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庆渝中区部分文博场馆恢复对外开放

今(23)日,重庆新闻网·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渝中区获悉,日前,渝中区属博物馆(陈列馆)怡园、巴蔓子墓、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等恢复对外开放,这是渝中区首批对外开放的文博场馆。

据介绍,这些场馆入口处都张贴着“测体温、戴口罩、出示渝康码”的入馆须知。市民、游客须在入口旁的健康检查点,出示“渝康码”、测量体温、实名登记后,才可进入馆内参观。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恢复开放的文博场馆均是在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填写防疫工作承诺书、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并对馆内外进行消毒保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健康排查后,方才对外开放,市民可放心前往免费参观。

重庆渝中区部分文博场馆恢复对外开放

▲怡园内目前布局

各大场馆恢复对外开放的时间和往常一致,为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后停止入场)。为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各文博场馆工作人员也将加大馆内巡查力度,如出现人流量较大的情况,将适时采取限流措施,确保市民、游客参观安全。

记者了解到,渝中区文博单位复工复产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除首批恢复对外开放的文博场馆外,其他博物馆(陈列馆)、民营博物馆(陈列馆)也在加紧做复工准备,并陆续对外开放。

重庆渝中区部分文博场馆恢复对外开放

▲怡园

新闻多一点》》》

怡园

位于渝中区上清寺四新路,是国共重庆谈判之《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亦称《停战协定》)签字仪式所在地,见证了美国调停国共关系等历史事件。1946年1月10日,签字仪式在重庆牛角沱怡园马歇尔寓所举行,周恩来、张群分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对外开放后,一楼主要介绍“重庆谈判”的历史事件,二楼展示“怡园”的相关人物与故事。

怡园这栋具有欧洲风格的“石头房子”不仅因为其历史意义备受关注,其房子的造型、结构和内部的“机关”更为外人津津乐道。重庆新闻网·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曾多次进入怡园探访,它不仅是重庆唯一发现供暖设备老建筑,而且房间柜体里而且还有密道通往防空洞。

重庆渝中区部分文博场馆恢复对外开放

▲当年的暖气设备

巴蔓子墓

位于渝中区莲花池渝海大厦,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巴蔓子是重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最令人自豪的英雄人物。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战国时期,巴国内乱但又无力平息,巴蔓子将军遂向楚国求救,希望楚国派兵协助平息内乱,并允诺事成之后以出让三城作为酬谢代价。在楚军的帮助下,巴国的内乱很快平息。楚国按约定派使臣前来索取城池,巴蔓子将军不忍国土被割舍,却又不能食言,于是拔剑自刎,割头谢楚。楚王知得此事十分感动,遂以上卿之礼厚葬巴蔓子将军人头,巴国则亦以上卿之礼厚葬其身。2000年9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

位于渝中区二府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26年2月,杨闇公奉中共中央指示,组建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作为领导四川省的革命斗争机构。中共重庆地委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四川和重庆的党组织,促进了四川大革命运动的高涨。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重庆新闻网·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何浩 毕克勤 文/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