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仓山城,重庆能完成大数据智能升级吗?
夏天夏天悄悄来临,带着小希望。
今年一季度,重庆GDP总值4987.66亿元,经济增速下滑幅度为-6.5%。
受疫情影响,今年经济下行压力陡增,从中央到地方,力推“新基建+智能化”,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释放新动能。
近期,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拿下一块重要砝码。
重庆市政府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华为将深度参与重庆数字经济建设,重点支持重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具体在哪些层面合作?
双方将共同打造重庆未来智能汽车科技城,重点建设智能超算中心,共建5G工业领域联合实验室,在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智能终端、5G、智慧园区、机器视觉、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从《重庆新闻网》的报道内容来看,双方对这次战略合作非常重视。
重庆方面是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签约仪式,华为方面则是轮值董事长郭平、中国区总裁鲁勇以及副总裁雷战奎。
事实上,这并非重庆与华为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5月,重庆市委书记、市长就会见了任正非,并共同出席了重庆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时隔两年,为什么又再次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请注意,这次签约的名目为“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了两个关键字,“深化”。
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签约当天,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揭牌。
什么是鲲鹏计算产业?这个中心要做什么?
简单来说,鲲鹏计算产业由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目的在于为各行各业提供基于鲲鹏处理器的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
华为将聚焦发展鲲鹏处理器的核心能力,通过战略性、长周期的研发投入,吸纳全球计算产业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构筑鲲鹏处理器的业界领先地位。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将结合重庆当地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计算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安全可靠的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体系,并在政务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领域发力,加快推进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
根据去年发布的《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所呈现的景象,到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约为1.14万亿美元,中国有1043亿美元。
华为计划在几年内投资30亿元来发展鲲鹏产业生态,目前已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长沙、厦门、珠海等城市落地运行。
对重庆来说,能够参与其中意义重大。
不仅是当下城市的产业升级,更是融入未来的产业革新版图。
一句话,下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跃迁浪潮来临时,你还在牌桌上。
近两年,华为在重庆动作频繁。
2018年智博会,华为与重庆签订了重庆软开云创新中心项目,主要帮助企业降低软件开发门槛和提高开发效率;2019智博会,华为与重庆两江新区签订华为(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华为重庆DevCloud创新中心,已构建起立足渝北、辐射重庆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对重庆而言,华为深度布局,必将加快推进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对华为而言,为什么要重仓重庆,扩大战略布局?
早在两年前,任正非就曾说:重庆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前景广阔,华为对重庆未来充满信心,将把重庆作为发展战略重点进行布局。愿积极推动在各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大力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加快项目实施。
这一次,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又再次强调: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氛围浓、态势好。
华为把重庆作为企业战略布局的重点,将全力推动签约项目落地,积极对接重庆产业发展需求,在新基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拓展合作空间。
一个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一个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增长极,强强联合,大有作为。
任正非的青年时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重庆度过的。如今,他一手创办的华为,又与这座城市发生着紧密的关系。
嘉陵江还是那条嘉陵江,重庆已不是那个老工业城市,它正以全新的姿态闯入大数据智能化的浪潮之中。
潮涌山城,那两江水永远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