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啦!吃火锅啦!”
机场工作人员欢迎医疗队队员回家。
走下飞机的医疗队队员。
医疗队队员手持鲜花。重庆新闻网记者 任君 摄
本报讯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钱也 石亨 宋剑)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们平安归来。昨日,重庆支援武汉医疗队359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分别乘坐3架航班回到重庆。这是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撤离队员回渝。
昨日,在江北国际机场T1航站楼停机坪,早早地就有机场地勤人员手持欢迎手牌,等待医疗队归来。
13点25分,第一架包机落地T1航站楼停机坪。飞机陆续落地,排成一列,在引导车的带领下,缓缓驶过“水门”,依次停下。
13点35分,舱门打开,医疗队成员挥舞着旗帜,走下舷梯。“回家啦!”“吃火锅啦!”
在停机坪上,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员们聚在一起,兴奋地记录起回家路上的点点滴滴。
13点49分,在渝警骁骑的引领下,由15辆车身写着“欢迎支援湖北医疗队回家”的大巴组成的车队离开机场。当天下午,渝北交巡警派出40余名民警提前上岗,在机场T2航站楼、机场转盘、210国道(机场路)至人和立交的各个路口、转盘、交通节点上指挥疏导、巡逻保畅。全体参勤民警通过设置“绿波带”和近端控制、远端分流、合理调节沿线车流量等方式,确保车队一路畅通、安全。
当车队通过时,沿途民警、辅警均向车队立正敬礼,目送车队离开。
据悉,此次撤离队员主要来自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及肿瘤医院、医高专附一院、丰都县人民医院等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涉及驰援武汉第二批、第十二批、第十四批、第十六批队员。
抵达重庆后,队员们将入住贝迪颐园温泉度假酒店、重庆融汇丽笙酒店,进行为期14天的康养。
特写1
市急救医疗中心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张晞:
当时只希望把队员带回家
现在,这个目标完成了
很多重庆市民应该还记得,2月28日晚,重庆50处地标建筑上出现了一片特殊的夜景——10名“最美的你——火线上的生命守护者”的光影故事,他们都是在奋战在疫情前线的“战士”。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张晞,便是10名“守护者”中的一人。作为重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昨日下午,她和队员们一起,平安归来。
走的时候 她们抱头痛哭
张晞和队员们在离开武汉前,相处了两个月的金银潭医院护士长冯锦和护士们,自发前来送别。
“大家没有说什么特别感人的话,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见面后说了两句话就开始互相抱着痛哭。”张晞说,这两个月,大家相处得很好,彼此之间感情很深,实在是舍不得对方。
冯锦拍了一段视频发给了重庆医疗队,在视频中,她说:“这三个月就像是300天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无助,也很恐惧,面对这样大的灾难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样去面对,后来你们来了,带来了重庆小面,也带来了欢声笑语,我们在一起工作的这两个月,很开心,再过两天,你们就要走了,前言万语,化作一句:‘谢谢你们,我们有缘再聚!’”
