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是近段时间最热的词语!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重庆、成都两地发展,事关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重庆、成都两地如何“共舞”?
1月6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是党中央对重庆发展的亲切关怀,是赋予重庆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是重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重庆必须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今年重庆两会期间,我们就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川渝两地专家、相关企业,听他们来讲一讲成渝合作渊源以及下一步如何抢抓机遇、谋求高质量发展。
主动上门“搭桥”驻渝办帮这家企业 迅速开拓四川市场
人物档案: 陈兵,四川省驻渝办副主任 重庆新闻网记者 胡杰 摄
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要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四川省驻渝办副主任陈兵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可以说是为川渝合作注入了崭新的动力,川渝合作也必将迈入“新境界”。
企业犯难,四川驻渝办上门“搭桥”
去年,九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程宁的行程排得很满,他接待了来自四川各地州的20多个考察团,并和四川德阳、九寨沟松潘等10个地级市达成了合作协议。
2015年,程宁创立了九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经过4年的打拼,如今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首家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城市智慧终端系统供应商,致力于智慧城市终端系统及智慧城市云平台的研发、制造、建设、经营与投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总部设在南岸区,办公地点在两江新区。
早在2016年,祖籍四川乐山的程宁就萌生了开拓四川市场的想法。“本来想过去考察,但中间始终缺一道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以至于这个事情就搁置了。”程宁说。
正当程宁一筹莫展的时候,没想到“桥梁”找上门了,打开了他和四川的联络。他还清楚地记得,四川省驻渝办联系上他,并多次到他的公司探访、沟通交流,并根据公司的特点,将他引荐给四川的几个地级市。
“有了四川省驻渝办这个纽带和桥梁,可以说是打通了壁垒,让我们和四川迅速建立起了联系。”
程宁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他到广汉市考察参观三星湖项目,广汉市特别重视,当天领导带队,16个部门的人员一起过去,当他提出建立智慧城市的想法后,对方很感兴趣,回去立马开了干部大会,后来主动邀请他再次去广汉协商相关事宜。
短短两次会面,双方就有了初步合作协议。
如今,九钰智慧科技不仅和四川10个地级市达成了合作协议,成都高新区和武侯区也已发出邀请,区领导要带队到重庆来考察,为当地的智慧城市布局谋划。
在他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可以说是给企业带来了福音,是一个新机遇、新起点,不仅给了企业更大的空间,对成渝两地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有了更广阔的沃土。
6000余家在渝川企,年产值达上千亿元
“在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广大在渝川商做出了积极贡献,是联系川渝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四川省驻渝办副主任陈兵表示,目前,重庆现有省、市、县级四川商会48家,有影响力的企业6000余家。
这些企业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特色农业、物流配送、汽车摩配、电子信息、智慧科技、地产开发、大数据、物联网等几十个行业,年产值上千亿元,可集中千亿元的投资规模,是推动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此外,重庆区域每年在川投资达1600多亿元,这与四川各市县在重庆的第一线招商人员的努力分不开,在重庆的四川各市县近20个办事处和招商分局,是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最前沿执行者。
在他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视察重庆时强调,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升华。
搭平台谋合作,促进两地企业一道发展
此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可以说是为川渝合作注入了崭新的动力,川渝合作也将迈入“新境界”。
而如何推进一体发展,促进川渝两地的高质量互动发展,是落实中央要求的关键。
陈兵看来,近年来,川渝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在城市群发展中,“行政阻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必须完善顶层设计方案,建全统筹协调机制,助推一体化发展,才能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四川省驻渝办作为桥梁和纽带,必须做好宣传、发布、服务、落实等工作,让两地的协议得以顺利落实落地。
“我们将积极协调重庆相关的部门,加强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围绕双城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黎静 实习生 柳砚秋
做好资源整合商会为两地企业发展“穿好针引好线”
人物档案: 杜立,重庆四川商会副会长、重庆狼卜品牌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川渝企业家之间的热门话题。重庆市四川商会副会长、重庆狼卜品牌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立也不例外。
“我们服务的企业中,有不少在川渝地区都有投资,相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下,我们也将随着两地企业一起发展。”杜立说,商会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企业“穿好针引好线”。
4000家会员单位在川渝两地投资超千亿
作为西部首家4A广告公司,重庆狼卜品牌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底,目前已实现年产值3亿多元。
“我们服务的企业中,有不少川渝两地都有业务。”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四川商会成立12年来,在渝成立了达州、广安、乐山等14家四川市级商会;安岳、苍溪、阆中等33个四川县级商会,共计47家四川籍在渝地市县商会,在册会员达4000家。
目前,会员分布在地产、建筑、餐饮、医疗、旅游、物流、大健康、生态农业、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等各个方面。
如餐饮品牌“刘一手”“五斗米”,医疗大健康品牌有在A股上市的“华森制药”,物流品牌有“美联国际仓储”,以及在新三板上市的“大地园林”、中国4A广告品牌公司“狼卜集团”、“段记西服”等。
据不完全统计,12年间,重庆市四川商会4000家会员单位在川渝两地的投资双双破千亿,在履行社会职责、反哺大众方面,商会和会员已向社会捐款捐物达百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让在重庆发展的四川籍企业家备受鼓舞!”
