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十八年,零失误护航重庆“法考”

从审核考生资格,整理考生档案资料,再到档案编号存档。疫情期间,重庆司法局考试处的工作人员依旧忙碌着——按照惯例,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在本月就要发放。

对于司法局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处一级调研员陈健而言,那一本资格证书称手、厚重,虽是黑色封皮却“闪闪发光”。

因为它背后,不仅承载着考生过去日夜苦读的努力,还有未来对法律梦的期翼。“当孩子们接过证书喜笑颜开的时候,我的开心不比他们少一分,这也是我最有职业成就感的时刻。”

号称“中国第一考”,曾经的“司考”,现在的“法考”,55岁的陈健为这场选拔法律精英人才的考试保驾护航18年。

他是守护人,也是见证者。18年来,他从未缺席。

十八年,零失误护航重庆“法考”

▲陈健

仔细人

审档案核资料 他从无错漏

2002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首次启动。同年,从部队转业的陈健进入司法系统,负责司法考试的服务工作。

不管是考试前的报名审核、资格申报;还是考试的组织实施,试后的证书发放,这个外表看似粗犷的汉子,在工作中却是一个万般细致的“仔细人”。

“像我们重庆有4个司法部规定的法考放宽地区,地区内考生的户籍、学历等信息会反复审查,保证考试的绝对公平透明。”陈健的办公桌旁,档案盒和资料垒起的高度已没过他的头顶。

逐段逐句逐字,每一份档案宛如被一个精密的x光机扫描。“不容有错,上万名考生的资料就关系着上万个年轻人的未来。”每年审核中出现的“查漏”和“补缺”,好记性的陈健都记得清清楚楚。“前年,一个非应届考生提交了毕业证书,我在网上核实毕业信息的时候,发现他不是毕业而是‘结业’。”陈健告诉记者,一字之差差则远矣,“核实之后发现,该生本科期间有门课程挂科未过,毕业证书是不真实的。”

得缘于司法局考试处工作人员们的仔细和认真,近年来,重庆上报司法部考生审核材料合格率达100℅。这个记录让陈健十分骄傲。

在18年的职业生涯中,能带来这种自豪感的,陈健提到了重庆首次举行的司法考试。参考考生10015名。“首次”、“人数过万”,这些字眼给予的压力,服务考试整个流程工作的陈健一开始便感受到了。

在哪里考?如何考?怎么考?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从考试制度的制定,到考场的设置安排,陈健和三个同事足足忙了两个月。最终,在工作人员的“事无巨细”下,考试“圆满完成”。

如今,法律资格考试已经走过十余载,变化甚多;但法考“护航人”的这份细致,从未变过。

开拓者

高质量完成重庆首次计算机试点法考工作

自我学习的能力,对考生负责任的态度,陈健把这两点归之于这份职业最重要的两个品质。

2018年,原称“国家司法考试”的“司考”正式更名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重庆成为试点省份,首次实行主客观题全面计算机化。考试形式的变化带来了挑战,摸着石头如何过河?陈健用一句通俗的话作以回答:“先当好一个学生。”

陈健潜下心,字斟句酌地学习法考系列规章制度,对新文件新规定的法律性政策性进行了研习和体会。在参与制定市《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方案》、《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手册》后,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向司法部提出了多条合理化建议。

这仅仅是考试前准备的开端。窗明几净的考场,有条不紊的考试秩序,考场内只可耳闻敲击键盘的声音……这一场计算机试点考试倾注了陈健在内的考试处工作人员们无数的心血。

9月正式开考,开考前的两个月,陈健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家和单位,而是单位和北碚——他负责北碚考点。陈健至今记得,去北碚如果堵车,路上得花上1个半小时。那时正值重庆最热的季节,他一趟一趟地去,又一趟一趟地被堵在路上。“一开始肯定堵得心急火燎撒,后来就堵习惯了。”

记忆深刻的点还有很多:这个考点每个考场的人数,备用机位数,电脑的输入法甚至考试键盘类型。“首次用计算机答主观题,很多细节需要逐一落实和把关。”陈健举出例子:计算机答主观题,学生能不能用上一个顺手的输入法,直接影响考试结果。

为此,陈健在西南大学就输入法开展了调研。习惯五笔输入的,通常用什么五笔?习惯拼音输入法的,输入法每行提供几个候选词学生打字才最有效率?除了输入法,还有键盘——键盘的敲击声音会不会过大?是否会影响他人?考试准备期间,陈健还提前实地进行了键盘体验。

考试如果断电、断网了怎么办?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作出详细预案。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有考试的计算机系统。“第一次用机考,考生不熟悉是肯定的。我50多岁了,如果我的问题都能通过考试手册解决,那年轻娃儿肯定问题也不大了。”

为保障计算试点,刨根究底、反复向系统开发公司请教的陈健,最后甚至有几分“内行人”的架势。陈健笑:“你知道吗?有一次,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换了新的工作人员去考场试机,他试机出了问题,还是我解决的。”

十八年,零失误护航重庆“法考”

▲陈健

护航人

“让考生顺利完成考试,是我的责任”

陈健的微信头像,在旁人看来有点“奇怪”。他选择了一个灰扑扑的电话。细问得知,“电话”其实是陈健办公室的座机。但至于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头像,一直侃侃而谈的陈健在这个问题上,罕见地“卡了壳”。

“可能是看习惯了,也可能是用得多,居然对它有了点感情。”

陈健的座机,是被考试处放在首位的公开考试相关咨询电话。它在特定的时间段,会拥有不同的“繁忙”。

离考试季还有大半年,它响,多是考生来咨询法考相关规定;出成绩后,它响,多半是来询问资格证书如何领取;“电话”使用频次最高的,还是法考报名期间。那时,考生各种“花式”问题会让这部座机基本会处于占线状态。

陈健脾气好,耐心足。除了接电话,他自己也会在规定时间段高频率地拨。2019年法考,12月5日-14日是司法部规定的申报资格时间。截止时间前两天,陈健便开始给成绩合格却尚未申报的考生拨号,了解对方未申报的具体情况。

“大多数都是忘了,要知道,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申报,过期无正当理由司法部不予受理。”陈健夸张地摇了摇头,“每年‘马大哈’上百个,而‘忘了’的理由显而易见不正当。”陈健说,这种考生非常可惜,所以,他宁愿给自己工作添点“包袱”,也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打电话,电话打不通就发邮件。这份执着劲甚至有次让陈健自己都哭笑不得:“我给考生说,你忘申报了。”对方问我:“我怎么不知道要申报?你老是给我打电话,肯定是骗子。”

“我不想遗漏任何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才,至少在我这关不行。”陈健说起这部座机就感慨不已。它有让人啼笑皆非的“囧事”——一个考生报名时,照片上传失败了十几次,陈健打电话了解后才得知,考生的登记照居然是出现了“胳膊腿”的全身照。

但它同样也有温情——发放资格证书后,终于能“歇口气”的电话偶尔也会响起,被陈健提醒过的“马大哈”们会激动地打来道谢,“老师,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当时这么负责地提醒我,我今天就拿不到这张资格证了!”

“希望考生在跨过法考这道门槛之后,是如愿以偿,是心中的法律梦想。”和记者的交谈中,陈健言辞恳切而务实,这句话也是他在采访中唯一说过的“豪言壮语”。“在跨过法考的这道门槛之前,能让考生安心顺利地完成考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重庆新闻网·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 受访者供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