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同泽,与子偕作;与子同裳,与子偕行;与子同德,与子共赢。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对于国家来说,这尤为重要。

蒙古国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这既成为了国家的发展优势,也让其饱受煎熬,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着难解难分的血泪史。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厚的蒙古国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谋求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发展并不是孤立而行的,特别对于一些物产、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盯上本身自然禀赋好的他国是常理之中的事。蒙古国占据了亚洲的腹地的这个地理位置,在各国看来,这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

蒙古国恰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蒙古国的北面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接壤,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边境线长达3485公里。蒙古国的东、西、南三面均与中国相邻,其犹如一张弓横跨在中国北方的中央。蒙古国和中国的边境线长达4676公里。

蒙古国有着特殊地理优势,若是由蒙古国西进的话,可切断中国新疆与内地的联系;若是蒙古国东进的话,可以阻断我国东北地区与关内的交通;若是由蒙古国南下的话,可直逼华北、直取京津。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蒙古国的扎门乌德距离北京的直线距里程不过600多公里。这样的短途优势,在1945年8月的远东战役中就显露无疑。当时的苏联军队和蒙古军队就是沿着扎门乌德方向进入我国作战的。

蒙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了决定了其与中国、俄罗斯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中国、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也是西方各国紧盯的对象,一直试图打压。利用邻国,来遏制中国、俄罗斯的发展也是西方国家惯用的伎俩之一。

蒙古国这样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了西方国家利用的“棋子”。蒙古国只得在大国之间的较量中求生存,其发展过程血与泪自然少不了。

蒙古国境内的自然资源也极为丰富。其一,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能源、矿产就有80多种,涵盖了如铜、稀土、煤、石油等国家工业发展、军事力量强大、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资源。

其中煤的蕴藏量高达1520亿吨,铁为20亿吨,磷的储备2亿吨,萤石蕴藏量 约为800万吨,铜为800万吨,石油为1 5亿桶。其境内的额尔登特铜钼矿的声名在外,已被列入了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妥妥地坐上了亚洲之首的位置。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其二,国内国土资源丰富,发展大有空间。可利用土地面积高达15646.64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有1830万公顷,这样的森林面积造就了其木材蓄积量可高达2亿立方米。

其三,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境内河流总长为6.7万公里,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备丰厚,拥有120亿的立方米资源容量。水蕴藏量为60亿立方。

其四,蒙古国还具有令各国都“垂涎欲滴”的战略资源,被视为珍贵的铀矿和稀土矿,蒙古国也有。

地理位置佳、资源物资丰,使得蒙古国的地缘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世界大国都紧盯着这块“肥肉”,蒙古国成为了世界大国表面上竞相交好的对象,实则是竞相争夺的“肥肉”。蒙古国发展过程中,自然太平不了。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蒙古国的所谓靠山并不靠谱

蒙古国在发展历史上波折不断。蒙古国自独立以后,就想找个大腿抱,以保护弱小的自我。

处于苏联的时代,由于地缘因素的关系,苏联对蒙古国表面上还是多加照顾的,视其为盟友国。这是因为苏联和蒙古国两国山水相连,又有着3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曾几何时,蒙古国被称作为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

作为苏联的“卫星国”,蒙古国完全失去了自我,国家发展成为了摆设。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蒙古国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军事建设等都有着苏联的影子和印迹。俄语成为了蒙古的第二大语言。许多蒙古国人自幼接受苏联式教育,对苏联给他们带来的安宁生活心存感激与依赖,民众也被苏联洗了脑。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甚至可以说,蒙古国几乎完全依附于苏联这个“老大哥”,在经济上完全依赖苏联,在政治上完全仿效苏联,活生生地成为了苏联的“儿子”。蒙古国得处处仰着苏联的鼻息过日子,表面上小日子过得可以,但完全迷失了自我,丢失了发展之根---蒙古国的传统文化。

可苏联并不是真心对待这个言听计从的“儿子”,只是在其强大时,对其施舍而已,并连带获取蒙古国的资源、能源。这样“照顾”式的剧情在苏联解体后发生了反转。

俄罗斯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已经无暇顾及昔日的盟友蒙古国了。当时,蒙古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一度处于停滞的状态。蒙古国的最高领导人总统、总理为恢复蒙俄的传统友谊,曾多次“热脸去贴冷屁股”,主动出访俄国。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但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却一直比较冷淡。这真是蒙古国与俄罗斯交往的“血泪史”,关系好的时候,给蒙古国“好脸色”;关系疏远后,俄罗斯也基本的国家交往礼仪都不顾了,直接“甩脸”给蒙古国看。

直到美国的插足,蒙古国才又感受到了他国的“温暖”。美国为把控亚洲地区的局势,看到了这难得的“真空机会”,频频与蒙古国接触,蒙古国与美国的关系迅速升温,两国高层互访不断。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美国国务卿出访蒙古国期间,还对蒙古国抛出了“邻国”这一概念。但美国的“邻国”并不好当,得付出代价,“臣服”于其霸权之下,接受其倡导的“民主主义价值观”,并实行“开放式经济”,贡献蒙古国的资源、能源,让美国切实从中得利。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蒙古国没了俄罗斯的庇佑,满满的危机感,为了更好地发展下去,蒙古国在别无选择之下,只能生存在美国所谓的“友好情谊”之下。