重庆市四川商会监事会主席梁福荣在接受采访时说,成渝地区朝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迈进,将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产业空间。
对接投资机构“送货上门”服务企业发展
据了解,重庆市四川商会成立以来,服务川渝企业发展收获颇丰。
2009年初,重庆市四川商会与重庆工商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商会、企业、学校共建培训基地和大学生见习就业基地,并于4月与该校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共组织企业130多家、大学生3000余人入场双向选择。
去年9月26日,重庆市四川商会举办“敬时代、共责任、瞰未来”——川商发展共同体企业家信用建设首届高峰论坛,共商重庆市四川商会如何构筑更加诚实守信的环境,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11月,“渝创渝新 联通5Gn让未来生长”创业创新大赛中,该商会推荐的好项目——《急视救——网络120智慧救援云平台》斩获桂冠,获得5万现金奖励及一系列优惠扶持。
2019年,重庆市四川商会在四川投资项目就有12个,投资金额10.04亿元。
“相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协同两地优势资源,‘双轮驱动’发展。”杜立说,重庆市四川商会也将做好穿针引线、资源整合,服务好川商,通过开展会员大走访、川商好项目、读书会三大品牌活动,帮助每一位会员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王倩
企业合作加强“重庆造”汽车 有不少“成都造”零部件
人物档案: 刘昌东,市人大代表、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首席运营官、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重庆新闻网记者 邹飞 摄
1月9日,市人大代表、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首席运营官、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昌东带着满满的“收获”,从大理回到重庆。
这次大理之行,刘昌东是为了参加东风小康2020年供应商峰会。峰会吸引了400余家供应商参加。其中,有不少供应商都是来自四川成都及周边城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了参会嘉宾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们与四川成都及周边城市的很多企业都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刘昌东说,小康集团从早期做减震器和摩托车开始,就已经和四川省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
20多年来,合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紧密。
“重庆造”汽车里
有不少“成都造”零部件
说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刘昌东充满了期待。
在他看来,成渝两地有着各自的资源禀赋,也各有各的基础条件。比如,重庆在制造业方面,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产业优势明显,正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成都在电子产业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成渝两地企业合作,将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和生产协同,可以发挥整车整体的长板效应。
在东风小康及东风风光品牌的“重庆造”汽车上,就有不少“成都造”的汽车零部件。据统计,小康集团汽车产业配套的成都及周边城市供应商有40多家。比如,成都华川电装公司为东风小康和东风风光供应雨刮系统,四川建安有限公司供应后桥总成及后车架,四川泛华电器有限公司供应全车线束……
“大家抱团一起来搞生产协同、分工协作,会更加科学合理。”刘昌东认为,成渝两地企业合作有效促进了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了双赢效应。
新车首秀、全产品阵容亮相成都车展
“重庆造”汽车在成都也非常受欢迎。
刘昌东说,东风小康公司已经连续3年参加成都国际车展。无论是参展规模还是车辆成交量,都是逐年递增。
“从参展规模来说,2017年到2019年,我们的参展面积翻了一倍多。”刘昌东说,2017年,东风小康公司第一次参加成都国际车展,参展面积是315平方米。到了2019年,仅东风风光一个品牌在成都车展的参展面积就已经达到了600平方米。
东风小康公司还将东风风光的最新车型E3 EVR(增程型)在成都国际车展进行全国首秀,受到广泛关注。
风光E3 EVR(增程型)采用了全新一代增程技术,续航100km+R(超长续航),解决了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全系车型还搭载了超级智能网联系统4.0,可通过APP远程控制,实现全空间高灵敏语音识别。
同时,东风风光SUV家族全产品阵容也登上2019年成都国际车展,获得不少成都市民青睐。
