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下一个中国?
20年11月15日,在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的组织下,十五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强劲的自贸区正式登上世界经济舞台。
RCEP签订后,降低了区域内部的投资门槛和贸易成本,这对高度依赖外资和出口的越南无疑是个很大的利好因素。
在过去十年里,越南的出口额累计增速高达266%,在东盟内部其绝对数值仅次于新加坡,随着中日韩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南也有望承接三者部分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的产业转移。而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越南政府采取了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给其加分不少。
在各项利好因素下,越南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越南的底气:取中国的经,走自己的路
越南的革新开放取经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共识,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近些年来,越南采用了更激进的改革措施,可谓是取中国的经,走自己的路。
革新开放让越南痛改过去的封闭国策,拥抱世界融入全球的姿态和行动让其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期,这是越南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底气所在。模仿中国让越南少走弯路,步子更大。
同属儒家文化圈的越南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也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越南以华为师的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先例可循,难免路有磕绊。
越南的革新开放有着现成的中国经验,而且其经济体量本身很小,也有很大的容错空间和试错机会,所以其革新开放可以迈更大的步子。
其1987年12月出台了《越南外国投资法》,并先后修改了四次,不断降低外资投资门槛、扩大投资形式、给予税收优惠、减少办理时限,直至2005年在《投资法》中实现了国内外投资的无差别对待。
随着越南外资优惠政策的不断加码,外国资本自然投桃报李,越南的FDI在19年度高达380亿美元,是亚洲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
在投资这驾马车的拉动之下,越南经济保持了连续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中越两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之比由10年的22倍缩减到了19年的9倍,也许这正是越南力争成为下一个“中国”,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底气所在。
越南的机遇: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给越南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无论是二战后的欧洲复苏,还是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崛起,抑或亚洲四虎等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在开局阶段都是承接了别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承接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一种双赢策略,是不同国家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而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实现优势最大化的最佳分工。
而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肆虐等种种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旧格局已经阻碍重重,很多国家不可避免的需要重新定位,这就给越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下,越南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首先,越南有着开放的经济政策,与多个国家具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据统计,越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都有贸易往来,与55个国家及经济体建立经济贸易伙伴关系,这其中包括G20中的15个国家。无论是WTO还是RCEP或者其他的区域合作组织,只要不被刻意针对,越南都会设法积极参与进去。
自革新开放后,越南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务实。1991年越共七大把扩大友好合作关系和创造有利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基本方针,同年实现了中越关系正常化;1995年美越建交,同年加入东盟。
越南放下了历史包袱,以务实态度发展对外关系,并得以从大国博弈中争取好处。
其次,越南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据统计,越南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在三十五岁以下,并且有超过两千八百万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丰富的青壮劳动力具备起码的技能素质,巨大的人口红利足以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
此外,得益于一系列的贸易协定和投资优惠,企业在越南的生产成本很低,大约要比在中国低百分之二十左右,再加上与多个重要国家的关税减免协议,都给越南承接产业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越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了经济的基本盘不动摇。
截止目前,越南确诊总人数仅为1365人,有力有效的政府防控政策和强大的组织落实能力显露无疑,这给越南的投资者们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也使疫情控制后的经济得以良好运行。
虽然碍于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越南的外资投资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但对比一下同是享受人口红利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疫情态势企稳后,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越南政府的行政效率、执行力会更容易得到其他产业输出国的青睐。
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中美贸易战给越南带了更多可能。中国的产业升级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受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这个升级过程的节奏加快了。
一方面,受制于不断上涨的劳动力价格,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经济结构就必须随之调整。
要逐渐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管理,要逐步淘汰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还要紧跟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并通过技术创新占据适配的产业份额。
另一方面,迫于美国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压力,中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很多企业和产品被加入了限制名单。因此,寻找一个政策开放、成本较低、税收优惠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成为一项现实的解决方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体量实在是太大了,19年GDP是越南的55倍左右,所以,只要中国的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就足够其消化吸收了,这给越南的制造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美的大国博弈给越南带了意外的渔翁之利,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美彼此降低了对方的产品进口量并向其他国家寻求货源,中美贸易总值不断下降,而中越和美越的贸易总值却不断升高。
根据野村投资银行的报告,越南已经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最大赢家,截止19年3月,这些贸易转移量为越南贡献了7.9%的GDP。
越南的挑战:蛋糕太小,韧性不足
越南经济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很小的经济基本盘被多方瓜分,而且经济外部依赖性过高,韧性不足。通常我们在探讨越南经济时,总能罗列出很多问题,比如军队经商、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劳动生产率过低、房地产市场过热等等。
事实上,除了军队经商稍具特色,其他的经济问题几乎是所有经济体在发展期间内都会遇到的,也是可以通过改革发展解决的。归根结底,越南经济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体量太小,一个是韧性不足。
越南的经济体量太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话语权太弱,只能被动承接低端产业,而无法开创高端未来。由于连年战争和穷兵赎武,改革前的越南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哪怕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孱弱的经济社会基础仍然没有质的改变。
越南1986年的革新开放虽然更加激进,但其发生的时间毕竟太晚,已经错过了承接产业的最佳时期,而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已然放缓,难以产生全球经济总量上的快速增长。
所以各国产业的转移再也不复往日之规模,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再者,虽然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是常规操作,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愿意主动放弃资本技术相对集中的中高端产业。
所以,无论越南加入了多少个经济组织,签订了多少个贸易协定,都无法改变其经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以不到中国一个省的经济体量而博取世界工厂或说下一个“中国”的地位,无异于痴人说梦。
越南高度依赖外资,经济韧性不足,一旦黑天鹅事件突发,倒退几十年也并非危言耸听。由于基础过于薄弱,为了快速发展,只能依靠外资的拉动,但这种发展自有其代价。
据统计,越南的对外出口有六成是外商独资企业创造的,而且其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称之为加工业。
即大量进口原材料,依靠外企的资本、技术和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加工成产品后出口,在某种程度上,越南的制造业不像是生产者,更像是赚取差价的中间商。
虽然越南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鼓励民族企业自主创新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但其底子太薄,筹码太少,至今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效,其经济景气与否仍然高度依赖于外来的资本和技术。
所以,一旦其贸易伙伴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或者全球发生黑天鹅事件,其抵御能力十分有限。比如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其部分钢铁产品的高额关税,越南除了忍耐顺从之外几乎别无他法。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把强加于中国的贸易壁垒付诸越南身上,越南的经济还有没有翻身的希望呢?经济韧性如此之差的越南,又怎么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呢?
世界工厂的称谓,是对制造业强国的赞誉,也是对贸易大国的肯定。想要获此美誉,必须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合理的经济结构、领先的进出口总量,三者缺一不可。
越南虽然近几十年的经济数据比较亮眼,未来发展也值得期待,但受制于其过小的经济体量、单一的经济结构和脆弱的风险抵御能力,想要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仍是困难重重,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