蒙古国在美国的强权交往之下,做出了很多让步。从1998年,美国国务卿访问蒙古时的讲话就可窥见一般。当时美国国务卿再次假惺惺地强调,美国和蒙古国有着共同的“民主主义价值观”和“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国是不折不扣的“邻居”。

美国的热情再也让俄罗斯坐不住了,俄罗斯又向蒙古国抛出了橄榄枝,以求结束与其短暂的“休眠期”。

2000年,俄罗斯的总统在访问蒙古国时,直接表态俄罗斯要将与蒙古国的关系放在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首位,还与其签定了《乌兰巴托宣言》。这一宣言的签定标志着俄罗斯与蒙古国关系的恢复有了法律保障。

2006年,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又进一步,双方签署了《莫斯科宣言》,这标志着蒙俄关系进入全面恢复阶段。2009年,俄罗斯总统访问蒙古国时,直接表示“俄罗斯过去没有一直重视同蒙古国的关系,这是俄罗斯的失策”。

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关系直接从传统的“睦邻伙伴”关系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蒙古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大转变,本质也是俄罗斯看上其资源,不想白白便宜了美国。蒙古国与俄罗斯的相交也不会很舒心。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俄罗斯名义上会与蒙古国建立合资企业,其实是其控制蒙古国的手段而已。俄罗斯插足了蒙古国国内的骨干企业经营,而这些企业不是掌握着蒙古国国内的重要资源,如铜矿、有色金属等,就是蒙古基础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如铁路建设等。

蒙古国的石油产品几乎全部从俄罗斯进口的。俄罗斯政府早就对蒙古国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了,派遣了地质学家对蒙古国境内所有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调查。

若是蒙古国想开发自己本土的矿产资源,还必须向俄罗斯寻求帮助,请求俄罗斯这样的他国来提供资料和数据。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可以说,俄罗斯基本控制着蒙古国的铁路、能源和战略矿产。蒙古国的经济命脉是握在俄罗斯手中的。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友谊”也不过是建立在经济利益之上的。蒙古国虽然又有了靠山可以靠,但需要拿出国家的“真金白金”作为代价,还得对俄罗斯力图保持友好关系。

在一些决策时,蒙古国心知肚明会“吃亏”,但碍于自身经济命脉握在俄罗斯一方,只得放弃自身权益。

如在蒙古国议会表决其重大的新建铁路建设时,是选择北上与俄罗斯的宽轨道相连接,还是南下与中国的标准轨道相连接时,蒙古国议员明明知道与俄合作缺少资金和技术,而且建设周期长,但考虑到与俄关系的因素,还是投票赞同与俄罗斯相接。

蒙古国在政治也需俄罗斯的支持,基于俄罗斯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和其潜在影响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得不和俄罗斯搞好关系。但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由于有利益在,故而不纯粹,蒙古国也是不平等的一方。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蒙古国对中国有着微妙的“感情”

同为邻国的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一直不是那么融洽。蒙古国与中国的交往中存在着诸多阻碍。

由于蒙古国与中国有着较深的、特殊的历史渊源,故而蒙古人心中存在着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他们总怕有一天中国要收回蒙古。蒙古民众和高层其内心深处是极其排斥与中国拉近距离的。

2004年时著名的圣马拉尔民意调查公司发起的一项的调查表明,蒙古国人认为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的排位次序为:一为俄罗斯,二为美国,三为日本,第四的位置才是中国。

外部环境也在诱导蒙古国和中国拉开距离。中国曾同前苏联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蒙古国那时被作为苏联的盟友,自然和中国不亲近,反而还成为了苏联进行反华活动的战略前沿。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蒙古国夹在中国和苏联中间,为了讨好盟友国苏联,蒙古国和中国的交往并不愉快,如血、如泪般的摩擦不断。

可中国方向来秉持着友好的态度。中国一直致力于与蒙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以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和蒙古国的关系有了转圜的余地。原本驻扎在蒙古国境内的俄罗斯方的军队全部撤出了蒙古。

蒙古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倡导的文化也有了改善,其希望回归亚洲,恢复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中国和蒙古国相处的血泪史成为过往,对于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的中国,蒙古国将不得不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友好国家之一。

蒙古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对于两国来说,都要牢牢把握住历史机遇,促进两国间政治互信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两国间经贸往来能够持续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两国共同携手奔向更好的明天。

历史总是奔涌向前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格局变化大,蒙古国也看清了这点,为了自保好国家,蒙古国也不可能如苏联时代那般,一边倒向俄罗斯。而是会寻找到对双方都有益的平衡点,并根据形势微调。

蒙古国也不会特别倾向于西方国家或是中国,而是要在世界舞台上站好队,以防成为他国“枪”被“使”,沦为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悲惨格局。

尽管地理位置上的遥远国家,让蒙古国还是有“远水难解近渴”的忧虑,但世界舞台上,各国间的合作是发展趋势,任何一国都会在发展合作中取得共赢的局面。蒙古国想要与长期以来困扰本国的难解难分的血与泪说“byebye”,有度地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应是明智之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