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重庆④| 重庆凭什么成为陪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因历史机缘,在短短几年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正式确认重庆为“陪都”。
重庆成为陪都后,受到日军五年多的轰炸,付出巨大的牺牲。
被轰炸后的重庆
但重庆城为陪都期间,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精英与资源于此地。即使国民政府走后,陪都期间来重庆的一些工厂(如重钢、嘉陵厂、长安厂)、教育机构、重庆图书馆等,留在了重庆,为之后的重庆发展,提供了繁荣的基础。
重庆能成为这个幸运儿,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孙中山《建国方略》打下基础基于开埠后良好的发展,重庆进入孙中山的眼中,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建设核心大都是围绕广州、重庆、上海而进行的;民国政府实现统一后,蒋介石也几乎是按照《建国方略》实施建设,所以重庆当时的工业基础是比成都更加发达的。
在民国时代,成都无法与重庆相比。成都历来是作为四川省政府驻地,而重庆历史上并不发达。直至进入近代以后,重庆迅猛发展,成都几近原地踏步。在以航运为主的时代,成都航运赶不上重庆,交通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缓慢。无力担当重任。
《建国方略》附图局部
二、军阀刘湘的经营及抗日决心1926年6月,四川军阀刘湘驱逐黔军袁祖铭后,进驻重庆,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以重庆为中心的统一川政事业。刘湘经营的重庆,委任潘文华为市长,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新型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创办中颇有作为,如开辟新市区、修筑大马路、改造码头,成立重庆自来水公司、成立重庆市电力公司等措施,成功将重庆由一座单纯的军事要塞变为近代城市。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湘大力支持抗日战争,在国军接连遭受重大失利,国难之际,刘湘没有排外,多次邀请蒋校长迁往重庆,最终蒋介石才下决心定战时陪都至重庆——这个当时并未完全在蒋介石控制的城市。刘湘的帮助,为在抗战爆发后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后方根据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刘湘
三、重庆自身的优势(1)重庆有长江航运的天然优势,交通非常便利。在淞沪抗战时,东部沿海的大量工业设备就经航运迁到了重庆。
(2)重庆周边的平行山脉,在地形上易守难攻。只要守住长江,日军就很难用地面部队攻入。日军控制的机场也离重庆较远。
重庆周边地势图
(3)重庆多山多雾,可以有效缓解日军飞机的轰炸,也能多少弥补一些制空权的缺失。
大雾中的重庆
以上内容节选自《重庆有多幸运,才有今天直辖市的成就》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