不仅如此,2019年,小康集团的全新品牌SERES(赛力斯)也频繁亮相成都。SERES(赛力斯)旗下的新电动轿跑SUV SF5,以纯电和增程双版本车型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收购四川变速器企业实现双赢
随着小康集团与四川成都企业的合作深入,小康集团与四川成都周边城市企业也开启了更多新的合作。
2016年,小康集团与四川泸州容大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并启动了车型匹配开发工作。
2017年4月,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投放市场。
“这款车型的市场反响很好,我们决定进一步加深合作。”刘昌东说,泸州容大公司具有国内领先的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的技术和产品,而小康集团整车对自动挡变速器有需求。为了整合汽车核心技术、打通上游产业链,小康集团收购了泸州容大公司。
刘昌东表示,收购泸州容大后,泸州容大加快了产品平台的研发,小康集团拥有了整车及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
2019年11月,泸州容大RDC27平台量产,并成功匹配东风小康多款车型。产品平台的丰富,使得泸州容大由原来的单一产品平台,增加到三个产品平台,可以覆盖84%的自动挡车型,极大地改善了泸州容大的盈利能力。
双方的合作也带来了泸州容大经营质量的大幅改善,产销量在原基础上实现了3倍增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刘波
成渝高铁开通两地市场一年节省 数百万管理成本
人物档案: 叶定坎,市政协委员、千叶眼镜集团董事长 重庆新闻网记者 杨新宇 摄
提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叶定坎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
1月9日,忙完报到衔接之后,市政协委员叶定坎又急忙赶回解放碑办公室忙了好一阵。
作为千叶眼镜集团董事长,叶定坎谈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景,从一条跨越300多公里的成渝高铁说起。
5年开店量是前20年的两倍
叶定坎是温州人,已经扎根重庆32年。
当时在朋友介绍下,他揣着借来的3000块钱到重庆,走街串巷兜售眼镜。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凉板。”叶定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创业艰辛,至今回忆起来不可思议。
直到1992年时,也就是在渝奋斗5年之后,他才在解放碑注册公司。自此之后,重庆成了千叶眼镜的主战场。
在这27年里,他的眼镜市场日渐扩大,门店遍及成都、贵州、北京等地,连锁店总数超过320家,员工达到千人规模,年销售额约4亿元。
他在成都及周边的布局,是在成渝高铁通车之后才按下“快进键”。前面20年左右时间,因为成渝两地交通等诸多不便,他在成都及周边拓展的门店仅20多家。
成渝高铁2015年12月开通后,叶定坎根据市场需求加快门店拓展速度:5年里就开了40多个。
目前,他在成都及周边的门店已超过60个。
一条高铁让企业一年省几百万管理成本
拓展速度为何快了这么多?
“两个市场就一条高铁的距离!”叶定坎告诉记者,眼镜这类“轻”服务业,在一条高铁的纽带作用下,两个市场有了一定的“融合”。
在成渝高铁通车前,叶定坎一两个月要去成都一次,最快也要三天时间:行车和休息要1天,办事情要1天,回重庆还需要一天。
现在,他习惯早上乘高铁去成都,下高铁后再花半小时就可到办公点。算下来5年时间,他都没开车去过成都。
“回来时晚上11点能到家。”
叶定坎手掌一挥说,“真的方便!可以说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前的一个良好基础。”
在一条高铁串联下,重庆和成都两个市场的千叶眼镜连锁店,可以是一套管理班子。同时,成都及周边市场的产品供应,可与重庆共享一个加工基地。
“单管理成本来说一年省了几百万!”叶定坎说,除了省下管理成本,人才交流也容易开展多了。
“川渝一家亲,要有更多互动”
在叶定坎看来,成渝两地人文“土壤”等差异小,加上两地交通的牵手连接,甚至一些产业的协作布局,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
“某种程度上,一加一肯定是大于二的。”叶定坎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未来将带动周边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变大了,企业拓展空间也会变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如何走?
叶定坎建议,两地政府间要深化合作,首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尤其是把一些政策壁垒疏浚打通,共同为企业落地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再一个是,在产业上尽量避免同质化,合理规划和引导产业布局,让产业集聚的效应最大化。
“通过顶层设计,让里面的要素像走亲戚一样流动,在互动中产生火花,形成效益。”
叶定坎说,就像成渝高铁的存在,让两个城市的距离感大为减弱。“川渝一家亲,要有更多互动!”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