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重庆待了一辈子,你也不一定真正了解重
重庆火锅的由来?
重庆十八梯的来历?
重庆为何叫做雾都?
重庆人为何爱吃辣椒?
重庆为什么要被封为直辖市?
蜀绣又是几时从重庆发展出来的?
小面又是如何在重庆发源流传的?
在重庆待了一辈子,你也不一定真正了解重庆~
火锅
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重庆火锅历史悠久,从当年江北码头船工们自创的陶炉煮汤料烹制毛肚等无人问津的牛下水开始,到小贩们担着挑子沿街叫卖的“水八块”简易火锅,直至被宰房街马氏兄弟于民国十五年正式拉入饭店,逐渐成为主食。并历经了“抗战”、“文革”等历史时期的演变,经由“脸盆火锅”、“镶火锅”等品类的变进而逐渐形成历史。悠悠乎乎也历经百年,故而,成为山城的名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十八梯
重庆渝中半岛有两条步行街,一条为享誉中华大地的西部第一街“解放碑”,另一条离解放碑不远,叫“十八梯”。在解放碑,领略现代都市的繁华;而在十八梯,领略到的是真山城、老重庆。
老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这条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
十八梯的来历,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
雾都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
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辣椒
重庆比较靠近盆地地区.气候比较潮湿,吃辣的可以驱除寒气,对身体起到调节作用,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
辣椒营养丰富,有许多保健作用。首先,辣椒中的维生素种类和含量异常丰富。小小一颗辣椒中,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胡萝卜素、叶酸等维生素全都包括了。其次,辣椒中还含有钙和铁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
直辖市
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其最初的背景是三峡的建设,是必须直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才能解决的问题。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重庆靠新的政策,又成长为西部的一个增长极。
看一个城市是不是有“直辖”潜力,就要看区域发展大战略、大背景。中部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中,如果有一个城市“直辖”,必然是省会。
蜀绣
蜀绣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汉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清朝(公元1644~1911年)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
小面
重庆小面五十强评选最早来自民间,经过网友海选,众人审议,最终筛选出“重庆小面五十强”。大溪沟的“一热胜三鲜”、马家堡的“开半天”,彩电中心旁的“彩电面”等享有盛誉的招牌面庄都被推进五十强,许多上榜面庄甚至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简单地址。接着还有了09年版的重庆小面50强。2014年元旦,新版重庆小面50强出炉。2014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部》的播出,重庆小面在国内掀起了热潮,国内慕名而来的不止是食客,更有淘金者,看重的就是小面的商机,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下至少有1000家重庆小面的面馆,一改重庆小面的街边摊经营模式,行业经过整合做起了正规连锁生意,装修大多采用的是山城古镇的风格,突出了山城的特色!让异乡人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小面而且有一种身处意境感受巴渝文化!
重庆
越了解重庆,就越爱我们大重庆,不管是沸腾的火锅,还是麻辣的小面,都是我们重庆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美食,我们重庆蜀绣历史悠久,雾都山城夜景绚烂,辣椒永远是我们生命最爱,我们重庆人爱吃,所以性格和辣椒一样,火热,豪爽,成就了我们重庆人独特的标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