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主管人员解释:如何弥补高风险行业的
应急管理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风险行业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意见)的意见。我国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如何弥补高风险行业工人安全素质的不足?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为什么要训练?
员工缺乏安全技能已成为高风险行业的发展之痛。
化工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金属冶炼等传统高风险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但长期以来,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高风险产业发展的痛楚。
目前,一些事故暴露了高风险行业员工的安全技能不足。紧急管理部门安全基金司司长裴文天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三个主要原因。
职工教育水平偏低,据统计,在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5个行业的1800万职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达到34%,其中只有20%受过正规职业技能培训,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
零基础农民工比例高,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一大批具有零基础安全技能的城市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占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40%左右,特别是在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企业,这些小企业事故占相关行业事故总数的80%以上。
保安培训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高风险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能力,也不愿投入资金发放培训、不培训、假培训、低水平培训突出。
传统的高风险行业是基础产业,必须弥补员工安全技能的不足。裴文天说,要利用职业技能升级的机会,严格关闭对新员工安全技能的培训,注重提高班长和特殊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在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中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谁来训练?
以企业为培训服务主体,产学研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意见主张鼓励有能力独立培训的企业,不能自主培训的企业委托主管单位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为什么要把企业作为实施的主体?
企业是用人的主体,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技能。裴文天说,过去,一些安全监管部门为企业一线员工安排了安全技能培训,有的讲座与岗位经营环境、风险和隐患相分离,这使得培训成为一个不适合倾听的花架,但都没有效果。
此外,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即使委托专业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然由企业本身承担,也就是说,可以委托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但培训到位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从而迫使企业选择高质量的培训机构提供服务。
对于没有能力培训自己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实施培训?
根据意见,对于其他没有能力委托主管企业或事业单位提供长期、量身定做的培训和评估服务的企业,受托机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入企业,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考核内容,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面向世界的通用课程。
为了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它还将积极促进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据了解,目前中国有1418所高等职业学院、1020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2379所技术学校。有必要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引导它们为高风险行业提供安全技能培训服务。
对于煤矿企业,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工业安全基础管理和指导司有关负责人孙红玲说,下一步将促进加强煤矿企业与相应学校的结合,大力推进订单培训、委托培训等,力争到2021年年底,从根本上改变对煤矿企业的招聘方式。
如何实施?
高风险企业享受培训资金和税收优惠,支持员工培训的包容性政策
大规模培训会给企业增加负担吗?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人力和社会事务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军回答说,意见在许多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在宏观层面上,考虑到当地物价水平与失业保险资金规模的差距,具体的培训补贴条件和标准应共同制定。在企业层面,企业将充分安排资金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除企业外,高风险企业的职工参加培训也可以享受补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余额中拨出1000亿元,用于1500多万工人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转移培训。
王晓军说,对于高危行业的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意味着对于贫困劳动力、农民工、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他们可以享受免费职业培训。在人员培训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政策的包容性和覆盖面的全面。
安全技能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下一步将重点建设产业工人培训机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高风险行业关键职位的招聘机制,在高风险技能和操作岗位的新招聘人员中实施了新的学徒制。
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的短缺已经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必须坚持抓住它。裴文天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将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高风险产业安全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高技能、创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新浪新闻官方账号更多资料!欢迎扫描左QR代码跟随新浪新闻官方微信(新浪新文)