愧对家人 忘了每天报平安
张晞、吴林娟、梁娟、徐娟、朱莎莎、陈茜、周璐、吴豪杰、李娟、谭丽、李男、黄爽、周香、肖丽、匡雅娟……这是重庆市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全体人员名单,他们来自于重庆市主城三家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最大的48岁,最小的24岁,有男护士一名。他们于1月28日抵达武汉,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临床一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护理工作。
在主动请缨之后,48岁的张晞被任命为重庆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说起支援金银潭医院这件事,张晞坦言心里有过波动,但从未畏惧过:“刚听到消息时,心里还是咯噔地跳了一下,毕竟新闻里有武汉医务人员感染的消息。不过,我知道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
丈夫很支持她的决定,她也答应每天会报平安,可到了湖北后,她却一度“食言”。说起这件事,她还有些愧疚,“到了以后工作一忙就忘了,有一段时间都没有联系家人,一度让他们很担心。”
照顾队员 大家都叫她“张妈”
张晞在武汉期间既要完成自己的临床救治工作,也要负责整个医疗队的对外联络,有着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对外联络、院感管理、技术指导等多重身份。
很快,她成为了队员眼里的“张妈”,“有问题找‘张妈’”成为了队员的口头禅。
“感觉把我叫老了,哈哈哈。”张晞笑着说。在医疗队里,张晞要年长一些,是队伍里的主心骨,在大家最迷茫无助的时候,她给了他们依靠和支持。
“队员们叫我一声‘张妈’,我就得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张晞说,对于队员们,她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能够将他们平平安安地带回家,让他们与家人团聚、与朋友相见。
现在,这个目标完成了。
特写2
市急救医疗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贾晋伟: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
尽自己所能做了些平凡事
“能成为‘逆行者’,是医者无上的荣光。”昨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贾晋伟随队回到重庆。
2月21日晚,贾晋伟作为重庆市第十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出征。曾经作为军医的她,是第一次走上“战场”。一个多月过去,在武汉的点点滴滴,贾晋伟还历历在目。
重庆第十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与重庆市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整合在一起,两个医疗队共318名队员,分别来自24家医院,其中医生75名。
“真正进入到病区看到患者,才真实地体会到他们所遭受的不幸。”贾晋伟说,一位大姐得知出院的消息时,一边抹眼泪,一边道谢,“还和我们拥抱。”
医疗队是一个318人的大团队,管控队员的健康状况也非常必要。贾晋伟向医疗队推荐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开发的“急视救”微信小程序,让队员每日上报健康状况,“花费的时间很短,但能达到后台监控,对每日发现的有异常情况的队员进行及时跟踪处理。”
“有人说我们是英雄,可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尽自己所能做了些平凡的事。”
特写3
市急救医疗中心主治医师王舒:
武汉人民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我们终于把武汉还给了他们
昨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王舒也回到了重庆,她的行李箱里,带着前一天晚上武汉人专门为她和同事们准备的热干面。而她最想的,就是到达康养酒店,吃上一碗又麻又辣的重庆小面。
王舒说,离开武汉前,前来送行的武汉市民不断地对他们说谢谢,“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说一句,谢谢。”在武汉期间,繁忙的工作之外,王舒体会到的,是当地人无时无刻不在的关心。无论下班回到酒店有多晚,酒店的服务人员总是会等在大厅,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当有队员无意中提起思念家乡的火锅,酒店的工作人员就悄悄准备,在大家第二天下班回到酒店时把火锅摆上桌,“他们真的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很关心我们每一个人。”
当航班落地的那一刻,王舒心情激动,不停地说:“值得!值得!学医十多年,寒窗苦读,这些可爱的人就就是坚持的原因。”王舒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调侃说:“物资是捐助给湖北的,但医护人员是借的,要还!”她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现在,湖北把王舒和她的同事们“还”了回来,“我们,也把一个恢复生机的武汉,还给了他们。”
特写4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士长匡雅娟:
做个头发买两条裙子
过美美的夏天
2月8日,《人民日报》8版刊发了一篇名为《一千个祝愿,飞向“金银潭”》的稿件。稿件中,一位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护士和她的爸爸之间的微信互动,感动了无数人。微信里,爸爸匡振斌写道,“幺儿!爸爸有一千个祝愿,飞向你,飞向金银潭医院!”
昨天,匡振斌的愿望实现了。“爸爸,我回来了!”乘坐机场大巴到达康养酒店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士长匡雅娟一眼就发现了站在人群中的爸爸妈妈。
她看着爸爸匡振斌明显红了的眼眶说:“爸爸,我回来了。”已经在酒店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的匡振斌,只是对她挥了挥手上拎着的、专门带来的卤猪蹄和红烧肉,妈妈哽咽着说,“你是爸爸妈妈的英雄。”
在武汉繁忙的工作中,爸爸的微信是匡雅娟最大的动力。现在,终于回家了,年轻的匡雅娟有好多事情想做。她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说:“为了方便,剃短了,最近白头发也多了好多根。”
匡雅娟说,在武汉时,没人在意外表,等康养结束后,她准备先去染头发,做个美美的发型,再把眉毛修一下,“夏天来了,我要去逛街,买两条漂亮的裙子,过美美的夏天!”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石亨 钱也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