取适量的辣油,加入白糖1/2茶匙、盐1/2茶匙、酱油2茶匙、陈醋2茶匙、芝麻油1/2茶匙、鸡精1/2茶匙,小葱少许调料放入碗中

8.锅内放入适量的清水烧开,然后舀取适量的开水倒入步骤7的碗中,制成红油抄手汤

9.将抄手生胚下入开水锅中,用勺子顺一个方向轻轻推动几下以防粘锅

10.盖上锅盖,煮至锅内沸腾

11.加入一小碗冷水

12.待锅内再次沸腾后可再加入一次冷水,待馄饨煮至全部浮起熟透后捞出放入步骤8的汤中即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