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半年、奔波千里……反诈青年民警智破万人
去年6月,周引翔结婚了,时间是从一次长达半年的出差中硬挤出来的。干反诈工作,最大的未知就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件小案子会牵扯出多长的链条,因此也不会知道多久才能收网。
他的同事——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侵财大队的民警们也爱拿他打趣,“搞这个工作就是这么忙,也没法认识女孩子,只有找个搞反诈的同行。”这话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却也真是显示了反诈工作的高强度。他们,是一支有8名民警的“青年军"。
出差半年,破获万人受害大案
周引翔和李程出的那趟差,源自于去年一月份的一起报警。
辖区的高先生被诈骗了,还被骗了两次。因为轻信网上办理大额信用卡的广告,在交出1000多元“手续费”后,他收到了信用卡,而在所谓“银联”网站上查到有10万额度,并听信“客服”转账证明流水,前前后后转账7万多,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既然对方能架设网站行骗,自然有躲避侦查的办法,想通过技术手段对两个假网站来进行定位并不容易。民警李程想到,高先生收到过实体卡片,或可从寄送地址下手。一查却傻了眼,信用卡是从某银行北京总部寄出,地址信息都对得上。“真银行寄出假卡?”这引起了办案民警的怀疑,细查物流信息,卡片从未去过北京,而是来自湖北武汉。按说如今快递行业规范,若随意填写邮寄地址,快递员都无法取件寄送,这是一波什么操作?
▲研讨案情
要想探其究竟,必须走一趟武汉,周引翔和李程这一走,竟是三九到三伏。
经过办案民警侦察,该犯罪团伙通过到快递公司入职,为寄送假信用卡制造便利,这也是为何真地址能寄出假卡片。而这个链条上有制造假网站、行骗、制卡、寄卡等多个环节,配合严密。
而这个团伙也具有较强的反侦察意识,十天半个月就要换个窝点,当民警刚通过跟踪摸出他们的规律时,他们便换了地方作案。然而经过苦心经营,办案民警终于打了一次时间差,提前掌握到他们转移的消息,并于7月中旬一举打掉该团伙全链条,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经审讯,该团伙在5年多的时间内疯狂作案,全国范围内受害人上万,涉案金额3000多万,触目惊心。
奔波千里,隔着国境线抓捕
就在武汉收网的同期,侵财支队破获的另一起大案也在中缅边界收网。副支队长涂海波带着李佰航等战友在口岸经营了半个多月,终于进入缅北,一举将该团伙拿下,与此同时,在境内的福建,该团伙中负责收钱的嫌疑人全部控制。
这次的线索来自于辖区居民的一次“投诉”,受害人在操作某贷款平台时,在转帐“验资”后就没了下文。李佰航看得明白,这明显是披着正规贷款平台的假网站,以“验资”为名实施诈骗。
在前期的侦察中,侵财大队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人员身份也逐步明确,然而难点也跟着浮现——该团伙有一帮人在福建一带负责收钱,但实施诈骗的主力军却在境外。
为了抓捕这一刻,专案组的民警们辗转千里,从重庆来到云南普洱口岸,面对境外打击的重重困难,在中缅边境开展了大半个月的侦破工作。
▲疫情期间持续守护
缅北地区形势复杂,地方保护较严重,而由于中国警方在境外没有执法权,加之司法体系、工作机制不同,前期工作异常艰难,初到边境,办案民警便感到抓捕工作困难重重。在云南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民警建立了与缅方的直接沟通渠道。双方对接后,他们把已掌握的实时信息及时反馈给缅甸警方,而缅甸警方一旦有信息也及时反馈回来,这次境外追逃工作迎来转机。最终,专案组民警与缅方民警借助视频通话确认抓捕对象的车辆及人员,完成对20多名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工作。
▲讯问嫌疑人
小例大案,不轻慢每一次报警
一个小个例,往往牵出大案件,这是当今非接触诈骗案件的显著特点。因此,对待每一次报警,侵财大队的民警们都本能地重视。世间事最怕就是认真二字,这种重视带来的就是加班时间多、回家休息少,突发情况多、有规律上下班少。“好在大队民警平均年龄刚刚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时”,涂海波介绍,“就我最老,拉高了平均值,但我好歹也算80后。”
▲不轻慢每一次报警
比之抢夺、凶杀的嫌疑人,诈骗嫌疑人或许没有那么穷凶极恶,可反诈民警面对的危险和困难也不少。还是去年夏天这两个案子,在缅北准备抓捕时,条件有限,雨林的湿热和各色不知名蚊虫的叮咬,让涂海波记忆犹新;而在武汉,周引翔的跟踪工作也总在户外进行,“武汉的夏天,一点不比重庆凉快,抓捕时,嫌疑人在空调房里都要光着膀子,而我们的几名战友可是一直在室外过了三个月的夏天! ”
在这个优秀集体的身上,永远透着一股拼劲,那是与犯罪分子拼意志、拼技能、拼智慧的劲头,这也是青年民警必要的劲头,更是他们心存对刑侦事业刻入灵魂的热爱。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重庆新闻网·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文 任君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